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1.
由中国矿业大学文昌校区主楼顶站点实测数据,对GPS接收机的多路径效应进行了分析。由于GPS卫星的运行周期为12个恒星时,则连续两天到达同一位置会提前。根据多路径效应和接收机周围环境,以及卫星特定时间位置有关这一规律,通过对连续两天多路径改正值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理论与实验验证表明连续两天GPS卫星到达同一位置提前时间为236 s。  相似文献   
12.
对华容地区地质构造特征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金梧 《湖南地质》1991,10(3):189-196
通过对华容地区特别是岩体中构造特征研究及构造应力场分析,认为该区小墨山、桃花山岩体均为无根岩体,是在本区燕山早、晚两期受到挤压变形过程中混合岩化作用及由江南断裂带由南向北的推覆作用引起的断裂变质和超变质作用的结果。这一研究成果为该区构造特征研究和找矿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中扬子地块南缘油气勘探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3.
电磁波CT成像技术是基于地下介质的物性差异,利用各种波源透视探测目的体及地质现象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文章介绍了电磁波CT成像技术的原理和工作方法、某防水工程场地电磁波CT成像勘查实例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板块构造格局是大地构造的基础科学问题,涉及到大尺度的盆山关系,控制了洋陆格局、造山带和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因而可以用来揭示大洋关闭、造山隆升的过程.早古生代末是中国3个板块的构造格局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时期.基于经高置信度遴选的古地磁数据和全球古地磁数据库,结合大地构造比较学的地质亲缘性对比分析,利用GPlate软件重建了晚前寒武纪至早古生代的全球板块构造格局,提出奥陶纪末-志留纪是中国3个板块格局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时期,440 Ma之前,中国3个板块的空间格局是N-S/T格局(即华北在西、华南在东北,塔里木在东南),440 Ma后中国3个板块的空间格局转为T-N/S格局(即塔里木在西、华北在东北,华南在东南),并一直持续到现今中国3个板块的格局.这个重大转变与晚前寒武纪罗迪尼亚超大陆的裂解和早古生代末中国3个板块之间的洋陆格局变迁密切相关,是从伸展的大地构造环境向缩短的大地构造环境转变的结果 .  相似文献   
15.
准确、高效、全面获取岩体结构面信息,对岩体的稳定性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采用三维激光扫描设备进行岩体数据采集,基于岩体点云模型提出了结构面自动识别方法.通过对Ransac算法进行改进,引入了新的采样方法和评分准则,大大提升了Ransac算法的计算效率和提取精度,使之更好地适应粗糙不平的岩体点云数据;基于改进的Graham Scan算法可以精准描绘出结构面的凸凹边界,进而精细化计算出结构面尺寸.基于以上算法研发了结构面识别程序RDD(ransac discontinuity dtection),并且采用了两组标准几何体数据和一组岩体数据对程序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标准几何体产状误差在1°以内,实际岩体最大误差在6°以内,结构面尺寸最大误差率为0.278%,满足工程限定的误差要求.   相似文献   
16.
传统边坡声发射监测系统多采用C/S架构,数据展示和分析以客户端软件为主,缺少浏览器端三维场景构建,在系统兼容、升级拓展、数据共享和用户体验等方面有待提升,且声发射相关业务的动态效果仿真也存在一定的探索空间。鉴于此,以湖北省秭归县郭家坝镇边坡、江西省新余市某矿山边坡为例,基于SpringBoot前后端分离的服务架构和Cesium三维可视化平台,设计并构建了B/S架构下的边坡声发射监测系统,解决了多源多维异构数据的融合、发布与可视化以及探头扫描和声源扩散的动态效果仿真等技术问题,实现了三维场景可视化、监测数据管理、在线统计分析、监测预警预报、系统设置等功能,为边坡地质灾害在线智能监测提供了全方位、立体化、动态化的示范性应用。  相似文献   
17.
统计预测模型对三峡库区诱发地震预测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实地考察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在地震地质背景研究的基础上,将长江三峡工程坝址至巫山库段划分为5个预测区共12个预测单元,选用8个诱震因素,运用统计预测模型预测了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及诱发地震震级。结果表明,库水蓄至最高水位,三峡工程坝址至巫山库段中多数预测单元诱发微震和不发生地震的概率值高,无震可能性较大。但九湾溪断层沿线、仙女山断层库段具备诱发3.0~4.5级或4.5~6.0级地震的可能;考虑到龙会观5.1级地震与高桥断裂的关系,预测结果显示高桥断裂沿线具有诱发强烈水库地震(≥6.0级)的可能性,其预测概率值为0.23  相似文献   
18.
随着受干扰地磁观测仪器数量的不断增多,现有半人工识别干扰事件的方法存在效率低、工作量大、识别结果因人而异等问题。本文利用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全国地磁台网原始观测数据和地磁专家标注的2小时内干扰事件记录,分别构建干扰事件样本和正常样本各51 357条,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自注意力机制提出一种新的干扰事件识别模型,实现干扰事件的自动、快速分类。实验结果显示,该模型在验证集的准确率达到92.93%,在测试集的准确率达到93.37%。与MLP、FCN、ResNet三种模型相比,本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准确率平均提高近8.76%,表明卷积神经网络和自注意力机制等深度学习算法在地磁观测数据干扰事件识别领域具有巨大潜力,为进一步精确识别各类干扰事件探索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全月制图是嫦娥一期工程4个基本目标之一。实现高精度月面制图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月面控制网,高精度控制点在嫦娥影像上的定位对于月面控制网的建立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分析了现有月面控制网的基本情况及高精度月面控制点位置与精度,确定了落月舱及精度最高的5个棱镜控制点在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月球02级原始影像上的位置。定位过程充分利用落月舱在LRO和嫦娥影像上的共同特征,及落月舱局部区域月面环形坑的相对位置关系。通过几何定位与影像纠正的方法确定了控制点的图上位置,达到了约1个像素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20.
在地震地质背景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神经网络理论中改进的BP算法对三峡水库诱发地震强度进行了预测研究。预测结果表明,秭归盆地高桥断裂近库段有可能诱发Ms>6.0级的地震,可能诱发4.5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