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利用山东省内及其邻近海域(34°~39°N,114°~125°E),1996年1月至2009年5月的地震资料,通过最小二乘法及极大似然法对山东地区近年来的b值进行了求解及分析,给出了本区b值的计算结果,讨论了两种方法得到结果的差异,并对近年来6值时序变化的一些特点及其所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2.
李想 《西部资源》2014,(3):45-45
<正>世界黄金协会(WGC)近日发布的一季度黄金需求趋势报告显示,中国已经超越印度,成为世界上黄金需求量最大的国家。WGC分析指出,一季度中国黄金需求量大增主要由于正值春节和西方情人节,以及金价偏低等因素提振中国金饰需求,抵消了总体投资需求的下滑,一季度总体黄金需求延续了去年同期的强势。  相似文献   
83.
<正>影子银行、贸易融资这些颇具中国特色的"商业活动"已经开始跨出国门,走向世界了。在新加坡这个全球铁矿石贸易新中心,中国贸易商们可能已经建立了一个铁矿石融资的秘密花园。在2010年,全球钢价定价系统出现突破性转变。钢价从依据长期合约定价开始向每日滚动更新的现货价格转变,而新加坡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相似文献   
84.
85.
使用国家气候中心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嵌套区域气候模式 (RegCM_NCC) 对1983— 2002年冬季以及1984—2003年春季我国平均气温和降水进行了数值回报试验, 并对2003— 2007年进行实时预报。结果表明:区域气候模式20年冬、春季平均气温的回报与实况在分布形态上较为相似, 我国大部地区平均气温预报与实况接近; 模式回报的冬、春季降水量的分布形态与实况有较大差异, 全国大部地区模式回报降水量比实况偏多, 西南地区降水量误差最大。使用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的业务预报评分 (P) 和距平相关系数 (ACC) 等5个评估参数对模式的回报和预报进行了评估分析, 结果表明:该模式对我国冬、春季平均气温和降水具有一定的跨季度预报能力。大多数年份冬、春季平均气温的P评分在60以上, 冬、春季平均气温多年平均分别为66.4和67.8;大多数年份的冬、春季降水评分为60~75, 冬、春季降水多年平均分别为69.9和65.6。  相似文献   
86.
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夏季平均气温和降水的评估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林海  刘一鸣 《气象》2008,34(11):31-39
使用国家气候中心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嵌套区域气候模式(RegCM-NCC)对1983-2002年中国夏季平均气温和降水进行了数值回报试验,并对2003-2007年夏季进行实时预报.从模式20年回报的平均状况来看,模式基本上能够反映出中国夏季气候的平均状况.使用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的业务预报评分(P)和距平相关系数(ACC)等五个评估参数对模式的回报和预报进行了评估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对我国夏季平均气温和降水具有一定的跨季度预报能力,部分地区有较好的预报效果.区域气候模式20年夏季平均气温的回报与实况在分布形态上较为相似,回报夏季降水量的分布形态与实况有一定的差异.近25年区域气候模式夏季平均气温预报P评分为67.9分,降水为67.6分.  相似文献   
87.
2008年1月我国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分析   总被引:76,自引:5,他引:71  
2008年1月10日至2月初,我国发生了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其主要特征为灾害范围广、灾害强度大、连续低温时间长、雨雪持续时间长、冰冻日数多和灾害损失严重.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此类事件的短期气候预测业务,作者从气候角度分析了这次灾害的可能成因.分析表明,2007年8月发生至今的拉尼娜事件发展非常迅速,其所造成的大气环流异常是导致我国大范围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重要原因.在1月,乌拉尔山地区位势高度场异常偏高、中亚至蒙古国西部直到俄罗斯远东地区位势高度场偏低的环流异常持续时间很长,非常有利于冷空气不断分裂南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有利于大量暖湿空气向我国输送,并决定了低温暴雪冻雨灾害发生的区域;青藏高原南缘的南支槽异常稳定活跃,有利于来自印度洋和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沿云贵高原不断向我国输送.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及其南部地区的强降雪天气提供了更加充足的水汽来源.分析还表明,1月中旬以来,湖南、贵州等地逆温层不断加强并长时间维持是上述地区大范围冻雨持续出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8.
1954-2005年长江以北地区初霜期变化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长江以北地区65个测站1954-2005年秋冬季逐日地面最低温度资料,计算分析长江以北地区初霜出现日期的年代际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北方地区初霜是由北向南逐渐出现的,初霜发生日期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大部分地区初霜日期偏晚的年份逐渐增多。中国北方地区初霜发生日期的早晚与北极涛动的强弱密切相关:当北极涛动处于正位相时,北半球以纬向型环流为主,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初霜期偏晚;反之,当北极涛动处于负位相时,北半球以经向型环流为主,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初霜期偏早。  相似文献   
89.
孟上九  李想  孙义强  程有坤 《岩土力学》2018,39(4):1377-1385
利用光纤光栅开展了为期两年的季冻土路基永久变形现场监测,考虑了不同场地、不同时段、不同轴载组合对永久变形的影响。监测结果显示:(1)受气温影响,路基温度在正冻期和正融期随时间呈振荡线性变化,在一个冻融循环内,市区监测场地埋深30 cm和75 cm位置,地温变化范围分别为-9.0~14.4 ℃和-1.9~15.4 ℃,且随深度增加地温对气温的响应逐渐减弱,滞后性增强;(2)两个监测场地,当路基处于完全冻结状态时,车辆作用下的永久变形均较小,但在正融期,同样车重作用下路基永久变形增大,最大变形是冻结期的4.5倍,是融化期的4.2倍;(3)路基经历了两次冻融循环后,变形仍未稳定,在重载车辆作用下其永久变形仍不可忽视;(4)以轴重40 kN车辆引起的路基最大永久变形为基准,轴重80 kN及250 kN车辆引起的实测永久变形分别增大17倍及215倍,永久变形与轴重非线性关系明显;(5)冻融和重载叠加作用会产生最不利组合,放大路基永久变形,对此需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90.
吉林省长春兰家金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兰家金矿是吉林省大黑山条垒多金属成矿带中的一个矽卡岩型金矿,矿床受北北东向张性断裂控制,矿体产于下二叠统范家屯组大理岩与晚三叠世石英闪长岩接触带中及接触带外带大理岩与角岩分界面中。金矿体形成于矽卡岩晚期热液蚀变阶段,主要赋存于阳起石或纤闪石矽卡岩中。金与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