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大气科学   20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冬季亚洲大陆冷高压形成和发展的物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一个两层全球大气环流的谱模式,对大陆冷高压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一些物理机制进行了分析探讨,并作了有无地形的对比试验。分析结果指出,对流层大气的辐射冷却和地面感热造成了对流层低层的大陆冷源,以及地形性动力下沉运动控制了高压中心的位置。分析还指出,大陆冷高压形成后,受平流作用向南侵袭,冷高压的移动路径和南侵所达到的纬度与地形作用有关;冬季海面的感热输送使大陆高压入海变性。  相似文献   
12.
王永中  夏友龙 《气象学报》1995,53(4):406-413
利用由两层准地转模式简化的低谱模式,得知相当正压结构Rrossby波为平衡态,讨论了具有相当正压结构的Rossby波存在所需条件;并以定常Rossby波(相当正压结构)为基态,导出反映高低层Rossby波位相变化的振荡方程,指出高低层位相差的变化与垂直切交流的扰动、平均层上流函数和热成风流函数波动部分振幅扰动(A’和B’)的关系,说明相当正压结构和斜医结构的Rossby波是相互转换的。  相似文献   
13.
台风内核与外围的强度突变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观测事实表明,台风内核与外围的强度变化存在同步和不同步的复杂现象。为了研究这种现象,本文采用一个近似的控制方程组,应用尺度分析方法和非线性动力系统理论,定性地讨论了物理因子对内核与外围环流突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By using a linear and stationary atmospheric model (Luo and Jiang, 1994, Zebiak and Cane,1987) and the initial data coming from Zebiak and Cane (1987), the influence of interaction between shift of warm pool and that of the equatorial convergence zone (ITCZ and SPCZ ) on atmospheric surface stream field and divergence field during 82/83 ENSO is analysed by numerical experiments.The results show that SPCZ is more important than ITCZ in developing phase and mature phase of warm event.The interaction of warm Pool and SPCZ is stronger than that of warm pool and ITCZ in the two phases.SPCZ is as important as ITCZ in the initial phase and decline phase of warm event.  相似文献   
15.
By using the symmetric equations of atmospheric dynamics in y-z plane with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shear of wind, the nonlinear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 is derived with the method of travelling wave.Its stability is discussed by using the theory of nonlinear stability and the KDV equation is solved. The effects of linear CISK, nonlinear CISK, inertial stability and vertical shear of wind on the amplitude and the width of isolated inertial gravitational wave are discusse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deeply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eso-scale synoptic systems, such as the squall line, MCC, the cold surge of Asia high and typhoon, the factors of development of the isolated inertial gravity wave are analysed.  相似文献   
16.
南亚季风活跃和中断的物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由赤道平衡模式导出的低阶谱模式,考虑了积云对流加热和辐射冷却的作用,用多平衡态理论解释南亚季风活跃和中断的物理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当积云对流加强时,南亚季风活跃;当积云对流减弱时南亚季风中断,这与Krishnamurti等提出的云-辐射假说一致。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一个耦合海气模式,用数值试验方法分析了1982/1983 ENSO期间的暖池和赤道辐合带(ITCZ和SPCZ)的相互作用对大气表面流场和散度场的影响。结果指出,ENSO高峰期和成熟期SPCZ比ITCZ更重要(即ENSO高峰期和成熟期SPCZ与暖池相互作用比ITCZ与暖池相互作用更强烈);ENSO的形成初期和衰减期SPCZ和ITCZ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8.
南亚地区季风与邻近海域海温相互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中利用简化的海 气耦合模式及低谱方法和多平衡态理论 ,讨论了南亚地区冬夏季风与邻近海域海温季节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 :(1)冬季风较强时 ,冬季海温较低 ,翌年夏季海温也较低 ;反之亦然。夏季风较强时 ,夏季海温较高 ;反之亦然。夏季风强弱对冬季海温的影响不明显。 (2 )海 气相互作用使南亚冬季风和夏季风都加强。海温经向梯度使冬季风加强 ,而夏季风减弱。  相似文献   
19.
台风内核与外围能量发展的物理因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Anthes关于台风的区域划分以及物理量特征尺度的结果,采用尺度分析方法导出了台风不同区域的控制方程组,又用WKB方法得到各区的波能量方程并进行了讨论。指出影响台风发展的物理因子在各区的异同点:各区都有非定常因子;同时,台风内核及外围中层对流层的因子有涡度和切向风的垂直变化,外围边界层有热成风及其偏差,外围流出层有水平位温梯度,这些因子与重力波适当的移向相配合,可使台风能量发展,强度增大。  相似文献   
20.
夏友龙  郑祖光 《气象学报》1993,51(2):159-167
本文用WKBJ方法得到了低纬重力惯性波的方程组,讨论了它的发展和传播,并与中纬的重力惯性波作了比较,给出了低纬与中纬环境场对各自的重力惯性波影响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