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172篇
测绘学   68篇
大气科学   55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461篇
海洋学   84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利用价值是合理划分保护区的基础.本文以盐津乌蒙峡谷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为例,从地质遗迹资源利用性和脆弱性两个方面构建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利用价值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利用价值评价因子权重.采用专家咨询法建立地质遗迹资源保护等级划分标准.利用菲什拜因-罗森伯格模型对盐津地质公园典型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保护利用价值评价并划分保护等级.根据保护利用价值评价结果,利用Sufer9.0软件制作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利用等值线图,结合地质遗迹资源保护的便利性与地方相关规划的协调性,绘制出盐津乌蒙峡谷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分区图,结果为:盐津乌蒙峡谷地质公园特级保护区面积0.06 km2,一级保护区面积11.74 km2,二级保护区面积23.47 km2,三级保护区面积75.07 km2.  相似文献   
72.
流域地形自动分割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提供了基于栅格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流域空间结构,进行流域自动分割的技术方法。该方法包括地貌形态结构定义、流域结构定义和算法设计3个部分。基于本文设计的算法,可以从DEM提取完整的汇流网络和分水线网络,两者组成的多边形集把流域分割成具有拓扑结构的多个子汇流区,这个子汇流区集作为存贮流域信息的基本地貌单元,是流域信息进入地学数据库的框架,也是进行空间分布式机理──过程流域分析模型的基础。并以山西离石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王家沟流域为试验区,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3.
基于栅格数字高程模型自动提取黄土地貌沟沿线技术研究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闾国年  钱亚东 《地理科学》1998,18(6):567-573
从数字高程模型中提取具有精确定位特征的连续的沟沿线是构建黄土沟壑丘陵地区土壤侵蚀,泥沙搬运和径流过程的空间分布式机理-过程模型的关键技术。本文提出了基于地貌形态学特征的地貌提取技术,在提取具有代表性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山西离石王家沟流域汇流网络的基础上,自动提取了该流域完整的沟沿线,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4.
北山—南戈壁海西—印支造山带内发现位移至少120km—180km的侏罗纪逆冲推覆体。推覆体走向E—W,长1200km以上,将中元古界白云灰岩推覆在新元古界至下—中侏罗统岩层之上。据断层面上的擦痕、沟槽、纤维线理、近断层拖褶曲、褶皱倒向和上盘叠瓦断层等运动学标志表明,西部北山地区上盘向北运动,而东部南戈壁地区相对于东侧向南运动。推测两大推覆断层带(北山推覆体和南戈壁推覆体)被一大型撕裂断层(弱水断层)所分割。主冲断层后期变形为一系列E—W背形和向形构造,侵蚀作用使这些推覆体分割成许多位于主断层向形构造部位的飞来峰。推覆事件之后,因伸展事件形成的亚干变质核部杂岩,其Ar40_Ar39坪年龄为155.1±10Ma,Rb—Sr等时年龄为153±6.2Ma。推覆体形成于中侏罗世晚期(远晚于本区以前报导的大洋闭合时代),本文作为陆内变形期。侏罗纪特提斯海的闭合或特提斯碰撞前,亚洲南部活动大陆边缘后侧的岛弧后撤变形或蒙古—鄂霍茨克大洋的闭合可能与此陆内变形有关。  相似文献   
75.
采用三氯化铁作为浸取剂,在盐酸介质中对硫化矿中铜镍的浸取进行了研究,最佳的浸出条件为三氯化铁120g/L、盐酸2mol/L、温度95~98℃、时间8h及矿样粒度小于0.044mm。在此条件下,铜镍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8.93%和91.07%。并对残渣进行了成分分析,发现未被浸出的矿物多为硅酸盐矿物,因此可以说该方法对硫化矿中铜镍的浸出比较完全。  相似文献   
76.
水资源持续利用系统规划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可持续发展概念,构思了一个新型水资源系统持续利用规划的理论框架。其中包括:现行水资源系统规划(含环境影响评价)的缺陷、新型水资源系统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不同层次规划的任务与内容、坝址及水库容量选择,以及水资源持续利用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77.
西藏札达盆地晚上新世—早更新世孢粉组合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札达盆地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隅的阿里地区,是在中新世晚期约9.6 Ma B.P.形成的一个NW—SE向断陷盆地。该盆地在上新世—早更新世发育一套完整的河湖-冲积扇相地层。在札达县香孜乡西北约1 km处精细实测了上上新统—下更新统香孜剖面。根据前人的古地磁及ESR年龄数据确定下更新统香孜组年龄为2.60~1.67 Ma B.P.。根据孢粉学研究把香孜剖面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孢粉组合带(8个孢粉组合),并据此将札达盆地2.75 Ma B.P.以来的气候变化划分为3个阶段:(1)孢粉组合带Ⅰ(孢粉组合1~2),植被为温暖偏湿的常绿与落叶针阔叶混交林,2.67 Ma以后气候逐渐向干旱转变,地层对比时代为晚上新世(2.75~2.60 Ma);(2)孢粉组合带Ⅱ(孢粉组合3~5),发育温凉偏湿的亚高山落叶针阔叶混交林,并在约2.38 Ma逐渐变为针叶林,气候趋向变冷,地层对比时代为早更新世(2.54~2.16 Ma);(3)孢粉组合带Ⅲ(孢粉组合6~8),发育寒冷干旱的高山针叶林,并存在高寒灌丛草甸草原,低海拔处零星分布落叶针阔叶混交林,指示较强的地势差异,地层对比时代为早更新世(2.13~1.86 Ma)。  相似文献   
78.
柯克亚剖面位于青藏高原西北缘新疆叶城县柯克亚乡,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为乌恰群、阿图什组和西域组,总厚度为2 217.9 m。在野外地层剖面详细实测与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系统采集了柯克亚剖面上8~3.85 Ma间沉积地层的地球化学样品并进行了常量和微量元素的测试和分析。剖面沉积物中元素平均值与上部陆壳(UCC)元素平均质量分数比揭示了研究区在8~3.85 Ma期间总体较为干旱寒冷的气候环境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具有较好指示作用的元素变化特征,根据CIA、w(CaO)/w(Sr)、w(Rb)/w(Sr)、w(CaO)/w(MgO)比值的变化将研究区的古气候变化分为3个阶段:剖面自下向上0~222 m(乌恰群第1~7层,年龄为8~7.3 Ma)为冷干气候;222~419 m(乌恰群第8~15层,年龄为7.3~6.6 Ma)为暖湿—冷干交替的气候;419~1 665 m(乌恰群第16层~阿图什组第24层,年龄为6.6~3.85 Ma)气候更为冷干。根据古气候研究结果推测青藏高原在8 Ma前已经隆升到了一定的高度,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夏季风的北上,导致塔里木盆地干旱化。约6.6 Ma前气候的进一步变干可能与青藏高原的进一步隆升和来自西伯利亚的冬季风的进一步加强有关。  相似文献   
79.
冀东平原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存在形态及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冀东平原根系土中8种重金属元素形态含量的统计与分析,总结出其形态组成特征,初步分析了各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地球化学行为。笔者运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对重金属元素有效态含量与全量及土壤pH、TOC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从而得出重金属元素有效态含量的高低不仅受其全量的影响,而且与土壤pH、TOC亦有密切关系,这为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的科学合理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0.
蛛丝蓬(Halogeton arachnoideus)死亡后仍能保持直立且发挥固沙效应。在野外实地考察和粒度实验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统计方法,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南缘地区死亡蛛丝蓬风影沙丘的形态和沉积特征。结果表明:(1)风影沙丘各参数之间相关性显著(P<0.01),其中沙丘垂向与水平尺度相关性较好,沙丘长度与宽度的拟合关系(R2=0.6)好于其他参数。(2)死亡蛛丝蓬与风影沙丘各形态参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0.8≥r>0.5,P<0.01,疏通度除外),蛛丝蓬长度和宽度对沙丘长度延伸的贡献度在逐渐降低,而高度的贡献度不断增大。(3)蛛丝蓬的冠幅面积、长度、疏通度与风影沙丘体积呈显著相关(P<0.01),其中冠幅面积与体积拟合关系较好(R2=0.8),它们共同作用了蛛丝蓬对沙子的截留能力。(4)蛛丝蓬风影沙丘沉积物主要粒级为极细沙和细沙,在植株的影响下风力逐渐减小,沿风向沉积物粒径逐渐变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