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38篇 |
免费 | 574篇 |
国内免费 | 79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98篇 |
大气科学 | 640篇 |
地球物理 | 562篇 |
地质学 | 2045篇 |
海洋学 | 539篇 |
天文学 | 50篇 |
综合类 | 262篇 |
自然地理 | 3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98篇 |
2022年 | 117篇 |
2021年 | 118篇 |
2020年 | 116篇 |
2019年 | 158篇 |
2018年 | 163篇 |
2017年 | 96篇 |
2016年 | 105篇 |
2015年 | 109篇 |
2014年 | 172篇 |
2013年 | 159篇 |
2012年 | 161篇 |
2011年 | 174篇 |
2010年 | 135篇 |
2009年 | 129篇 |
2008年 | 118篇 |
2007年 | 149篇 |
2006年 | 137篇 |
2005年 | 150篇 |
2004年 | 139篇 |
2003年 | 117篇 |
2002年 | 98篇 |
2001年 | 84篇 |
2000年 | 121篇 |
1999年 | 139篇 |
1998年 | 156篇 |
1997年 | 168篇 |
1996年 | 158篇 |
1995年 | 121篇 |
1994年 | 111篇 |
1993年 | 105篇 |
1992年 | 133篇 |
1991年 | 103篇 |
1990年 | 106篇 |
1989年 | 65篇 |
1988年 | 35篇 |
1987年 | 26篇 |
1986年 | 25篇 |
1985年 | 35篇 |
1984年 | 25篇 |
1983年 | 38篇 |
1982年 | 24篇 |
1981年 | 16篇 |
1980年 | 14篇 |
1979年 | 9篇 |
1965年 | 4篇 |
1964年 | 4篇 |
1959年 | 9篇 |
1958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本利用“实验3”号船1986-1988年对西太平洋3次考察的洋面气象资料,结合天气图和卫星云图,对以秋季节西太平洋赤道地区的对流雨进行统计学、天气学和动力学分析。分别阐明了后秋西太平洋赤道对流雨和大尺度热带环流以及中尺度天气系统的相关关系;指出了赤道对流雨的日变化规律;探讨了引起赤道对流雨的中尺度涡旋的动力成因和前期西太平洋对流雨偏多可能是导致厄尔尼诺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82.
983.
锦州湾及其河口区的悬浮颗粒物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新研制的底层水采样器采集了锦州湾及其河口区底层水扣上覆海水中的悬浮颗粒物质.分析表明,该区距底5cm、25cm和50cm的临底海水与上覆海水中悬浮颗粒的粒径分布略有差异;借助210Pb测年、重复水准测量以及悬浮粒子断面输入量计算等手段的综合对比,每年由河流、外海和沿岸废渣向湾内输入的悬浮颗粒物质约3.6557×105t;悬浮物质中某些污染物质含量与该区表层沉积物污染物含量为一个数量级.经推算,每年由河流和外海悬浮颗粒携带入湾内的4种污染物总量:锌为118.62t,铅为23.05t,镉为4.06t,汞为0.88t.它们占河口及入湾颗粒-污染物质总量的10.89%(Pb),30.01%(Zn),76.20%(Cd),61.53%(Hg). 相似文献
984.
985.
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进展及资源潜力决定了未来能源市场的格局。当今既有巨大的发展机遇,又面临多重挑战。页岩油气评价日趋成熟,煤层气受需求和技术双重驱动发展较快,致密油气的增量贡献日益突出。近年来北美洲非常规油气以页岩气和致密油气为主,勘探开发风生水起;亚太地区的中国页岩气、澳大利亚煤层气如火如荼,可为成功典范;欧洲非常规油气也开始了破冰之旅,但环境与社会影响会很大程度地制约页岩油气的开发;其他地区如南美洲的巴西和阿根廷也是热点纷呈。虽然在世界范围内开采技术已经逐渐优化并投入实践,但是不同国家的技术水平和地质状况具有巨大差别,特别是在经济评价、生态环境评价、社会影响评价以及规范作业方面仍然问题重重,急需引起各国的重视。开发引起的大气污染、水资源紧缺和污染、废水处理与利用、可能的地面沉降、环境生态破坏、当地社区社会影响等一系列问题,都是目前应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86.
极低频电磁波在海洋资源勘探、海洋污染源实时监控、自然灾害预测、海上辅助导航、国防监测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介绍了开展的陆上极低频电场特性试验,理论分析与试验结果相结合,验证了水平电偶极子产生电场强度的传播衰减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收发距0~10 km时,信号响应强度快速衰减;10~25.4 km时,信号强度衰减由快速变为缓慢;超过25.4 km后信号响应趋于平缓。为了证明电磁波传播时地下信道的存在,进行了波速测量。试验结果表明:陆上1 Hz透地电磁波的波速约为55 km/s,对应电导率σ=0.003 3 S/m,证明了地下信道的存在。 相似文献
987.
我国5′×5′平均空间重力异常的计算及检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适用于5种不同情况的5′×5′网格平均空间重力异常及其中误差的计算方法;给出了计算结果和误差统计;用实测值检核了各地区的推值误差,并依此估计出本次计算的我国陆地和海洋5′×5′平均空间重力异常的总体精度约为±9×10-5ms-2。 相似文献
988.
989.
2014年冬季对西太平洋雅浦区Y3海山及其邻近大洋海域不同粒径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进行了现场观测,同时结合温度、盐度、营养盐数据,分析了Y3海山区总叶绿素a浓度分布情况,不同粒级浮游植物对总叶绿素a浓度的贡献率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与热带西太平洋大洋区(DY断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Y3海山A、B断面与DY断面水体平均叶绿素a浓度相差不大,分别为0.057、0.054和0.051mg/m3,A、B和DY三个断面各水层(0、30、75、100、150和200m)叶绿素a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009—0.205、0.005—0.236和0.007—0.229mg/m3。不同粒级浮游植物的叶绿素a占总叶绿素a的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微微型浮游植物、微型浮游植物和小型浮游植物,三者在各断面的比例分别为A断面:59.97%,25.39%,14.64%;B断面:50.87%,30.70%,18.43%;DY断面:55.87%,29.87%,14.26%。微微型浮游植物在整个调查区域为优势类群,在A、B和DY三个断面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025、0.026和0.029mg/m3。各站位均有次表层叶绿素a浓度最高值现象,其中Y3海山区西南部和东南部为叶绿素a浓度高值区。洋流、温度和营养盐均对叶绿素a浓度分布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发现海山经典假说不适用于2014年冬季的Y3海山区。 相似文献
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