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61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113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88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81.
冻结砂土的损伤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数值的荷载,都会导致冻土内部冰体塑性流动和冰晶体在土体内的重新定向,以及土颗粒的重新排列.这几方面的因素会使冻土产生微结构的损伤,同时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基于损伤力学理论,推导出冻土的各向异性损伤变量的表达式,利用-6 ℃冻结砂土的常规三轴试验数据,获得损伤变量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损伤变量随应变的增大而增大,呈现出双曲线的变化规律;径向损伤大于轴向损伤;围压有助于冻土结构的强化,减少冻土结构的损伤量.这些规律为利用损伤力学理论建立冻土的损伤本构关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2.
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的邀请,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地震研究所专家潘林、别洛斯留得采夫、库尔什格娃于2001年3月12日至3月17日来我局进行了工作访问。访问期间双方专家就综合预报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员朱令人、研究员王海涛、高级研究员别洛斯留得采夫还分别做了《地震复杂性前兆及高维统计预测》、《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及其应用》、《地震短期预报》的学术报告。哈方专家还考察了乌鲁木齐基准台、红山地震台和乌什城遥测台。  相似文献   
83.
84.
本文研究了在时域和区域上具有两种过渡特性的淮北地区,春季水分盈亏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水分盈亏变化的环流特征,并进行了水分盈亏的长期预报试验。结果表明,水分盈亏量是一种从水分收入和支出的两个主要方面真实反映水分条件好坏,具有实际生产意义的水分指标。用水分盈亏量作为一种新的旱涝长期预报对象,比用降水量局地性小,更具有生物学意义和气候学意义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85.
淮北平原水盆盈亏量的综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龙  罗莹 《气象科学》1992,12(1):24-31
  相似文献   
86.
0 概述用可见油气苗来找深部石油的地球化学勘探方法可追溯到美国初期开拓者。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相当成功的。1936年2月之前,在某地发现过141个岩盐穹窿(salt domcs)其中就有35个与“宏观”油气露头有关。在近10年来的文献中,有一种较新的化探方法,是靠测量地下土壤游离气中的微观“油苗”来实现的。其理论基础是:石油成分经扩散、渗流、渗透可以从储油层通过各种上覆岩层迁移进入大气中。这些现象是可信的,因为常见认为不可渗透的金属、融结硅、各种玻璃中也同样发生着扩散、渗流和渗透作用。本文将简要概述第二种方法,然后用更多的篇幅介绍第三种新方法——土壤测量。  相似文献   
87.
C-FMCW雷达对江淮降水云零度层亮带探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不同于体扫雷达探测降水系统,垂直指向雷达可探测降水云中粒子垂直演变的微物理过程。C波段调频连续波垂直指向雷达 (C-FMCW) 采用收发分置天线,数据垂直分辨率达15~30 m,时间分辨率达2~3 s,利用其2013年6—8月在安徽定远探测数据对降水云垂直结构特征及亮带中融化微物理过程进行研究。6次降水过程共计46 h中的39.1%数据具有清晰的亮带结构特征,期间降水占地面总降水量的15%;江淮雨季层状云、对流云和混合性降水系统中均出现零度层亮带,层状云中亮带长时间维持,对流降水系统移出后减弱阶段的亮带结构稳定,混合降水系统中的对流扰动加强冲破了亮带结构。以融化层中最大回波强度Zp所在高度进行融化层的粒子碰并增长和破碎减弱分层分析,上半层融化过程主要表现为碰并增长,下半层则是粒子破碎减弱。剔除了介电常数、下降速度引起的粒子浓度改变影响后,层状云和对流降水后期的回波强度加强表明融化增长程度接近,后者略强,混合降水云的融化增长最强。  相似文献   
88.
毛飞  李建明  金龙  敬颖 《气象科技》2017,45(1):64-67
针对目前天气雷达保障业务需求,开发了新一代天气雷达远程视频监控保障系统。该系统实现了雷达设备的视频监控、远程协助、数据采集、状态监测及报警等主要功能。通过该系统可实现雷达故障的快速发现,同时利用远程协助功能,相关专家可根据故障报警、现场可视图像以及雷达关键部位参数进行故障诊断,制定维修方案,提高雷达保障时效。目前该系统已成功应用到全省4个雷达站,满足了远程故障可视化诊断需求。  相似文献   
89.
利用中国756个站点观测数据、Nio3区海温指数和74项环流指数等资料,应用EOF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中国西部山区夏季(6—8月)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ENSO和大尺度环流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西部山区夏季降水与冬季(上年12月—2月)Nio3区海温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两者的相关关系与月份、海拔高度关系密切,并具有年代际变化特征。西部山区降水还与春季(3—5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将西部山区夏季平均降水作为预测量,前期冬季Nio3区海温和春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作为预测因子,分别对秦岭、巫山山区降水建立预测模型,并利用该预测模型对2009—2018年夏季降水进行独立样本回报检验,发现预测模型对秦岭、巫山山区的预测成功率分别为70%和80%,相对误差绝对值通常小于10%,预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0.
利用乌鲁木齐市2011~2012年08时、20时L波段(1型)雷达探测的高空资料建立了乌鲁木齐大气边界层气象要素数据库,分析了乌鲁木齐边界层内气温、风向、风速和相对湿度的垂直分布及其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边界层内温度廓线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比较显著,各月均有逆温出现,且08时较20时更易出现逆温,冬季08时逆温层厚度较厚且强度最大。边界层内夏、冬两季风速随高度变化波动较大,春、秋两季变化较小。近地层春、夏、秋三季08时盛行西南偏南风,冬季盛行偏东风和西南风;20时春季盛行东北风,夏秋盛行偏北风和西北风,冬季则盛行东风和东北偏东风。08时、20时风向均随高度的增加呈明显的向右偏转趋势,且日风向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山谷风”特点。08、20时的相对湿度冬季最大,夏季最小,且随高度增加,春、夏两季08、20时相对湿度的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