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5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238篇
测绘学   251篇
大气科学   238篇
地球物理   190篇
地质学   683篇
海洋学   91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9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6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1.
黄志  高钰杰  唐兵兵 《气象科技》2015,43(2):232-235
为更好地利用近年来全国气象历史档案数字化成果,方便用户快速检索查询其档案数据信息,拟搭建气象宽带网内基于.NET的气象数字档案检索平台,并采用MD5算法对登录用户密码以及数字档案文件名进行加密。MD5算法能有效保护用户的密码信息并屏蔽数字档案命名规律,并附带用户行为管理登记,辅以Flash方式对数字档案图片进行缩放操作。该检索平台可提供各个时期不同类型气表的气象历史数字档案检索,可提高气象数字档案的利用率和服务效率,促进气象数字档案服务向数字化信息共享的转变。  相似文献   
912.
基于Geodatabase的数据复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IS的飞速发展对数据分发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野外用户的离线编辑、多级应用、分布式维护、故障恢复以及多项目数据管理等等.基于Geodatabase的数据复制技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通过版本、复本(Replica)、同步、协调等几个关键技术,深入地研究了Geodatabase复制技术,为基于ArcGIS项目数据的分发、拷贝和分布式管理提供了解决方案和思路.  相似文献   
913.
在综合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湘南及其邻区典型铋矿区的实际调查,将该区已知的原生铋矿床划分为与壳源改造型花岗岩有关的铋多金属矿床、与壳幔混熔型花岗岩有关的铋多金属矿床和与岩浆热液-热卤水叠加作用有关的铋多金属矿床三个成矿系列。前两个成矿系列包括辉铋矿-长石类、辉铋矿-石英类、辉铋矿-矽卡岩类和蚀变花岗岩型、云英岩型、石英脉型、磁铁矿-矽卡岩型、硫化物-矽卡岩型、斑岩型等;而后-成矿系列的矿床类型仅有碳酸盐岩-砂页岩组合类、似矽卡岩型。  相似文献   
914.
以琼东南盆地新生代20条骨干地震剖面的构造解释为基础,利用平衡剖面技术计算了各剖面不同位置的伸展量、伸展率和伸展系数,并分析了伸展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同时采用分形法对平衡剖面技术所得到的伸展量产生的差值进行补偿分析,以验证平衡剖面技术在琼东南盆地的适应性。研究表明,琼东南盆地新生代具有多期伸展特点,伸展量时空分布不均匀。空间上,伸展量主要由盆地主控断层位移造成,主控断层位移较大处对应的伸展量大,盆地东区伸展率高于西区;时间上,水平伸展运动可分为始新世、渐新世和中新世3个时期,水平伸展量分布不均匀,伸展量主要发生在陵水和崖城组时期。其中,始新世伸展主要发生在乐东长昌凹陷,渐新世伸展主要发生在盆地中部。  相似文献   
915.
为探究注采参数对松辽盆地干热岩物理力学及波动特征的影响,对不同注采参数下高温遇水冷却后花岗岩进行纵、横波波速测试试验和抗压强度试验。分别考虑注采参数(岩样温度、水温、高温遇水循环次数) 与岩样物理力学特征(外观形态、峰值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波动特征(纵、横波波速) 的关联性,建立不同注采参数下力学特征与波动特征拟合曲线,并研究搁置过程中不同岩样温度、不同水温条件下岩体物理力学及波动特征变化规律。研究发现:(1) 搁置初期,岩样温度越高,质量、纵、横波波速、弹性模量降幅越大;水温升高,质量、纵、横波波速、弹性模量降幅先增大后减小。(2) 对采热过程中岩体物理力学及波动特征影响由大到小的注采参数依次为靶区温度、注水循环次数、注水温度。提升岩样温度、增加注水循环次数,岩样力学与波动特征均逐渐下降,提高注水温度变化规律与其相反;经历600℃高温,岩样纵波波速、横波波速、峰值强度、弹性模量降幅分别达到53.44%、58.02%、66.56%、79.84%,高温遇水循环5 次 后降幅依次达到33.61%、33.63%、34.22%、56%。(3) 影响岩样力学与波动特征关联性的注采参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岩样温度、高温遇水循环次数、水温。此研究能够为松辽盆地热采注采参数的选取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16.
为探讨湖南省衡阳市将军庙花岗岩的成因,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及Sr-Nd-Hf同位素分析测试。结果显示,将军庙花岗岩的SHRIMP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29.1±2.8)Ma(n=8)。岩石以富硅、富碱、高钾钙碱性、过铝质为特征,且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亏损重稀土元素、高场强元素(Nb、Ta、Ti)和Ba、Sr等。全岩Sr-Nd同位素显示其具有较高的Sr初始比值(0.702 5~0.7189)、低的Nd初始比值(-9.0~-9.4),t_(DM2)较老(1.7~1.8 Ga)。锆石ε_(Hf)(t)为-0.2~-2.9,t_(DM2)为1.3~1.4 Ga,加权平均值为1.35 Ga。结果表明,将军庙岩体具壳源花岗岩的特点,形成于后碰撞期或碰撞晚期的构造环境,源于中元古代结晶基底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大地构造背景,认为将军庙岩体形成于秦岭-大别和松马两条印支期缝合带碰撞结束后的印支晚期伸展构造背景,是板内挤压加厚的地壳减压熔融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17.
中朝陆台北侧褶皱带构造发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中朝与西伯利亚陆台之间的乌拉尔—蒙古—鄂霍茨克褶皱系是古亚洲洋演化的结果。其发展分为两个大的阶段:早期阶段从中元古代起在北部形成蒙古—鄂霍茨克洋,到寒武纪初封闭,形成兴凯褶皱带;晚期阶段从震旦—寒武纪初起在南部形成乌拉尔—蒙古洋,到泥盆纪大洋封闭,形成早及中古生代褶皱带。这就是中朝与西伯利亚陆台边缘褶皱带发育不对称的原因。 乌拉尔—蒙古洋最后封闭的缝合带在内蒙古中部形成中古生代褶皱带。它包括贺根山蛇绿岩带,二道井—查干诺尔混杂体带和它们之间的锡林浩特花岗岩—变质岩带。后者是造山碰撞的中心,上泥盆统法门阶的磨拉石堆积主要沿此带分布。 石炭—二叠纪时,本区广泛兴起裂谷活动。这些裂谷发育在不同的基底之上,多数发生于不同时期构造带的界线上。它们在新增生的年青陆壳上形成,其特征不同于红海或东非型裂谷;其岩浆活动和变形、变质作用使年青陆壳增厚并更加稳固。  相似文献   
918.
为了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常常要求找出各种变量之间所存在的某种关系式,在地质科学中这类问题很多,电法勘探亦不例外。即参数ρs与h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如某一地层的埋深与反映该层的某一区段上的ρs(或变换后的参数)或ρs曲线上的特征点(极大点、极小点、拐点、切交点等)及其它参数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关系,这种相关关系可由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或可化为线性回归方程的曲线方程来表示。   相似文献   
919.
针对平均粒径对砂土剪切特性的影响作用,结合室内试验和离散元模拟方法对不同平均粒径砂土进行了细观研究。基于3种不同平均粒径砂土的直剪试验结果,通过建立反映砂土剪切试验特征的PFC(particle flow code)颗粒流模型,详细研究了不同粒径砂土在剪切过程中土样体积变化、力链网络、孔隙率和配位数等细观结构参数的变化特征和规律,并从细观角度分析了颗粒粒径对土样宏观剪切特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具有不同平均粒径砂土的细观结构参数在剪切过程中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其细观参数差异主要集中体现在剪切带处;剪切力学特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抗剪强度和剪胀效应方面,砂土平均粒径越大,抗剪强度越高,剪胀效应越明显;具有不同平均粒径的砂土在剪切过程中土颗粒运动规律及剪切带形态变化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平均粒径越大,剪切带内上跨式颗粒占比越大,剪切带厚度越大。  相似文献   
920.
提出推扫式光学卫星影像系统几何校正产品的3维几何模型的概念,在推导推扫式光学卫星影像系统几何校正产品的3维几何模型基础上,对RPC模型用于表示推扫式光学卫星影像系统几何校正产品的3维几何模型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用SPOT5HRG影像以进行验证。实验表明,RPC模型能够很好地用于表示推扫式光学卫星影像系统几何校正产品的高程起伏引起的变形规律,基于该模型的影像定向精度不低于推扫式光学卫星影像辐射校正产品的严密成像几何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