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与多因子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EOS/MODIS数据,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温度(LST)构建NDVI-Ts特征空间,依据该特征空间计算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通过对2009年6期冬小麦数据比较和多因子相关分析,认为TVDI与LST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NDVI相关性次之。气象因子中降水量(JSL)因子与TVDI相关性较为显著,在作物生长中后期,降水距平(JSJP)因子影响日趋明显;其它气象因子及海拔、灌溉与否等因子作用不显著,在进行大尺度干旱监测时基本可以忽略。如将TVDI与影响较为明显的因子组合建立新的指标或许是一个更好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2.
连环湖他拉红泡重金属和营养元素的沉积记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连环湖他拉红泡柱状沉积岩芯TE中重金属元素、有机质(OM)、总氮(TN)、C/N及总磷(TP)等多指标综合分析,研究了重金属与营养元素的含量变化特征及可能的影响因素,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判别重金属元素的可能污染来源.结果表明,岩芯深部18.5~12.5 cm,大部分元素含量波动幅度较小,C/N值在20左右波动,较稳定,元素属自然状态下的沉积;岩芯中部12.5~5.5 cm,Li、Mn、Ni、Fe、Zn、OM和TP含量呈现减小趋势,经参考元素校正后初步证实受干旱气候的影响,C/N值波动较大,均值高于第一阶段,Mn、Ni和Cu经校正后含量基本未发生变化,仍为自然状态下的沉积,而Fe、Pb、Cr和Zn校正后含量呈增大趋势,推测受到人类活动污染排放的影响;岩芯上部5.5~1.5 cm,重金属和营养元素含量均缓慢增加,C/N值有所减小,重金属元素含量高值接近自然沉积时的含量值,表明重金属污染程度较轻,尚未对湖泊水体及生物达到毒害作用,而营养元素含量高值远大于自然沉积时的含量值,说明湖泊富营养化程度明显加重,已对水体及生物构成危害,应作为治理水污染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3.
沈大高速公路雾气候特征与气象要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8—2007年沈大高速公路沿线6站雾日资料对沈大高速公路雾的气候特征及气象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沿海地区雾日偏多,且总体呈上升趋势,内陆地区雾日偏少,且呈下降趋势。内陆地区雾多出现在秋冬季,沿海地区多出现在夏季。雾多在凌晨至日出前后时段生成,日出后逐渐消散,持续时间多为1—3 h。相对湿度、气温、风速和风向对雾的预报有较好指示意义:当相对湿度在90%—100%时,春季气温为-5—15 ℃、夏季为16—24 ℃、秋季为-3~19℃、内陆冬季为-20~2 ℃,沿海冬季为-7~4 ℃范围内,内陆风速为0—3 m•s-1,沿海风速为0—6 m•s-1,且沿海地区为偏南风时,雾易发生。  相似文献   
124.
本文基于ADCIRC构建适用于长江口的台风暴潮模型,对1979–2019年间长江口台风增水过程进行数值重构;结合非平稳广义极值分布和状态空间模型,构建适用于刻画长江口极端增水非平稳变化的频率统计模型,研判非平稳变化引起的极端增水量值调整情况。结果表明,长江口各验潮站处极端增水的非平稳广义极值分布时变位置参数在2008年前表现为波动特征,2008年后呈现逐渐增大趋势。2008–2019年间各验潮站处极端增水时变位置参数的线性上升率介于0.8~1.2 cm/a之间。基于上述变化趋势,考虑极端增水非平稳变化时长江口各验潮站处百年一遇增水均大于基于平稳假定的推算结果,二者差值介于8~15 cm之间。经分析,2008年后北上到长江口附近海域再转向外海的热带气旋强度有明显增强趋势,致使长江口各验潮站处年第二和第三大值增水增大,这是导致各验潮站处风暴增水极值分布位置参数出现趋势性增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5.
利用中国大陆格点降水资料和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提取热带气旋降水,在线性去除ENSO信号后,研究东亚夏季风对中国大陆夏季热带气旋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1979—2019年,中国大陆6—8月热带气旋降水与东亚夏季风指数呈现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53。东亚夏季风的减弱,使得西北太平洋大部分海域对流层低层的正涡度和气旋环流增强、中层的湿度正异常和垂直上升运动增强、垂直风切变减弱,有利于热带气旋的生成和发展;同时,在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主要生成区对流层中层呈现气旋环流异常,因此中国大陆沿海地区存在东风异常,有利于引导热带气旋移向中国大陆,使得中国大陆夏季热带气旋降水增加。研究结果说明东亚夏季风可通过调制影响热带气旋生成和路径的大尺度环境场,进而与中国大陆夏季热带气旋降水的年际变化相联系。  相似文献   
126.
孙丽  丁宁霞 《高原地震》2008,20(3):58-59
通过对青海省地震科普展厅的介绍,并结合展厅宣讲的实际经验,对充分发挥展厅作用、创新宣传教育形式、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7.
利用紫坪铺水库2004~2007年记录的实际地震数据,通过比较多种滤波方法,发展出一种既能有效滤除地震数据中本底噪音、又对有效信号损伤较小的比值滤波方法。对去噪后的水库诱发地震和构造地震数据,利用小波变换方法,分别进行时频分析获得两类地震的时频谱,并提取可以反映地震发生前后能量分布和聚集情况的时频属性,最后根据各个属性的响应效果,组合得到新的属性。将时频谱与时频属性相结合,总结归纳紫坪铺水库诱发地震与构造地震波谱时频特征的差异性,为地震监测分析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28.
地震波传播过程中,质点的振动不仅包括三个独立的平移部分,还包括三个独立的旋转部分.本文基于一阶速度-应力弹性波方程,采用分裂完全匹配层(SPML)的吸收边界条件,推导了时间导数二阶精度和空间导数高阶精度的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格式的弹性波速度与应力各分量计算公式,模拟了各向同性介质中均匀模型和层状模型下的六分量波场,并对二维各向同性层状模型下的三个分量地震记录做高分辨率线性拉东变换得到各自的频散能谱.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旋转分量的能量要比平动分量弱的多;(2)在平动分量上,面波能量强,频率低,反射P波能量较强,反射S波能量稍弱;在旋转分量上,反射P波能量很弱,S波能量强;(3)与平动分量相比,旋转分量的频散能谱效果更好,能看到基阶和完整的高阶面波,即旋转分量能反映更多的地下介质信息.  相似文献   
129.
通过对TOGA-COARE期间的一组锚系仪器阵列资料的分析得出:在赤道西太平洋1°45′S,156°E.海域存在显著的半日潮频内波,它的水平波数(波长)、垂向波数、水平传播速度和垂向传播速度分别约为:3.3×10-2 km-1 (210 km),-1.6×10-3 m-1,2.0 m/s,-3.8 cm/s.波形向斜下方传播,亦即波能向斜上方传输.它在观测点西南方生成后,向东北方向传播,到达观测海区.流速矢量旋转谱水平随深度的变化呈马鞍形,低谷及深处的峰所在深度分别与南赤道流及赤道潜流的南边界所在深度大体一致.旋转椭圆主轴方位角随深度变化,在浅层(40 m处)为北偏东30°,到深处(324 m)转为东偏南14°.总体上呈东北方向,表明波来自西南方向.  相似文献   
130.
胶州湾围垦行为的博弈分析及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十几年来大面积的围填海活动,给胶州湾及其周围海域造成了地貌形态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动植物的灭绝等危害.文章采用博弈法对胶州湾的围垦行为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因此造成的环境改变和生态破坏,回顾了已采取的措施,提出了控制胶州湾围填海,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