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56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位于羌塘盆地东部的羌资-16井首次在羌塘盆地钻遇了完整的上三叠统—中下侏罗统地层,清晰的记录了盆地东部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时期的沉积环境转变。本文在对羌资-16井岩芯的野外详细观察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期在该区实施的羌资-7井和羌资-8井资料,综合分析了羌塘盆地东部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过渡时期的沉积环境变化特征。上三叠统地层主要包括波里拉组、巴贡组和鄂尔陇巴组,分别形成于局限台地、三角洲和火山喷发环境,标志着羌塘盆地前陆盆地演化结束和新一轮裂谷盆地的开启。中—下侏罗统雀莫错组底部紫红色底砾岩沉积代表了裂谷盆地开启后的初始沉积,形成于河流沉积环境,而后随着南部海水侵入,逐渐过渡为陆缘近海湖沉积环境。总体上,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时期,羌塘盆地东部表现为前陆盆地海相沉积的消亡■裂谷盆地的开启■裂谷盆地早期充填的演化过程。晚三叠世诺利期开始(~220 Ma),羌塘盆地晚三叠世海相沉积结束,逐渐向早中侏罗世陆相沉积转变,开始了羌塘侏罗纪盆地的沉积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32.
为研究广东韶关市丹霞山砂岩蜂窝状洞穴及白斑成因,对世界自然遗产地丹霞山景区内玉女拦江洞中采集的6个砂岩蜂窝状洞穴样品,以及在鸭麻岩地区采集的4个白斑样品,进行XRF和ICP-MS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及岩石薄片偏光显微镜鉴定。结果表明,发育蜂窝状洞穴的砂岩体与其基岩砂岩体的成分含量相近,岩体内部成分差异不是蜂窝状洞穴的成因。综合分析认为,丹霞山砂岩蜂窝状洞穴的产生是岩石的矿物组成及结构、洞穴所在的地形条件、气候因素和蜂窝状洞穴所形成的微气候共同作用的结果。对白斑的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发育白斑的砂岩在成岩过程中,红色基岩形成于氧化环境,而白斑形成于还原环境中,赤铁矿被还原形成白斑。  相似文献   
133.
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推进,跨径为几千米甚至十几千米的特大跨海桥梁日益增多,常规的控制网构建方案能否满足如此大尺寸桥梁工程施工的精度要求逐渐引起了建设行业的重视。本文以台州湾跨海大桥为例,在严格遵循测量原则的前提下提出了监测方案,并采用GPS技术及水准测量完成了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结果表明,二等GPS控制网最弱边为TZQ5-TZQ6,相对精度为1/505 000,控制网反算边长与实测边长的绝对误差在5 mm以内,最大相对误差1/140 800,二等水准测量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为±0.29 mm,闭合差为0.5 mm,测量精度均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本文所采用的控制网点位布设方法、监测方案及遵循原则等均能为建立特大跨海桥梁高精度控制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4.
孙伟 《海岸工程》2000,19(2):73-76
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一方面取决于仪器的精度和采用的方法,另一方面还取决于自然条件的影响,对测得的成果进行评差、改正才能大大的提高精度。在外业观测中,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局限,诸如地形起伏、大气折光、气流、云雾等因素对于我们的观测都是有害的。并且,这些因素不是人为的,对成果的影响很难确定。随着一些先进仪器的不断出现,从现行的规范标准对用全站仪诸类仪器进行三角高程测量可替代“四等水准测量”这一规定可看出:如果解决了垂直角观测这一受外界自然条件影响较大的难题,三角高程测量在特殊条件下可替代水准测量,其应用是很有前途的。  相似文献   
135.
无锡都市区制造业的区位决策影响与适宜性分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制造业区位决策的影响要素分析,讨论各区位因子对制造业适宜性分区的控制作用。以经济发达的无锡市为例,综合考虑生态约束、开发引导和相关空间因素,分别选择生态服务功能、灾害易损性、水环境风险进行生态约束要素分区评价;选择交通、集聚规模和土地潜力指标进行开发引导要素分区评价;同时考虑城镇和基本农田的分布状况。在此基础上,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综合评价全市域制造业的适宜性分区,作为制造业空间区位决策的依据,其中生态环境约束较弱、开发引导较强的地区可以适当布局制造业项目,而生态环境约束较强、或开发引导较弱、或人口相对稠密、或优质农田分布的地区需要严格控制乃至禁止制造业项目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6.
基于公路运输成本的长三角轴-辐物流网络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建  曹有挥  孙伟 《地理研究》2009,28(4):911-919
对区域物流网络的研究进行了基本的总结和归纳,分析了轴辐侍服网络的内涵及其在区域物流网络构建中的比较优势.针对长三角目前区域物流发展的基本情况,指出了当前该区域存在着网络布局不合理、层次不清晰等问题,设计了物流中心性指数的指标评价体系,确立了网络的一级轴心(hub)和二级轴心(sub-hub);考虑到城市间物流强度数据获取具有一定的难度,作者通过交通成本作为网络构筑的条件,以势能模型(potential)为运算原理,通过区域内物流成本的位势差,即各个节点与轴心间交通成本,实现对网络的构建和优化;以GIS的网络分析方法(栅格算法)为技术支撑,确定了轴心的辐射范围,构建了上海为一级轴心,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为二级轴心的三个层次的区域物流网络;并对各个重点物流枢纽的职能定位与发展方向作了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7.
ASTER卫星数据是近年来使用较多的一种新型遥感数据源。本文以阜康地区为研究区域,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NVI对ASTER卫星数据进行了影像镶嵌图研制。研究表明ASTER卫星镶嵌数据体现了诸多优势。同时,本文阐述了在影像镶嵌处理中发现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8.
生物降解作用下地下水中TCE、PCE迁移转化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室内三氯乙烯(TCE)、四氯乙烯(PCE)运移转化的土柱实验和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建立了研究区微生物作用下TCE、PCE迁移转化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计算机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基本一致,表明本次研究建立的数学模型是正确的,研究区地下水中存在生物降解作用,为下一步有机污染的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9.
蒋弘强  孙伟 《海岸工程》1999,18(3):63-67
阐述了桥梁施工中的特殊条件下,桥位控制网的布设,认为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放样时,可以完全不测设过过去的桥梁施工所布设的施工控制网,桥梁控制点应灵活布设。  相似文献   
140.
徐文耀  孙伟 《极地研究》2000,11(1):53-58
A new technique of eigen mode analysis, Method of Natural Orthogonal Components (MNOC) is used to analyze the ionospheric equivalent current systems obtained on the basis of magnetic data at six meridian magnetometer chains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during March 17 19, 1978.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hole current pattern for any given instant consists of a few eigen modes with different intensities. The first eigen mode exhibits a two cell current construction, characterizing the large scale magnetospheric convection and directly driven process, while the second eigen mode shows a concentrated westward electrojet at midnight sector, characterizing the substorm current wedge and the loading unloading process. The first mode consistently exists whenever during quiet periods or at substorms, and its intensity increases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growth phase of substorms, then quickly intensifies in the expansion phase, followed by a gradual decrease in the recovery phase. On the other hand, the intensity of the second mode remains to be near zero during both quiet time and the growth phase of substorms. Its rapid enhancement occurs in the expansion phase. Th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current patterns and the intensity variations coincide with the defined physical processes of the directly driven and loading unloading compon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