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41.
为认真落实2010年度政府工作任务,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前段时间,我局对街亭镇花厅村开展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2.
黄海雾季开始日期的确定及其年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山东省14个气象站1979—2007年4次/d的大气能见度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JRA等资料,提出了黄海雾季开始时间的以候为时间尺度的标准,并对影响雾季开始的可能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海气候平均雾季开始在第20候,从此候开始,盛行风向、湿度平流、温度平流、大气层结等都有利于海雾的产生;不同年份雾季开始的时间有差别,导致不同年份雾季开始早晚的主要原因是海-气温差、湿度、盛行风;黄东海海温正(负)距平,且东海北部黄海南部海温正(负)距平比黄海北部海温正(负)距平强度更大时,黄海北部雾季开始时间较早(晚)。海-气温差<0℃是海雾季节开始的先决条件,但对海雾季节开始的早晚没有明显的影响。黄海反气旋对大气层结的稳定有一定的贡献,有利于雾的形成和维持。逆温对于雾季的形成和维持有重要作用,但逆温强度与雾季开始的早晚没有直接关系;逆温层的高度可能影响海雾季节的发生,雾季开始偏早年逆温层更接近地面。  相似文献   
43.
L波段测风雷达数据处理软件,主要用于探测数据处理及雷达运行控制,没有探测数据上传、报文上传及查询、数据质量控制等功能。目前各台站数据上传方式各种各样,但都以人机交互方式为主。文章所介绍的软件主要用于高空业务的后台支持,具有对数据文件的自动检索、自动上传功能,无需值班员操作,报文、基数据和状态文件等所有上传工作都可以通过软件自动实现,提高了时效、减少错误。软件利用.NET开发环境编制,利用其中的XML Web services实现以文件触发FTP和数据共享。  相似文献   
44.
呼和浩特高空气温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呼和浩特市1957—2012年自地面至高空20hPa的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高空气温的季节变化、垂直分布、高空各层温度与地面温度变化的相关关系、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以150hPa层为界,其上部和下部的温度变化有着不同的特征,如在该层以下各层上的温度年较差为正值,而其上则为负值;近56a来,对流层下层温度显著增加,对流层上层和平流层的温度在降低,对流层温度直减率加大。  相似文献   
45.
主要介绍了网站首页的设计思想,网站标识、主要内客、特点及功能介绍,网站结构设计等。  相似文献   
46.
介绍了山东兴农网站点数据维护平台的基本功能及操作流程,重点阐述了数据平台的分级权限管理、信息数据传输、收集、编辑、信息审核和信息统计等功能和实现,较完整地说明了山东兴农网网站的信息数据维护模式。  相似文献   
47.
渤海海效应暴雪微物理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AMS4.4中尺度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2008年12月4~6日1次渤海海效应暴雪的微物理过程。结果表明:(1)在降雪初期,云中水物质包含云水、雨水、霰、冰晶和雪晶,及地水物质为雨水和霰。随着温度的降低,中后期仅存冰晶和雪晶,产生降雪。由于整个过程以降雪为主,降雨时间短暂,通常忽略降雨,称为降雪过程。(2)本次海效应暴雪的微物理过程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播撒-反馈"机制,二是合适的冰相过程。这两种过程均有利于降雪增幅。(3)西风槽前产生的环境云和冷空气流经渤海暖海面时形成的海效应云之间在合并时发生"播撒-反馈"作用,前者是中云,后者是低云,前者从上层播撒冰晶和雪晶到下层,使得降雪增强。(4)微物理过程另一个有利因素是环境温度,本次强冷空气使得降水云中的温度在-10~-15℃之间,有利于树枝状冰晶的增长,从而产生强降雪。强降雪发生在强上升运动、高相对湿度和适宜的温度的叠置区域。  相似文献   
48.
影响山东的黄淮气旋暴雨落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丽凤  孙兴池  周雪松 《气象》2014,40(12):1439-1445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山东两次春季黄淮气旋暴雨落区异同点。发现春季影响山东的黄淮气旋暴雨区集中出现在气旋中心北侧的偏东风中,且主要位于东北气流中。暴雨区偏北的程度,与影响系统的后倾程度及我国东北地区是否存在高压有关。当系统明显后倾时,锋面坡度小,暖湿气流沿锋面向北爬升的更远,暴雨区更偏北;当我国东北地区存在高压时,其南侧东北气流经渤海侵入850 hPa低涡后部,与低涡前东南气流在风向上渐近辐合,在低涡北侧产生辐合中心,从而产生暴雨区。此外,地面东北风形成的冷垫,有利于南方暖湿气流向北爬升。实际暴雨落区预报中,需综合分析系统的空间结构、周围系统的影响及温度场的配置等。  相似文献   
49.
为认真落实2010年度政府工作任务,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前段时间,我局对街亭镇花厅村开展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0.
气温作为研究气候演变最基础的物理量,其日值序列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于气候分析与评估工作有着重要意义。近些年随着大量无人值守地面加密自动气象站的布设,不断出现随机站点和随机长度这种双随机特点的气象资料序列缺失,给气候分析和业务应用造成了不小的障碍。针对现有气象数据插补方案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DTW)的气温日值数据二次插补方法。该方法采用了一种实时的插补策略,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将原始气温观测时间序列分解出拟合直线和残差曲线,并将二者重构组成新的气温序列;2)给出了气温插补区的定义和插补条件;3)提出了利用动态时间规整方法计算站点间距离的新模式。利用山东省2021年的气温实况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双随机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满足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数据的插补需求;在插补流程中采用DTW距离测度和二次插补的组合方法,其插补效果优于目前常见的基于站点地理临近关系的组合方法;该方法对地形有一定的敏感性,平原或丘陵地区的插补效果要优于山地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