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拟退火算法在动态建立基准地价模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阐述了传统基准地价评估模型建立流程将地价样本检验与模型建立分离的不足,引入了模拟退火算法思想,对目标函数、初始状态、新状态产生、新状态接受、初温、温度更新函数以及抽样准则、算法终止准则等关键问题进行设计,将地价样本检验、优化组合与模型建立有机结合,并设计了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动态建立基准地价模型的流程,最后应用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城市基准地价评估回归模型分析与改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分析现行基准地价回归建模的必要性入手 ,分析了建模存在的问题 ,研究了基准地价经济内涵、模型参数和影响因素层次的有关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准地价建模的新思路 ,并改进了基准地价修正系数法  相似文献   
3.
现代地球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测和分析技术的创新。新世纪以来,我国地球科学领域引进了一批高性能新型微束分析仪器设备,建立了一批高规格的实验室。本文回顾了近十年来微束分析技术与方法的主要进展及其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实例,包括电子探针、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大型离子探针、纳米离子探针、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激光诱导原子探针、原子探针技术、显微红外光谱、同步辐射等,这些分析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对地球和行星演化历史及许多地质过程的理解。今后,应加快微束分析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标准的开发,特别是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创新能力并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地价二元构成及供求关系理论,明确了集体建设用地地价不仅受表征土地物化资产价值的个别因素影响和外部经济联系引致的区位级差影响,还因土地供需关系的不同使其在行政村之间存在整体等别差异,提出以行政村、均质网格为基本单元分别评定的土地等和级指数为自变量,以个别因素条件统一的样本地价为因变量,构建区域整体的基准地价二元关系模型,并基于模拟退火思想设计了模型回归拟合与动态优化的抽样回放统计方法,以合浦县的集体商服用地基准地价评估应用进行了实例验证。研究有效克服了因集体建设用地及其交易案例离散分布带来的抽样稀疏现实问题,模型优化、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5.
针对合浦县基准地价评估工作的实践需求,基于城镇土地价格的层次系统关系,构建了以县域土地等指数和镇内土地级指数为自变量、以统一个别因素条件内涵的地价为因变量的“等级-价”关系模型;通过地价抽样和回归分析,实现了合浦县15个镇(乡)、5类城镇建设用地的基准地价统一建模与评估。研究科学有效地解决了评估范围空间离散、地价样本缺失带来的统计学问题,提升了基准地价评估的工作效率,对于完善城镇地价评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旨在剖析我国《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中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在界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基础上,从要素特征(W维)、利用目标(R维)和评价过程(S维)等3个维度阐述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系统要求,构建关联分析矩阵,对《规程》中评价指标体系的特征差异化、层次完整性和目标关联性等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针对当前《规程》中存在的评价对象混杂、开发区类型需要细化、指标体系不完整、计算方法需修正等问题提出了相应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的市场比较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在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中,如何将市场比较法与基准地价体系有机地结合,充分利用土地定级和基准地价评估的成果进行宗地评估的技术和方法。通过模板建立并设计了相应的数据结构,解决了数据库结构的不确定性问题,采用聚类分析等数学方法实现了案例提取、匹配以及地价计算相应流程的算法。基于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的市场比较法克服了传统市场比较法实现存在的问题,对实现宗地地价评估流程的自动化、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电离层闪烁作为北极区域频发的一种天文灾害,会影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时空服务,需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测.监测电离层闪烁通常需要高采样频率(50 Hz)的电离层闪烁接收机,但其分布有限,难以提供较大区域(如北极区域)的全面监测.为此本文以1 Hz GNSS观测数据为基础,详细研究了利用大地测量趋势分离、精密单点定位和小波变换等技术提取载波相位观测值中电离层闪烁信号的相关经验参数和方法,构建了可用于监测电离层闪烁的相位闪烁因子,并利用加拿大高纬度北极电离层闪烁监测网络(CHAIN)提供的11个测站188 d的观测数据对其有效性和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与常用的ROTI因子相比,本文所提出的闪烁因子与ROTI均能有效地探测到电离层闪烁的发生,但是本文提出的闪烁因子与电离层闪烁接收机直接给出的相位闪烁因子具有更好的相关性,尤其是在有强电离层闪烁发生的时段,这说明该闪烁因子具有更为优良的电离层闪烁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9.
利用东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国家基本气候站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观测的辐射数据,分析了东帕米尔高原不同时间尺度和不同天气条件下各辐射通量及地表反照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各辐射通量在逐日均值变化上呈“V”型曲线;向下短波辐射、向上短波辐射、向下长波辐射、向上长波辐射和净辐射年曝辐量分别为5001.6, 1370.3, 6090.7, 8550.8和1189.0 MJ·m-2;在季节尺度上,各辐射通量总体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而向上短波辐射在冬季最高。(2)不同天气下,辐射通量也不同,晴天时,各辐射通量变化均为较平滑的单峰型,少云、多云时均为不规则单峰型,降水时,除冬季外均为多峰型,辐射通量均值变化表现为晴天>少云>多云>降水。(3)地表反照率在观测期间平均值为0.29,最大值出现在1月,最小值出现在7月,分别为0.58和0.24;在季节上表现为冬季最大,夏季最小;春、夏、秋季地表反照率呈“U”型,冬季为倒“U”型;降雨时地表反照率下降,降雪时则地表反照率上升,说明不同降水类型对地表反照率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0.
陆丰凹陷是位于珠江口盆地珠Ⅰ坳陷内的富烃凹陷,凹陷南部地区古近系具有良好勘探潜力。以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和钻井资料为基础,分析陆丰凹陷南部地区断裂发育特征及演化过程,明确断裂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划分油气成藏组合类型。陆丰凹陷南部发育3个半地堑结构的洼陷,分别受活动性较强的3条铲式边界断裂控制。断裂主要发育于古近纪,斜坡带部位发育密度大,平面优势走向由深层NEE向至浅层近S-N向偏转,断裂密集带自东向西迁移。断裂可分为三级,分别控制洼陷结构、局部构造带和构造圈闭的形成。依据活动期次可划分出文昌期活动断层、恩平期活动断层和文昌-恩平期活动断层。陆丰凹陷南部地区断裂控制着断鼻、断块及断背斜圈闭的形成,断裂与烃源岩的组合类型差异影响着油气运聚效率。综合油气富集层系、输导方式、断裂活动性及源-断组合类型等成藏要素,建立源内自生自储型、源内自生上储型、源外旁生侧储型和源外下生上储型等4类油气成藏组合类型,对下一步油气勘探实践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