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18篇
  2017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姚智  况顺达  刘沛 《贵州地质》2002,19(3):184-187
首次通过实例对贵州的高速滑坡进行了讨论,肯定了高速滑坡在贵州的存在,说明了高速滑坡的识别方法。印江岩口等高速滑坡是人类活动引起的;赫章洞头上、盘县水、大方安家寨、大方化露寨等高速滑坡是自然产生的,并由此可初步分析出贵州高速滑坡发育地质、地貌背景。对高速滑坡的认识,因其直接涉及滑体的移动路径和破坏区域而在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中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利用正向地貌、逆向地貌 ,岩层倾角等值线 ,软质岩类区、硬质岩类区、软硬叠覆带分别代表控制地质灾害发育的地貌因素、构造因素、地层因素等编制区域地质灾害图是一种新的尝试。它在一定程度上较准确地反映出地质灾害发育的内在规律。遥感手段的应用使得编图更加经济、准确、快捷、方便  相似文献   
13.
贵州西部崩塌滑坡地质模式及其敏感地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智 《贵州地质》1994,11(3):224-233
本文将贵州西部约28862km2范围内近1800处崩塌、滑坡总结为受塑流—拉裂、弯曲—拉裂、蠕滑—拉裂、滑移—弯曲和滑移—压致拉裂等五种地质模式或复合模式控制.并指出,区内崩塌、滑坡主要由塑流—拉裂、弯曲—拉裂、蠕滑—拉裂等地质模式演变而成,表现出较强的地层控制性;由于航片解译的局限性,未对滑移—压致拉裂模式举例讨论,但肯定其的确存在。同时阐明,近几十年来发生的滑坡主要为受蠕滑—拉裂地质模式控制的松散层滑坡.  相似文献   
14.
伴随气象服务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气象服务产品面临更高的效率要求,快速整合数据、建立规范的业务流程、及时高效的制作气象产品已成为专业气象服务的难题之一。在不采用第三方商业组件的基础上,本文以专业气象服务产品制图规范为核心,在矢量图、位图等图形要素管理、地理区域裁剪、等值线提取等方面提出了完整的解决方案,实现了专业气象服务产品制作平台。该平台作为后台支撑已在专业气象服务门户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5.
黔西北崩塌滑坡的发育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展示在研究区内686个崩塌、948个滑坡的分析,总结出崩塌、滑坡的发育规律。指出软硬地层叠覆带、断裂带、开阔褶皱翼部、不同方向褶皱接合部、平行褶皱轴向的地面切割等是崩塌、滑坡易发部位,并讨论其敏感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崩塌、滑坡的区域分布规律,提出是地势坡折带左右了崩塌、滑坡的分布,最后推测贵州的另一个崩塌、滑坡高频带是地势上第二级与第三级阶梯面的地势坡折带。  相似文献   
16.
刘沛  姚智  况顺达 《贵州地质》2003,20(1):20-24
沉积矿产,在遥感影像上主要是通过含矿地层的识别予以鉴别的。而地层在遥感影像上的反映与其所形成的地貌具有非常大的关联。可以说地貌的形态是沉积地层及沉积矿产识别的一把万能钥匙。沉积矿产的形成无疑是受沉积环境的控制。但其保存必然受制于地貌发展演化过程。而地貌在遥感影像上是较易判别的地质形态,由此可建立沉积岩区遥感找矿模式。  相似文献   
17.
黔东南地质异常特征及金矿遥感找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通过对黔东南地区各类地质异常的分析,判断该区成矿特点及控矿因素,并通过分析成矿信息与遥感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出了遥感综合信息找矿的方法和基本工作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遥感找矿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8.
刘沛  况顺达  姚智 《贵州地质》2004,21(3):161-164,160
通过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吸人机交互解译来识别地质灾害体,并在GIS系统支持下参考区域地质、地貌背景,对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和分布特征作进一步分析。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的准确性,对于区域性地质灾害(尤其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调查目前是最为有效的方法。这个方法为地质灾害的地学分析提供了一个直观的工作平台,对于发现其各种地学规律,提高研究程度帮助极大。  相似文献   
19.
兴义坝戎喀斯特峰林区的削顶滑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华  姚智  况顺达 《贵州地质》2004,21(1):58-61,66
兴义坝戎喀斯特峰林区连续出现顺层面将锥状、圆锥状的山顶削平的削顶滑坡表明,在垄头组纯灰岩布露的单斜岩层区发育的锥状、圆锥状峰林,坡体是不稳定或处于临界状态的,其根本原因在于岩层的倾角值。结合其紧邻的丫口寨发育的喀期特单面分析,坝戎地区峰林坡体滑动的岩层倾角临界值是14^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