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7篇 |
免费 | 136篇 |
国内免费 | 8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3篇 |
大气科学 | 110篇 |
地球物理 | 161篇 |
地质学 | 174篇 |
海洋学 | 49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38篇 |
自然地理 | 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32篇 |
2021年 | 38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25篇 |
2018年 | 26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32篇 |
2015年 | 31篇 |
2014年 | 31篇 |
2013年 | 27篇 |
2012年 | 33篇 |
2011年 | 30篇 |
2010年 | 35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29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6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66年 | 2篇 |
1960年 | 3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6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裂缝带的识别和判断,对于实现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的研究目标,为地学研究提供基础的井中物性参数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阵列声波测井的纵波频谱参数为实现这个目标提供了可能。通过对纵波频谱特征的分析得到这样的认识:对于断裂构造,纵波的频谱特征有着明显的变化,如纵波的主频位置向低频偏移,在低频位置上其幅度(能量)急剧地增大,与上下未破碎的岩层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别。通过这些明显的特征,可以很好地识别和判断构造破碎带。利用主峰位置漂移、主峰幅度、主峰的半幅值高宽、主峰的能量这几个参数,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的裂缝带进行了识别和判断。 相似文献
152.
153.
岩土力学数值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岩土工程领域的不断扩展与延伸,岩土力学数值分析方法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数值分析方法。将岩土力学常用的数值分析方法分为连续变形分析方法与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两大类,对各种方法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进行了评述,着重介绍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4.
中国气象局S2S(Sub-seasonal to Seasonal)数据归档中心建设是中国气象局承担世界气象组织(WMO)的世界天气研究计划(WWRP)和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任务,由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负责设计和实现。该文介绍了S2S数据归档中心建设中涉及的数据交换、数据检查及处理、数据归档存储及数据服务门户全流程系统设计和实现。针对各业务中心生产的S2S数据配置差异较大造成数据交换、同步较难这一问题,采用基于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的数据推送和基于ECMWF(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WebAPI主动数据下载相结合的方式,说明数据交换、同步方法和策略。由于S2S数据量巨大难以高效管理服务,已设计统一的数据组织形式和存储规则,实现根据数据检索条件解析获取数据存储位置,提供便捷的数据检索下载服务。自2015年11月15日中国气象局S2S数据门户系统对外开放,目前数据门户系统已有超过18个国家的300个用户注册并下载数据。 相似文献
155.
利用1971—2008年柯坪站的地面气象资料及周边气象站的气候整编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的沙尘天气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沙尘天气以浮尘为主,扬沙次之,沙尘暴最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每年3—9月是沙尘天气的多发时段;浮尘年日数近38 a来无明显变化,沙尘暴和扬沙日数呈明显减少趋势;沙尘天气总体分布自东向西逐渐增多。沙尘天气与当地降水量和大风的关系密切,降水偏多的年份,沙尘天气偏少,在吹偏西北风时易出现沙尘天气。 相似文献
156.
为深刻理解三江地区前白垩纪地层序列、岩相古地理面貌以及原型盆地构造运动与沉积演化的关联问题,笔者将研究区分为佳木斯地块与那丹哈达地体两部分,建立了佳木斯地块的地层序列。利用岩性、粒度和沉积构造等特征识别出中泥盆统黑台组、上石炭统珍子山组和下二叠统二龙山组的浅海相、三角洲相--湖泊相和火山相等主要沉积类型,恢复对应的岩相古地理面貌。佳木斯地块晚古生代经历了被动大陆边缘-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演化,发育弧后盆地;那丹哈达地体曾有浅海--深海盆地,现为增生或杂岩体,那丹哈达地体与佳木斯地块的相对运动控制了晚古生代沉积环境和盆地演化。 相似文献
157.
首先利用地震地质调查、地震剖面探测结果对汶川地震的发震断层几何形态及周边块体介质参数进行约束,建立了3个包含有不同主断层的龙门山断裂带二维黏弹性有限元模型;然后基于连续-离散单元法对汶川地震的孕育与发生进行了全周期模拟,包括震间应力积累阶段、同震应力释放阶段及震后恢复调整阶段。模型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中由于断层几何结构及断层面剪切应力与正应力的综合作用,使得最先达到断层破裂准则阈值的灌县-江油断层率先破裂,初始破裂在深度15~20km处,破裂进一步传导至映秀-北川断层;同时由于灌县-江油断层与映秀-北川断层的破裂导致系统内应力大幅度降低,使得灌县-江油断层不具备产生同震破裂的应力条件。然而,尽管汶川-茂汶断层上的应力水平与汶川地震前相比有所减弱,但仍积累了较高的震间应力,可能预示其在汶川地震后具有较高的地震危险性。模拟结果还表明,铲型逆冲断层系统的深部断层破裂能够推动浅部高倾角区域发生被动破裂,因而其发震断层的倾角上限很可能比传统认识的大。 相似文献
158.
阵列声波信号是典型的非线性、非平稳信号,其动力特性的量化提取对于进行地层结构构造分析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资料.而Hilbert-Huang变换(HHT)是一种处理非线性、非平稳信号的新方法.它通过经验模态分解(EMD)将信号分解为有限个固有模态函数(IMF),并对每个固有模态函数进行Hilbert变换得到Hilbert谱.本文将这种方法应用于阵列声波信号动力特性的提取,有效地获得了信号能量的时频分布,瞬时能量、Hilbert能量、最大振幅对应的时频分布等动力特性,显示了HHT的优势以及对于进一步实现地层结构构造分析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9.
160.
山西晋阳湖浮游藻类分布的时空格局及水质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山西晋阳湖的浮游藻类进行了研究,共发现156种及11变种,隶属于5门,25科,67属.其中以绿藻门种类最多,达29属57种4变种;硅藻门次之,17属34种6变种;蓝藻门和裸藻门分别为15属32种1变种和5属31种,黄藻门最少,只有1属2种.秋季浮游藻类种类最多,冬季最少.浮游藻类细胞密度变化范围为2.84×10~6-2.30×10~9 cells/L,平均细胞密度为4.86×10~8 cells/L.每个季节水体的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均已达到富营养化水平.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较低,而优势度很高,说明水体处于富营养状态,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