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18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2011年深秋北疆暴雪过程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疆2011年10月末的一次暴雪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暴雪是由欧洲脊部分衰退、乌拉尔槽转竖东移进入新疆后形成的.热力、动力强迫激发的动力锋生机制产生的锋面次级环流是造成降水的直接中尺度系统.暴雪发生在MPV1 >0且得到较大增长且MPV2绝对值较大增长、等θe线密集的区域.MPV的分布结构,促进了垂直涡度的较大增长,有利于暴雪的产生和增强.高、低空急流对水汽的输送、次级环流的发展维持和水汽的抬升凝结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2010年新疆北部暴雪异常的环流和水汽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0年新疆北部地区暴雪异常偏多,降雪量和积雪深度记录突破历史极值。利用NCEP/NCAR 2.5°×2.5°再分析资料,对北疆暴雪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2010年两种暴雪类型发生时的大气环流、水汽输送特征进行了合成分析。结果表明,北疆暴雪多发生在山区和迎风坡上,在暴雪形成过程中地形作用不容忽视;北疆暴雪的发生与极锋急流和副热带急流的位置、强度密切相关,两支急流的叠加和汇合是冷锋暴雪发生的主要大尺度环流形势,极锋急流在暖区暴雪中占主导地位;冷锋暴雪是由北方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汇合造成的,而暖区暴雪是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对更冷而形成的冷暖汇合造成的;冷锋暴雪时地面高压呈西南—东北向,暴雪发生在强冷锋锋区内;暖区暴雪时地面高压呈西北—东南向,暴雪由冷锋前暖锋引发;新疆北部暴雪的水汽以接力的方式输送,伊朗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的变化对暴雪的水汽输送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塔城站为例在分析单站气温日变化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就云量、风向风速等对气温变化的影响进行了分级,统计了各月2~6h的分类气温平均变量,探讨采用分类气温平均变量制作6~12h短时气温的客观统计预报方法,经检验和试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采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南疆西部3次暴雨过程中的锋生函数和湿位涡特征的对比,分析南疆西部降水的动力、热力条件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锋生函数和湿位涡与南疆西部的降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并能较好地反映降水的动力、热力机制。西部翻山的和东部"东灌"冷空气与南疆盆地的暖空气冷暖交汇,形成锋生。低层锋生达6×10~(-9) K·s~(-1)·m~(-1)以上时,低层辐合叠加地形强迫提供动力作用,触发降水。锋生的强度与降水强度成正比。低层辐合,暖气团被抬升,中层锋生强度达4×10~(-9) K·s~(-1)·m~(-1)以上时,冷暖交汇的热力作用和水汽凝结,使降水维持,形成暴雨。暴雨时有3 PVU的正湿位涡叠加于负湿位涡之上,低层负湿位涡-3.0 PVU时易出现短时强降水。垂直分布上前倾结构形成对流性降水,后倾结构形成持续性降水。  相似文献   
15.
采用NCEP/NCAR全球逐日格点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中亚五国暴雨的落区特征,归纳了不同落区暴雨环流形势的天气学特点。结果表明:中亚五国暴雨次数较少,局地性强。暴雨3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分别为哈萨克斯坦西部、北部和东部。中亚五国暴雨的环流可分为11个环流型。中亚五国暴雨的影响系统主要为东欧低值系统东南伸,西西伯利亚低值系统西南伸,以及中纬度西风带上东移的短波。伊朗脊是控制中亚五国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中亚五国降水主要有3个水汽源地,分别是地中海、大西洋和北冰洋。  相似文献   
16.
利用新疆1954—2018年雪灾资料分析其灾害时空特征,时间上雪灾灾损强度在90年代后出现明显加大,2010年出现跃增特点,空间上雪灾灾损强度新疆西部多于东部,北部多于南部,山区多于盆地或平原。用雪灾出现次数、房屋倒塌间数、牲畜棚圈倒塌间数、损坏大棚数、死亡牲畜数、受灾面积、经济损失等多指标综合分析法来客观构建灾损指数,符合Γ分布的灾损指数结合F分布函数能客观的描绘出雪灾等级,分为一般、较重、严重、特重4个等级。根据构建的雪灾等级,发现新疆雪灾特重灾区集中在天山山区及其以北地区,南疆仅有喀什地区为特重灾区。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99-2008年新疆地面气象站的雷暴观测资料,从雷暴日的年、季、月、日等方面分析新疆境内雷暴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针对南、北疆的气候差异对比分析了雷暴活动特征的异同。结果表明:1999-2008年新疆年雷暴日数存在小幅波动,雷暴主要发生在每年的4-10月,每天的17-20时。雷暴活动存在一个沿天山南脉轴向为东北-西南向的带状高发区;南疆雷暴日数的年变化波动较北疆明显;夏、秋季南疆的雷暴日数多于北疆,尤其是秋季。  相似文献   
18.
采用2017—2019年NCEP/NCAR逐日2.5°×2.5°再分析数据和伊犁州昭苏气象站彩虹观测记录,对昭苏出现彩虹的环流特征进行了分型,并通过对数值模式预报产品的检验分析了昭苏彩虹的可预报性.结果表明:昭苏4—9月都可观测到彩虹,绝大多数出现在17—22时;500 hPa的环流可归纳为西南气流型、偏西气流型、脊区...  相似文献   
19.
采用2016—2018年DOGRAFS(沙漠绿洲戈壁区域分析预报系统)的气温、降水逐小时预报资料,在检验的基础上开展释用方法研究,并用2019年资料进行试验测试,结果表明:DOGRAFS气温预报,08时起报的准确率要高于20时起报的;北疆好于南疆,准确率为50%,平均绝对误差为2.5℃,采用最高、最低气温建模方案,预报准确率提高到64%,平均绝对误差为1.9℃,预报的离散度降低。DOGRAFS降水预报,08时起报的T_S评分略高,20时起报的晴雨准确率略高,南疆好于北疆;晴雨预报准确率可达95%,但降水T_S评分仅有20%,空报率超过50%;采用消空订正方案,晴雨预报准确率提高1%,T_S评分提高2%,空报率大大降低,但漏报率较大。释用方案对模式气温预报有较好的提升效果,降水预报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