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56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71.
针对2019年7月6日发生在江苏徐州、宿迁、淮安、南京以及常州一线的一次大范围冰雹天气过程,利用再分析资料分析天气背景、不稳定机制和抬升条件。通过徐州和南京S波段双偏振雷达偏振参量及宿迁和淮安的双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场反演技术对冰雹云的热动力结构和微物理特征开展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范围冰雹天气发生在高空冷涡南落、横槽南摆,低层暖湿气流北抬,上下层强烈不稳定的环流背景下,地面低压缓慢东移南压,提供了辐合抬升条件。此次降雹天气过程中,雷达回波图上显示有典型的冰雹云特征——三体散射长钉、回波穹隆结构、强度超过50 dBZ,中层径向辐合,风暴顶辐散等特征。双偏振雷达各偏振参量也表现出冰雹云的特点,出现冰雹的地区展现水平反射率因子ZH大、差分反射率因子ZDR小、相关系数CC小的特征,ZDR值为-1.0~0.5 dB,CC值小于0.85;超级单体在近地层还出现表征入流区的CC谷、ZDR柱、差分相移率KDP柱等特征。ZDR柱、KDP柱和CC谷等双偏振参量特征在强对流短时临近预报和冰雹识别方面具有很强的应用潜力。双雷达风场反演表明此次过程降雹集中时段,冰雹云的穹隆空间结构,降雹时刻存在的明显下沉气流。  相似文献   
172.
在单一组合进行高精度定位中,为提高其定位精度,提出了一种获得新的线性组合的方法,并对该组合进行了实例求解与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绕开了对电离层误差的多频改正,算法简单,精度较优,可应用到不同精度要求下的中长距离快速定位中。  相似文献   
173.
曾胜强  王剑  陈文彬  付修根  宋春彦  孙伟  王东 《地质论评》2021,67(3):67040033-67040033
位于羌塘盆地东部的羌资- 16井首次在羌塘盆地钻遇了完整的上三叠统—中下侏罗统地层,清晰的记录了盆地东部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时期的沉积环境转变。本文在对羌资-16井岩芯的野外详细观察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期在该区实施的羌资-7井和羌资-8井资料,综合分析了羌塘盆地东部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过渡时期的沉积环境变化特征。上三叠统地层主要包括波里拉组、巴贡组和鄂尔陇巴组,分别形成于局限台地、三角洲和火山喷发环境,标志着羌塘盆地前陆盆地演化结束和新一轮裂谷盆地的开启。中—下侏罗统雀莫错组底部紫红色底砾岩沉积代表了裂谷盆地开启后的初始沉积,形成于河流沉积环境,而后随着南部海水侵入,逐渐过渡为陆缘近海湖沉积环境。总体上,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时期,羌塘盆地东部表现为前陆盆地海相沉积的消亡裂谷盆地的开启裂谷盆地早期充填的演化过程。晚三叠世诺利期开始(~220 Ma),羌塘盆地晚三叠世海相沉积结束,逐渐向早中侏罗世陆相沉积转变,开始了羌塘侏罗纪盆地的沉积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74.
本文针对2018年3月4日苏州地区冬末春初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运用S波段多普勒雷达、C波段双偏振雷达、闪电定位仪和雨滴谱仪等资料对强对流天气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发现综合分析各种新型探测资料对于分类强对流监测预警有一定作用。分析表明:(1)冬末春初强对流发生的各种阈值与汛期强对流形成的阈值明显不同,虽然不稳定能量没有春夏高,但在动力条件下触发低层冷空气强烈抬升暖湿气流,继而引发局地冰雹、下击暴流和短时强降水的发生。(2)双偏振雷达可以有效识别强冰雹;下击暴流发生时反射率因子质心和VIL快速下降,低层风场为辐散及中层有径向辐合特征存在。(3)昆山短时强降水发生时雨滴数密度有突然增大特征。  相似文献   
175.
利用稳定性同位素区分河岸C4草地生态系统夜晚碳通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岸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涡度相关技术虽然能够被用来测量整个生态系统的净碳通量,但是,把净碳通量区分为组分通量的贡献将显著提高人们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理解。稳定性同位素技术能够把净碳通量区分为具有不同同位素特征的组分通量。实验结果表明,因为考虑了同位素及CO2在取样和分析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与传统的Ordinary Least Square法相比,Bayesian法所获得的生态系统夜间呼吸释放CO2的同位素值(δ^13CR)显著减小了标准误差。δ^13CR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并且受土壤含水量和大气水汽压亏缺(VPD)的影响。δ^13CR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而与VPD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2006年和2007年生长季,以及2005年旱季,土壤呼吸对夜晚河岸C4草地生态系统呼吸的贡献约为80%。2005年雨季,土壤呼吸只占河岸C4草地生态系统呼吸的40%左右。年际间土壤呼吸的贡献率的变化很有可能是2006年的水淹造成的。因为,通过沉降作用,水淹可以为C4草地生态系统提供额外的可供微生物分解的有机质。  相似文献   
176.
试验采用不同的固化剂对锌冶炼产生的废渣进行固化/稳定化技术处理。结果表明:以加入石灰和水泥作为固化/稳定化剂的方案使用试剂最少,处理效果最好,经过固化/稳定化处理的废渣浸出液中的重金属浓度可得到有效控制。经处理后的废渣可进行安全填埋。  相似文献   
177.
海岸带的空间功能分区与管制方法——以宁波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孙伟  陈诚 《地理研究》2013,32(10):1878-1889
海岸带空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关系到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和优质资源利用效率,成为影响沿海城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根据区域自然、经济、社会特征,运用相关分区方法,划分海岸线和海岸带开发与保护的适宜性空间,获取较高的空间资源配置效率,成为地理学研究关注的热点。大部分学者从经济和生态两个方面要素构建指标体系,并对分区方法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尝试,但是由于海岸带具有自然地理的特殊性,所以在指标选择上有较大不同。以宁波海岸带为例,讨论海岸线及海岸带的空间区划指标体系选择和方法应用问题。在借鉴已有区划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讨论评价单元划分、评价指标选择与处理等技术方法,在评价海岸线开发适宜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海岸带空间功能分区,将宁波市海岸带空间划分为生态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并结合宁波市空间开发现状,提出不同类型区域空间布局调整引导方向和管制要求。  相似文献   
178.
袁学旺  孙伟  李成名  李朕 《测绘通报》2013,(10):102-105
针对GIS在移动终端上的应用,运用面向地理信息服务的思想,探讨了移动终端上的地理信息应用的整体架构,总结了基于SOA架构的移动终端通用地理信息应用模式,并以NewMap Server软件为依托,设计出了移动终端上的移动GIS原型系统,实现了跨平台的移动GIS应用。  相似文献   
179.
海底管线是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生命线。近海捕捞作业区遍布着纵横交错的海底管道网,且不断受到来自近海捕捞渔船的抛锚碰撞、拖网撞击及拖拽威胁,近年来频繁发生近海区海底管线的受损事故。研究近海捕捞作业对海底管线的影响,开展海底管线在捕捞作业方面的风险评估是十分必要的。针对近海捕捞作业对海底管线的两种损伤情况作概率计算和严重度分析,建立风险概率和损害等级的关系,得到风险评估矩阵,探讨近海捕捞作业区海底管线的定量风险评估方法。此方法可探讨的概率和严重度计算方法对近海区海底管线的风险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0.
吴顺川  孙伟  刘洋  成子桥  许学良 《岩土力学》2020,41(8):2536-2546
既有离散元参数敏感性分析大多集中在压缩试验及巴西劈裂试验,对I型断裂韧度 试验细观影响因素及3D破裂过程系统分析的报道较少。采用三维平节理模型(FJM3D)研究微观结构参数及黏结细观参数对不同切槽形状的I型断裂韧度试验的影响。微观结构参数包括晶粒平均半径的平方根 、模型分辨率Ψ和最大/最小晶粒直径 。黏结细观参数包括平均配位数CN、S类型单元比例 、黏结抗拉强度 、黏结内聚力 、摩擦系数 和摩擦角 。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 与 、CN及 正相关,与 、 负相关,而与 、 、 和 无明显的线性关系,此外为获得较低的 波动水平,给出了参数 和 的建议范围。根据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校核匹配了Kowloon花岗岩直切槽半圆盘(SCB)和人字形切槽半圆盘(CCNSCB)试样的宏观力学性质。从细观角度直观、深入分析不同切槽形状I型断裂韧度试验破裂机制,得出SCB试验曲线的峰前和峰后行为与室内试验更为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