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6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210篇
测绘学   195篇
大气科学   134篇
地球物理   124篇
地质学   698篇
海洋学   287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105篇
自然地理   8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6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35年   1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81.
春季东海产卵场及其邻近海域的浮游植物群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2007年5月在东海产卵场及其邻近海域(26°50′~34°07′N,120°50′~123°59′E)进行的多学科综合调查,研究了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经Uterm(o)hl方法分析,共发现浮游植物4门55属144种,其主要类群为硅藻和甲藻,优势物种为柔弱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具齿原甲藻(Prorocendrum dentatum=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中肋骨条藻(Sletonema costatum).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介于0.1×103~1158.6×103个/L,平均值为78.9×103个/L;细胞丰度在表层较高,随水深增加而降低;表层的高值主要分布在长江口至南麂列岛的成淡水交汇处以及象山外海域.调查区浮游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总体水平较低,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均与细胞丰度呈镶嵌分布,细胞丰度较高的区域多样性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982.
海洋磁重数据库建设及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空间数据库建设是海洋磁重数据服务于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在分析了海洋磁重数据的来源和特点之后,着重阐述了海洋磁重数据库建设方法、步骤和建库流程,并就建库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983.
圆斑星鲽连续性鳃细胞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建立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鳃细胞系,本文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启动了圆斑星鲽鳃组织的体外培养,并通过对培养液配方和培养条件的优化成功地进行了圆斑星鲽鳃细胞的原代培养和继代培养。结果显示,圆斑星鲽鳃细胞的最适培养液为含有20%胎牛血清(FBS)的DMEM/F-12培养液,培养液最适pH值为7.2,最适培养温度为22℃;通过向20%FBS-DMEM/F-12培养液(pH=7.2)中添加N-乙酰葡萄糖盐酸盐、羧甲基壳寡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I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在22℃成功启动了圆斑星鲽鳃细胞的原代培养,细胞的贴壁、生长和分裂状态良好,为典型的成纤维样细胞形态,30 d即可形成汇合的细胞单层;经连续继代培养后,已成功建立了连续性圆斑星鲽鳃细胞系,现已继代培养至第76代;该细胞系细胞经液氮冻存复苏后仍保持其原有的成纤维样细胞形态,其贴壁生长状态和增殖速度也与冻存前无差异;生长特性鉴定结果显示,第60代圆斑星鲽鳃细胞系细胞的群体倍增时间为43.6 h,表明细胞的生长分裂依然十分旺盛。染色体分析结果显示,圆斑星鲽鳃细胞系细胞虽然出现了染色体的非整倍性,但其特征性染色体数目仍为46条,并具有其典型的二倍体核型特征(46 t),表明所建立的细胞系确为圆斑星鲽鳃细胞系。该细胞系的建立对于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及病毒疫苗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4.
大黄鱼鳍细胞系的建立及久效磷对其毒性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建市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鳍细胞系,为其细胞毒理学、病毒学与细胞工程等研究奠定基础,本文采用酶消化法使用含有20%胎牛血清(FBS)的DMEM/F12、Leibovitz L-15和DMEM培养液(pH7.2)在22~28℃分别启动了大黄鱼鳍组织的体外培养,通过添加促细胞贴壁和分裂的物质在最适堵养条件下对大黄鱼鳍细胞进行了原代培养和继代培养,并研究了久效磷对大黄鱼细胞系鳍细胞的毒性作用.体外培养结果显示,大黄鱼鳍细胞的最适培养液为20%FBS-DMEM/F12,最适培养温度为25℃,体外培养鳍细胞的形态主要为成纤维细胞样,22 d后便可形成汇合细胞单层,经过连续继代培养成功建立了大黄鱼的连续性鳍细胞系,目前已传至第112代;对第60代大黄鱼鳍细胞系细胞的鉴定结果显示,其群体倍增时间为50.96 h,分裂状态十分旺盛,虽然出现了染色体的非整倍性,但其特征性染色体数目仍为48条,并具有正常的6m+6sm+36t二倍体核型,证明所建立的细胞系确为大黄鱼鳍细胞系.不同浓度久效磷处理的检测结果显示,大黄鱼鳍细胞对久效磷敏感,20~160 μg/mL久效磷可引起鳍细胞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持续性显著降低,引起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显著升高并随着浓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久效磷对该细胞系细胞的48 h半抑制浓度(IC50)为43.05 μg/mL,,证实久效磷对大黄鱼鳍细胞具有显著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985.
在验证趋势面滤波是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算法取特定参数解的基础上,利用 LS-SVM 所构造的海底趋势面对测深异常值进行剔除。 为了克服 LS-SVM 解非稀疏性的缺点,同时抑制偏差较大的训练样本对海底趋势面构造的影响,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局部样本中心距离的训练样本优化方法。 为了检验该算法的有效性,选取实测的多波束测深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训练样本优化的基础上,通过调整 LS-SVM 的参数可以得到更为合理的海底趋势面,测深异常值地剔除也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986.
采用单因子实验设计方法,进行了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对花鲈幼鱼生长(增重率、存活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免疫反应(血清中溶菌酶活性和血清总补体活性)和组织中维生素C积累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由0提高到98.9mg/kg,花鲈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以特定生长率为指标,花鲈最佳生长性能的饲料维生素C添加量为103.0mg/kg左右;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在0-98.9mg/kg时,花鲈幼鱼肌肉和肝脏中维生素C的积累量随饲料中维生素C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花鲈幼鱼获得最大肝脏和肌肉中维生素C的积累量时,饲料中维生素C最低添加量为97.2mg/kg和105.0mg/kg;花鲈幼鱼血清溶菌酶和总补体活性随着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维生素C添加量达到396.4mg/kg时,血清溶菌酶和总补体活性较高。综上所述,花鲈生长和免疫的维生素C适宜添加量为400mg/kg左右。  相似文献   
987.
给出了光散射、后向散射以及拉曼后向散射等基本概念,推导了后向散射截面与后向散射微分截面的基本关系,以及散射微分截面的计算公式。同时还得出了振动拉曼散射、振动一转动拉曼散射、转动拉曼散射、瑞利散射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利用647nm红光的拉曼后向散射检测海面以及区分海面与陆地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机载激光海洋测深的精度。  相似文献   
988.
鞍带石斑鱼人工繁殖及胚胎发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人工繁殖技术,研究了鞍带石斑鱼亲鱼培育、催产及胚胎发育过程。根据性腺检查及催产结果,判定鞍带石斑鱼在广东的繁殖季节为每年的7-9月份,产卵水温在28~31℃。使用10~12尾雌鱼和3尾雄鱼搭配进行催产实验,亲鱼未出现发情和追尾现象,虽能产卵但均未受精,通过人工授精可得受精卵。对鞍带石斑鱼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详细描述从受精卵到初孵仔鱼的28个具体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结果表明,将鞍带石斑鱼胚胎发育划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在水温(27±0.5)℃、盐度31.0、pH 7.8的海水中,鞍带石斑鱼胚胎历时25 h 40 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孵化出膜。  相似文献   
989.
丙酮酸羧化酶(pyruvatecarboxylase,PYC)在非光合生物中催化丙酮酸羧化生成草酰乙酸(oxaloacetate,OAA),作为糖异生的第一步,在动物维持代谢稳态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PYC在光合生物中也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探究PYC在潮间带大型海藻中的作用,我们从条斑紫菜叶状体中扩增获得PYC基因全长序列(命名为PyPYC),并分析了其序列特征。通过对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PyPYC与来自细菌的PYC具有较近亲缘关系。针对条斑紫菜叶状体生长环境所面临的碳源变化,设置了不同类型和不同浓度的无机碳培养条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检测了该基因对这些无机碳源的响应。结果表明,高浓度的CO2能显著上调PyPYC基因的表达,而高浓度的HCO3-对其影响较小。由此,我们初步认为,当紫菜叶状体暴露在空气中时, PYC在其无机碳利用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90.
陕西金粟山中奥陶统生物扰动构造与古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安玮  张忠涛 《地球科学》2002,27(6):703-710
首次在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陕西金粟山中奥陶统峰峰组八陡段与金粟山组第一段发现遗迹化石及其生物扰动构造.该地区中奥陶统含大量无法鉴定遗迹属种的生物扰动构造并产丰富的叠层石.分析、概括了生物扰动构造的分布及其特征, 采用生物扰动构造半定量分析方法并结合叠层石及沉积学研究对各组段古环境进行了解释, 进而认为: 中奥陶世自峰峰组八陡段到金粟山组第一段沉积期, 本区经历了3次由叠层石发育的潮坪环境到开阔台地浅海低能环境的古地理演变, 即海平面发生了3次较大的升降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