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93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双溪堆积体的成因及其主要工程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溪堆积体是大宁河上游广泛发育的、钙质胶结的碎石土堆积体,其成因与大宁河流域新近系不同时期发育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有密切的关系。在大宁河沿岸的双溪、中坝、神基坪一带,志留系泥岩粉砂岩等易风化软弱碎屑岩构成斜坡下部相对较缓的部位,二叠系或三叠系相对坚硬的灰岩则形成斜坡上部高陡的崖坡,坡脚则广泛分布着这种钙质胶结的双溪堆积体。  相似文献   
102.
新仙女木事件(Younger Dryas,简称YD)是末次冰消期升温过程中发生的一次北半球急剧降温事件,目前全球范围多个地区的地质记录中均有发现该事件的印记.然而,受限于定年误差或采样分辨率等因素,关于YD事件的精确起止时间、精细内部结构和触发机制仍存在争议.本研究利用江西北部神农宫溶洞内一支文石石笋SN29(总长度426 mm,其中距离顶部220~388 mm用于本研究),通过高精度 230Th定年和氧、碳稳定同位素测试分析,建立了13614~10811 a B. P.期间平均分辨率12年的石笋氧同位素(δ18O)变化序列.该记录最为显著的特征是δ18O值在12851~11575 a B. P.时段偏正1. 7‰,指示了一次显著的弱季风突变事件,响应于北大西洋YD事件. SN29为高铀含量文石石笋且生长速率较快,精确界定了响应于YD事件的东亚弱季风事件的起止时间和精细内部结构.结果表明: YD期间, SN29记录的东亚弱夏季风事件的开始时间为 12851±16 a B. P.,经历了约249年;结束过程开始于11575±19 a B. P.,经历了约146年;整个YD弱季风事件共持续了 1276±35年.东亚季风区各石笋δ18O记录的YD弱季风事件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且与格陵兰冰芯δ18O记录和低纬度其他记录的发生时间一致,支持YD时期东亚夏季风减弱事件可能是对大量淡水进入北大西洋导致径向翻转流减弱、北半球变冷、ITCZ南移的快速响应的假说.  相似文献   
103.
104.
锡铁山铅锌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主要呈层状、脉状及不规则状三类矿体产于绿片岩相的片岩、大理岩及其过渡带中。赋矿围岩的原岩主要为晚奥陶世滩间山群的浅海相基性—酸性火山-沉积岩。前人对该矿床的成因类型存在SEDEX、VMS 和变质叠加的喷流沉积矿床等诸多争议。根据矿石宏观特征和显微组构,文章将锡铁山矿床中层状矿体中的黄铁矿分为胶黄铁矿(Py-I)、他形黄铁矿(Py-II) 和半自形—自形黄铁矿(Py-III) 3 种类型,分别代表了原始沉积型黄铁矿、低程度重结晶黄铁矿和高度重结晶的黄铁矿。使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 分别对这三种类型黄铁矿进行了微量元素的测试,结果表明三者间具有明显的差异。Py-I 中富含Cu、Pb、Zn、Co、Ni 等成矿元素,Co/Ni比值大于1,并具有相对平滑的时间-空间信号曲线。这表明Ni、Co、As 可能以固溶体形式赋存于Py-I 晶格之中,Cu、Pb、Zn 等元素可能以纳米级矿物微粒存在于Py-I 晶格缺陷中。Py-II 中微量元素含量变化较大,明显低于Py-I,LA-ICP-MS 时间-空间信号曲线表现为多个“尖峰”,暗示着这些元素以微米级矿物包裹体形成存在。Py-III 中微量元素含量极低,甚至低于检测限,除了个别测试点以外。根据上述元素的赋存状态和组构特征,笔者认为Py-I 是火山活动海底喷流沉积过程中形成的,Py-II 和Py-III 则是由Py-I 经后期不同程度的成岩和变质重结晶作用而形成的产物。结合近年来锡铁山矿床赋矿围岩岩相学、锆石U-Pb 年代学、地球化学和构造背景的研究结果,此次研究认为锡铁山矿床应属于VMS 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在成矿后的造山运动过程中经历了显著的矿体变质和成矿元素再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5.
106.
梁秀英  马子丰 《地下水》1997,19(2):89-91
本文详细地分析了由于地下水的大量开采所引起的一个地区地下水环境的变异。其危害是非常严重的,有些危害是很难逆转的。为了遏制地下水环境的恶化,笔者认为主要对策应是全方位抓节流,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量。  相似文献   
107.
108.
本刊讯朝阳市气象学会于7月31日在喀左县召开了学会工作研讨会。市、县气象学会,市科协,喀左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县科协、县农委、县基地办、县气象局等有关领导30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9.
江淮地区对流云人工增雨技术研究基地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89~1999年5~9月资料,从地理环境条件、天气背景及降水资源条件、研究基地开展对流云人工增雨可能性,对江淮地区建立对流云人工增雨技术研究基地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该地区实验期有足够的对流云可供开展人工增雨研究,适合在该地区建立对流云人工增雨技术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110.
由辽宁省农科院副院长、研究员刘庆敏和沈阳区域气象中心研究所副研究员于系民共同主持完成的农作物农业气象灾害分析、诊断、预测与防御对策的研究成果于1月22日通过了省科委组织的鉴定,省科协主席、研究员丘成建主持了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