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质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工作面建模一般通过三维地震、井巷和钻孔测量等探测手段获取工作面的实际展布情况,然后利用插值算法建立相应模型。其中,采样数据是工作面建模的基础,插值算法是工作面模型实现的必经途径。插值算法和采样数据量的大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工作面模型的精确性,定量研究工作面模型精确度影响因素将对插值算法优选和采样数据获取量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工作面探测资料的基础上,通过交叉验证的方法,分别计算对比函数插值、光滑离散插值(DSI插值)和克里金插值的插值误差。为了解决透明工作面建模采样量大的问题,提出相对间距误差,并计算得到13组不同采样比例时模型的相对间距误差。结果表明:(1)透明工作面模型构建过程中,DSI插值、克里金插值和函数插值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015 5、0.022 5、0.231 2,因此,DSI插值算法构建的模型精确度最高,克里金插值算法次之,函数插值算法最差。(2)随着采样数据量的增加,模型的误差逐渐减小,当采样数据量小于10%时,插值误差下降幅度很大;但当采样数据量大于10%时,其下降幅度趋于平缓,建议在构建工作面模型时采样数据量大于10%。(3)在透明工作面模型实际构建过程中,建议采用DSI插值算法;同时根据最低采样数据量分析得到的最佳更新距离和最佳采样间距进行采样,提高工作面局部数据量。   相似文献   
12.
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及毗邻地区特殊的地域、气候背景和该地域降雹的特点出发,结合目前国内外冰雹研究的现状和趋势,阐述了在该地域加强冰雹和冰雹云研究的必要性,指出了在当地从事本项研究的注重问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另一种高原地区月平均海平面气压图的分析原则——使该图上的地转风与实际地面上的地转风相等。据此原则分析出了高原地区1—12月的月平均海平面气压图。它与高原地区的盛行风场配合一致,表明此分析原则比起用高原外围记录向内部做“线性内插”的原则要更合理。从冬季高原地面盛行风场图上可以看到一条明显的东西风向分界线,它在地面气压场上表现为一倒槽的槽线。此线以西是高原冬季风(偏西北风)的下沉气流,天气干睛;此线以东是大陆冬季风的回流气流(偏东风),天气阴湿多雨。故此线是我国气候的一条重要分界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