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85篇
测绘学   75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87篇
地质学   255篇
海洋学   97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61篇
自然地理   6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1942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2012年12月下旬,中国地震局举办了一次科技创新暨成果交流推广会议展览会,展示了"十一五"以来地震系统取得的具有突出应用实效的科技成果,这些成果覆盖了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和应急救援等体系,并大都应用到了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与国防建设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2.
孟令媛  史保平  刘杰 《地震学报》2013,35(3):351-368
2010年9月3日16时35分46秒新西兰南岛Greendale附近发生了MW7.0地震, 震源深度约10.0 km. 2011年2月21日新西兰南岛又发生了MW6.1地震, 为2010年MW7.0主震后最大的一次余震, 震源深度约5.0 km, 发震断层为Christchurch南约9 km一条近东西走向逆冲的隐伏断层, 该地震造成Christchurch城内多处建筑物严重损毁. 本文分析了2010年新西兰地震事件MW7.0主震与MW6.1余震强地面运动的特征. 新西兰MW6.1余震近场强地面运动整体高于MW7.0主震. 将主震和余震的强震观测记录分别与新一代衰减关系(NGA)进行对比, 发现余震强震观测数据整体高于其震级对应的NGA. 分别选取距离主震和余震震中最近且强震观测记录最高的两个台站(GDLC台站和HVSC台站)作为参照台站, 建立动态复合震源模型(DCSM)及有限断层随机振动模型(SFFM)进行强地面运动的模拟计算, 分析两种模型的模拟结果并对比二者的优势及局限, 以便在未来工作中更好地通过模型计算强地面运动特征, 实现区域化特征快速、 实时分析及局部重点、 细致分析相结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3.
王鹏  孟灵飞  李篷  孙立军 《测绘科学》2013,38(2):187-188,183
本文介绍了如何应用Excel选取合适的曲线拟合模型,结合沉降观测实例,用所选模型进行建筑物沉降变形的数据分析,进行沉降预测结果的分析和检验,在一定程度证实了建筑物沉降变形分析中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4.
2011年,绍兴市国土局确立五大抓手,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积极开展“双保双服务”专项行动,着力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服务地方发展特别贡献奖”、荣获市级机关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一等奖表彰,而且还被省推荐为全国“双保双服务”2011年专项行动成效显著单位,工作得到了各级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25.
豫西老君山花岗岩体位于北秦岭造山带中黑沟—栾川区域性断裂带的南侧。通过系统的野外调查,将岩体划分为3个主要的成岩期次:第1期为含小斑细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第2期为中斑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第3期为大斑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同心环带分布特征。在矿物组成和岩石地球化学成分特点上,这3期花岗岩体基本相似,均由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和石英组成,但在岩石结构上有明显差异。岩石具有高硅(SiO2>70%)、高碱(NaO+K2O=8.28%~9.53%)、低钙(CaO=0.68%~2.42%)的特点。在微量元素上,Ba、Sr、Nb、Zr、Th、Rb含量较高,Co、Ni、Cr、V、Sc含量低。岩体属于I型花岗岩。第2期和第3期花岗岩的SHRIMP锆石U-Pb测年结果分别为(111±1)Ma(MSWD=0.41)和(108±1)Ma(MSWD=0.39),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是中国东部晚中生代大规模岩浆作用晚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6.
长江三角洲地区对流层臭氧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TOR卫星数据分析,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对流层O3柱含量的长期变化就全年和大多数月份而言均为增长趋势,1978-2000年间其年均值的增长趋势为0.82 DU/10 a。这种长期变化趋势所引起的气候效应及其对大气氧化性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对流层O3柱含量的季节变化与该地区的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的地面O3季节变化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临安站的观测数据具有区域代表性。  相似文献   
127.
王尚彦  孟德保 《地质论评》2000,46(3):295-300
传统上认为湘黔交界处的中寒武统一下向陶统娄山关组为均一性极强的厚层白云岩,可分性极差。但笔者新近研究发现,其顶、底均为古岩溶不整合面,并有大量颗粒(鲕、豆、核形石)白支岩和藻纹层白云岩夹层,还有许多鸟眼构造、叠层石横行、交错层帐蓬构造存在。据其重向组合规律,将娄山关组分为三段。认为娄山关组由7个三级层序组成,层序界面为古岩溶不整合面或暴露带,每个序都由海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构成。  相似文献   
128.
中国西部生态区划及其区域发展对策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在分析我国西部自然生态环境特点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对我国西部进行生态区域划分。共将我国西部划分为7个一级区、22个二级区。并在二级区的基础上,对每一个生态区的特点、发展和保护对策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9.
130.
湖南炎陵印支期隔槽式褶皱形成机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为查明湘东南印支期褶皱特征及形成机制,对炎陵地区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填图和野外观察。调查表明,泥盆纪跳马涧组与前泥盆纪褶皱基底间不整合界面在空间上组成背、向斜,表明褶皱基底参与了印支期褶皱作用。平面上,向斜出露宽度及延伸规模明显较背斜小,向斜转折端表现清楚且狭窄尖长,而背斜转折端没有清楚显示;剖面上,不整合界面靠近向斜核部产状陡,向两翼方向迅速变缓。反映出背斜平缓开阔、向斜紧闭狭窄且侧翼呈上拱尖棱状的隔槽式褶皱特征。印支期褶皱呈北北东向,横跨在前泥盆纪褶皱基底中加里东期北西向褶皱之上,但未对加里东期褶皱造成明显地叠加改造效应,说明前泥盆纪地层在印支运动中没有发生明显地弯滑褶皱作用。露头显示,褶皱过程中盖层未沿不整合界面产生明显滑脱。因此,认为炎陵地区隔槽式褶皱形成于基底(厚皮式)横向收缩与压扁作用,并从理论上论证了其隔槽式褶皱不可能是盖层沿基底滑脱的产物,纠正了前人的薄皮式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