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75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41.
地理信息本体论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19  
地理信息本体论的研究对解决地理信息的建模、语义互操作、空间数据重用及共享、数据挖掘等问题,以及对地理信息系统的智能化、网络化和大众化发展有变革性的意义,但目前国际上很少对地理信息本体论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笔者查阅大量国际相关研究成果和学术报告,总结了地理信息本体论的概念、研究现状及其研究的必要性,重点探讨地理信息本体论研究的核心问题及其构建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42.
本研究应用激光剥蚀技术测定了北大别黄土岭高温-高压长英质麻粒岩锆石3个结构域的U-Pb年龄.变质锆石成因的碎屑锆石域的207Pb/206Pb年龄范围为(2493±54) Ma~(2500±180) Ma, 岩浆成因的碎屑锆石域的207Pb/206Pb年龄范围为2628~2690Ma, 其最大的206Pb/238U年龄为(2790±150) Ma, 变质增生或变质重结晶锆石域的不一致线上交点年龄为(2044.7±29.3) Ma.长英质麻粒岩的矿物组合成分、主量元素地球化学, 尤其是锆石副矿物内部结构特征显示其原岩为沉积岩.这表明, 麻粒岩原岩物质来自具有复杂热历史的蚀源区, 该蚀源区曾发生过~2.8Ga的岩浆作用和~2.5Ga变质作用, 因此其原岩的沉积年龄不应早于2.5Ga.高温-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精确年龄为(2.04±0.03) Ga, 表明黄土岭麻粒岩是一个晚古元古代超高温变质岩之残块.   相似文献   
43.
三峡大坝建成蓄水以来,其夏涨秋消的调度方式使得每年5-10月份在海拔145~175 m范围内形成291.1 km2的消落带.本文通过分析云阳消落带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形态和重金属在消落带植物体根、茎、叶的分布,以及植物对重金属的生物富集和转移系数,来研究消落带重金属污染情况及重金属在土壤-植被的富集和转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云阳消落带存在较为严重的Cd污染,单因子污染指数为5.02,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3.637;Cd和Cr主要是生物毒性不强残渣态;Cu形态主要是金属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生物毒性比较强;Mn的形态主要是铁锰结合态;Pb的形态分配比例均匀,生物毒性较弱.可交换态与转移系数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81;有机及硫化物结合态与富集系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05;铁锰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和残渣晶格结合态对富集和转移系数贡献都不大.三峡库区消落带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富集、转移主要由土壤中重金属可交换态和有机及硫化物结合态的性质决定.  相似文献   
44.
孙敏  胡争 《测绘学报》2011,40(1):90-95
在基于序列影像获取三维空间数据的方法中,需要提取影像中每个像素的三维值,但由此得到的三维数据用在三维地理信息系统(3DGIS)建模时需要进行大量简化,同时当影像中存在非特征区域时,易产生大量的错误匹配.提出一种基于向量的匹配算法,将图像看成是一个连续的三维曲面,主要以特征区域匹配为核心,通过计算每个曲面点处的法向量,再...  相似文献   
45.
TTG岩系是塔北库鲁克塔格地区基底岩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辛格尔和库尔勒附近.对库尔勒附近TTG质片麻岩锆石U-Pb原位微区定年结果显示,该TTG岩石为区内发现的最古老岩石,形成于2.65Ga,显示库鲁克塔格地区的太古代地体形成于晚太古代末期.该结果明显晚于塔东阿尔金山北坡的TTG岩石,说明塔里木克拉通最古老的地体可能最早形成于阿尔金山北坡,到新太古代晚期古陆的规模才延伸至塔北库鲁克塔格地区,最终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太古代克拉通基底.该TTG质片麻岩中锆石εHf(t)值介于?5~1,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主要集中在古-中太古代(3.0~3.3Ga),这表明该区新太古代基底岩系主要来自古-中太古代的新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进而说明库鲁克塔格地区可能不存在〉3.3Ga的陆壳.  相似文献   
46.
3维重构可以由影像序列快捷方便地提取目标的3维几何信息.但3维重构的基础是多视几何理论,其计算是基于矩阵推导的非线性过程,故传统摄影测量理论难以用于评估其误差,本文提出一种3维重构精度的估计方法,采用矩阵分析方法,给出了评定重构精度的推导过程,并结合实验数据验证了精度估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7.
现有公共安全辅助系统在面对一些典型应急任务,如野外复杂地表环境人员搜救,城市突发事件中危险目标的围捕任务时,单纯依赖语音呼叫的指挥办法,无法迅捷实施任务.提出一套多智能终端协同辅助系统,将无人机与智能终端同时接入网络服务器,通过建立各终端之间以及与指挥中心之间多媒体信息传输,结合无人机位置与姿态信息,实时跟踪目标的地理...  相似文献   
48.
3种石生苔藓植物碳酸酐酶对石灰岩的溶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定严重石漠化区域石生细叶小羽藓Haplocladium microphyllum Hedw.、银叶真藓Bryum argenteum Hedw. 和美灰藓Eurohypnum leptothollum(C. Muell. ) Ando.为研究材料,运用模拟土柱实验装置收集植物淋出液并测定其电导率、pH值、CA活性、钙镁元素含量并对石灰岩试片溶蚀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岩溶生态系统中不同植物的碳酸酐酶活性差异较大,其中细叶小羽藓的溶蚀效果最为显著,产生的碳汇量最大;CA活性最高为美灰藓,为272.99 U·g-1·FW;最小的为细叶小羽藓的CA活性较低,为38.31 U·g-1·FW。淋出液均检测到CA的存在,银叶真藓淋溶6 d的CA活性最高,随着时间的推移,3种植物CA总体表现出先略降,然后升高,最后趋于平稳的趋势;pH值呈上升趋势;电导率呈下降趋势;淋出液中Ca2+和Mg2+浓度随淋溶时间的延长浓度逐渐降低,一定时间后趋于动态的平衡;说明石生植物对石灰岩有明显的酶促溶蚀驱动作用,且溶蚀率与CA活性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49.
华北克拉通北缘晚中生代火山岩   总被引:56,自引:5,他引:56  
辽宁西部广泛分布着晚中生代火山岩,横跨华北克拉通和兴-蒙造山带两大构造单元,一般认为它们是以在这一地区发育的两条主要断裂-西拉木伦河断裂和赤峰-开源断裂为界。这些火山作用曾被认为是中生代伊泽奈崎板块西向或西北向消减作用的结果。在岩性上它们主要以中酸性岩石为主,玄武岩等中基性岩石较少。为查明下伏岩石圈对这些岩浆作用成因的影响,对其中的SiO2含量<60%的中基性火山岩进行了详细的Sr-Nd-Pb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以西拉木伦河断裂和赤峰-开源断裂两侧为界,两侧火山岩的同位素特征存在显著区别。南区有明显的EMI特征并具EMI-PM混合趋势,而北区则显示了原始或略亏损的特征。南北两区之间的过渡带(介于西拉木伦河断裂和赤峰-开源断裂之间)则表现了同位素组成上相应的过渡特征。这一地球化学观测与已有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颇为吻合。基于新生代幔源岩石化学反演的中国东部陆下地幔化学区划研究揭示了克拉通下(subcratonic)岩石圈地幔与EMI存在密切关系。本研究所提供的地球化学证据说明了采用中生代中基性在作为类似研究途径的可行性,并进一步提出对华北克拉通边缘中生代火山作用成因另一种可能的解释,即古消减带物质的活化有可能对华北北缘火山岩源区物质组成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0.
3维城市道路网数据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道路网 3维空间特征的分析 ,建立了 3维道路网的数据模型 ,可表达道路网的 3维空间特性 ,以便于各类应用系统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