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5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湘西北下寒武统镍-钼多金属富集层镍与钼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对湘西北三岔、杆子坪镍-钼富集层中镍-钼矿石进行了电子探针研究,发现了镍黄铁矿、辉砷镍矿、方硫镍矿、针镍矿、紫硫镍矿与铁辉砷镍矿等镍的独立矿物与“碳硫钼矿”等含钼的矿物。研究表明,镍-钼富集层中镍主要赋存在上述含镍矿物及细粒胶状黄铁矿中;钼主要以“碳硫钼矿”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52.
湘西北早寒武世黑色岩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对湘西北杆子坪剖面牛蹄塘组黑色岩系进行了系统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牛蹄塘组底部黑色岩系Ni、Mo、V、U、Cu、Pb、Zn、Cd、Tl、Ba等亲硫元素与过渡元素高度富集,U/Th大于1,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正Eu异常与正Y异常,是海底热水沉积作用的结果。牛蹄塘组上部碳质页岩与泥质页岩亲硫元素与过渡元素明显降低,而Nb、Ta、Zr、Hf、Rb等高场强与大离子元素明显增高,表明陆源碎屑来源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53.
沉积盆地中流体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整个地球范围内研究流体与岩石、流体与流体的相互作用是地学界当前乃至今后重要的课题。砂岩因其发育孔隙为流体的流动和流体与岩石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场所。地表以下较深处形成的热流体运移到较浅部时,与“冷”砂岩之间存在着温度、成分等多方面的差异,两者之间必然发生化学反应。通过研究砂岩的物质成分,砂岩的格架颗粒的蚀变现象,新生胶结物矿物的形成,储层砂岩孔隙度在垂向上的变化,碳酸盐矿物、石英次生加大边和石英裂隙中的包裹体温度以及镜质体反射率的变化情况追踪砂岩对热流体作用的响应标记,同时探讨了砂岩与热流体作用的机理,为进一步研究油气运移与砂岩储层的质量及储层预测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4.
天柱大河边重晶石矿床铅同位素特征及来源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取自天柱大河边重晶石矿床的重晶石样品和含方铅矿黑色页岩样品进行了铅同位素测定与研究.结果表明,在 Zartman铅构造模式图中,重晶石矿石、含方铅矿黑色页岩和黑色页岩有大致相同的铅同位素分布区,均沿上地壳铅演化线分布,表明它们之间具有同源关系;重晶石矿石及其赋矿黑色页岩的铅同位素组成与基底地层的铅同位素组成在 Zartman铅构造模式图中具有完全不同的分布范围,表明重晶石矿石中的铅不大可能来源于基底地层;结合重晶石矿石及其赋矿黑色页岩的铅同位素组成在 Zartman铅构造模式图和Δγ-Δβ铅来源分类图的分布,天柱大河边重晶石矿床的铅主要具上地壳铅、壳幔混合的俯冲带铅和热水沉积作用铅的混合来源特点,这为天柱大河边重晶石矿床的热水沉积成因提供了铅同位素证据.  相似文献   
55.
庙背垅地区位于鹿井铀矿田中部,高昔铀矿床西南侧,铀矿化以碎裂蚀变岩亚型为主,赋矿围岩为印支期第二阶段中粗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含矿岩性有碱交代花岗(碎裂)岩、碱交代岩。近矿热液蚀变以钾长石化(碱交代)、赤铁矿化、水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为主。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赋矿围岩属S型花岗岩,可能是上地壳富铝的浅变质岩系在减压增温的条件下部分熔融的产物。含矿的碱交代花岗(碎裂)岩和碱交代岩SiO2含量依次降低,K2O与Fe2O3含量和Fe2O3/FeO值呈倍数增加,与其石英含量明显降低,碱交代、赤铁矿化发育相对应;高的U、Pb含量和更趋平坦的HREE配分曲线,表明碱交代作用不仅为成矿流体中铀元素的卸载沉淀创造了有利的物理化学环境,还可能活化了围岩中黑云母和副矿物里面的铀,同时铀的富集成矿可能与HREE的化学活动密切相关。这些特征是在鹿井矿田中部探寻碎裂蚀变岩亚型铀矿化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56.
地球深部碳循环是指地球表层的碳在俯冲带进入地幔深部,然后通过岩浆或者脱气作用再把地幔中的碳释放到地球表层系统中的过程。人类对地球深部碳赋存形式和储量、不同储库的交换方式和交换量尚缺乏清晰认识,近年来随着分析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深部碳循环的研究日益丰富。本文总结了地幔中碳赋存状态、地球深部碳储量、碳进出地幔方式及通量、俯冲带碳的行为和碳酸岩成因及成矿方面的研究。地幔中碳赋存形式多样且主要受地球深部压力及氧逸度控制。相平衡实验和热动力学计算发现碳酸盐化榴辉岩在300~600 km发生部分熔融,交代地幔橄榄岩形成碳酸盐化地幔橄榄岩。碳酸盐化地幔橄榄岩的熔融又会形成碳酸岩熔体,这说明俯冲再循环物质可能对碳酸岩的成因起重要作用。碳酸岩是研究深部碳循环的良好载体,其源区特征、岩浆演化过程对示踪碳在地幔和地壳过程中的迁移至关重要。虽然深部碳循环在碳赋存形式、碳储量及通量、俯冲带碳的流变行为和碳酸岩成因对深部碳循环的启示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研究进展,但仍有大量的科学问题亟待解决,如:沉积碳酸盐岩再循环进入地球深部后的行为、俯冲带板片流体地球化学行为、俯冲带流体氧逸度特征等,将来有必要重点开展深入研...  相似文献   
57.
江西相山铀矿田是我国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田之一。鹏姑山地区位于相山铀矿田西部,毗邻邹家山、居隆庵等大型铀矿床,成矿地质条件较好。近些年,鹏姑山地区铀矿勘查取得重要突破,区内热液蚀变具有典型的高温蚀变特征,晚期叠加蚀变较少,是研究高温热液蚀变与铀矿化关系的理想场所。鉴于此,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岩相学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鹏姑山地区高温热液蚀变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高温热液蚀变特征及其与铀矿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鹏姑山地区高温热液蚀变主要以钠长石化、去硅化、绿泥石化和伊利石化为主,局部叠加有磷灰石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和硅化。铀矿化与钠长石化、磷灰石化、碳酸盐化和去硅化蚀变关系较为密切。研究区铀矿化属碱交代型铀矿化,形成于中高温的还原性环境,磷灰石化促使了高品位铀矿化的形成。在碱交代蚀变之上叠加的磷灰石化和碳酸盐化在矿体部位发育最强烈,可视为鹏姑山地区找矿勘查中最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58.
辉绿岩脉与热液型铀矿化关系十分密切。本文以鹿井矿田辉绿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磷灰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旨在探究其成岩时代、岩石成因、成岩构造背景及其与铀成矿关系,为探讨区域铀成矿机制提供依据。辉绿岩中磷灰石的U-Pb定年指示,辉绿岩的成岩年龄为~200 Ma,是诸广—贵东地区200~190 Ma基性岩浆活动的重要组成。辉绿岩地球化学组成类似于洋岛玄武岩(OIB)特征,形成于早侏罗世—晚三叠世之交的岩石圈伸展构造背景下,岩浆起源于亏损地幔源区被流体交代的石榴石橄榄岩经过约5%~10%部分熔融,成岩过程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分离结晶和地壳混染作用。鹿井矿田主要铀矿床的成矿年龄为128~51 Ma,明显早于区内辉绿岩的成岩时代(~200 Ma),因此,由~200 Ma的基性岩浆活动直接提供成矿所需的矿化剂∑CO2的可能性较小。辉绿岩在鹿井矿田“交点”型矿化的形成过程中,不仅提供了有利的氧化—还原界面,而且基性岩浆侵位时所形成的次级构造裂隙还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空间。  相似文献   
59.
砂岩型铀矿是世界和我国最主要的工业铀矿床类型。勘查和研究发现,部分砂岩型铀矿床中不仅有表生氧化流体作用而且也存在深部流体作用,因此,梳理和明晰盆地深部流体活动的类型及其与砂岩型铀成矿之间的关系对开展“三新”(新区、新层位和新类型)找矿至关重要。本文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深部流体活动参与砂岩型铀成矿的现状,结合矿床实例,探讨其对铀富集的影响。本次研究将盆地深部流体活动分为深部烃类流体、岩浆火山热液和深部建造水等3种类型,总结了不同类型流体的典型特征与识别标志,分类论述了深部流体活动与铀矿化的时- 空关系;阐述了深部流体活动参与下铀矿物、共- 伴生矿物、矿体形态和含矿砂岩物性等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深部流体活动主要通过提供新的成矿物质和改变成矿环境两个方面影响砂岩型铀矿的形成,与构造- 岩浆活动有关的流体和深部地层水,对成矿铀源和温度的影响最显著,而深部烃类流体对成矿环境的影响最大,其显著的还原性可弥补或强化赋矿层的还原能力,形成地球化学障或叠加富集效应。深部流体活动参与下的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与浅部表生氧化流体成矿存在明显的差异,随着铀矿勘查向深部迈进,需要加强深部流体活动参与铀成矿过程的精细研究,丰富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推动铀矿勘查的突破。  相似文献   
60.
临川市垃圾填埋场根据所选用的改良厌氧卫生填埋结构对工程地质条件的基本要求,在拟建场区开展1:2000水文地质调查与工程地质勘察的基础上,进行工程地质特征研究,确定了可建场的主坝及拉污坝的持力层,分析了该场地产生渗的可能性,论证了该场址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