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8篇
大气科学   35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辽宁中部城市群灰霾污染的外来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卫星资料、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地面气象资料及后向轨迹方法,对辽宁中部城市群代表性城市——沈阳市2009年全年发生的30 d首要污染物为PM10(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μm的颗粒物,即可吸入颗粒物)且空气污染指数API(Air pollution Index)为3级及以上污染过程的天气形势及污染来源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引发3级以上重污染事件的天气形势主要为4类,分别为高压均压场型(包括高压后均压场型、高压前均压场型和高压内均压场型)、长白山小高压型、弱低压场型及地形槽型。发生污染天气时气流主要有两个来向,即西南方向的京津冀来向和偏北方向的内蒙和长春来向。气流来自偏南方向的天数最多,为19 d。其中最容易受京津冀影响的天气型为高压后均压场型和地形槽型,共有8 d,占总污染天数的26.7%。因此,来自京津冀的外来输送对于辽宁中部城市群霾污染的影响不容小视,辽宁中部城市群空气质量的改善与临近区域的改善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22.
通过分析辽宁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提出了建设辽宁云水资源开发工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23.
通过分析辽宁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建设辽宁云水资源开发工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24.
综述了国内外人工增雨、人工防雹、人工消雾作业方法和人工影响天气科研业务现状及动态。  相似文献   
25.
应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设计开发的三维冰雹云(IAP)模式 ,使用2002年7月12日20时沈阳探空资料 ,对当日降水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这是 1次以冰相过程为主的冷云降水过程 ,前期云中对流较强 ,降水以冰雹为主 ;后期对流减弱 ,持续降雨。低层风切变和气旋存在是产生持续降雨的主要条件 ;微物理过程中 ,霰粒子的融化是降雨的主要因素 ,其次是雨水对云水的碰并收集  相似文献   
26.
火箭增雨作业部位和催化剂量的确定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李红斌  周德平  濮文耀 《气象》2005,31(10):42-46
讨论了采用新一代多普勒雷达指挥火箭增雨作业时。对大连地区不同类型云催化时目标云选择、催化潜力判断、催化时机把握、催化部位确定的技术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7.
辽宁地区大气气溶胶粒子的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详细分析了1996、1997年春末夏初在辽宁省进行的大气气深胶飞机观测的0~5km气深胶粒子数深度和尺度谱分布的垂直、水平变化,初步讨论了它们与温度和相对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混合层顶上下粒子数深度具有不同的垂直分布特征;粒子谱受不同形成机制影响,表现为多峰分布;水平方向上气溶胶粒子数浓度存在显著变化;温度层结和相对温度对气溶胶粒子的浓度和谱分布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8.
一次飞机播云的微物理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95年6月29日对辽宁省一次层状云降水过程的飞机探测资料,对人工增雨催化作业前后各高度层云的含水量、云雨滴数密度、谱型等微物理参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作业云层(高度:4.0~5.5km,温度:-4.5~-13.8℃)的云水含量约为0.02~0.03g/m^3,是整个云体中最大的,但冰雪晶相对较少,特别是5km以上云层,冰晶粒子只有1000~2000m,因此对这一云层作业是适宜的。作业后在作业高度层产生了大量冰晶,由于冰晶和过冷云滴同时存在,导致小云滴的数密度由34.38cm^-3减少到8.97cm^-3,过冷液态含水量由0.015g/m^3减少到0.005g/m^3;大云滴和冰雪晶的数密度由618m^-3增加为2267m^-3、含水量由0.10g/m^3增加为0.17g/m^3;各高度层的云粒子谱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这个实例验证了实施碘化银催化对作业云的微物理结构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29.
本研究利用Bigg型混合云室及静力真空水汽扩散云室FRIDGE,结合其他气象要素观测设备,对黄山及沈阳为地域代表的各自三层不同高度大气冰核数浓度进行梯度对比观测,得出黄山及沈阳为地域代表各自三层不同高度大气冰核数浓度随高度、时间、活化温度、活化湿度、粒径大小等的变化规律,并对不同时空条件、不同核化条件、不同粒子条件下大气冰核的凝结冻结核化和凝华核化机制进行对比分析。对黄山及沈阳大气冰核的浓度分别拟合参数化公式,对黄山及沈阳不同区域的人工增减雨作业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0.
文章采用统计检验和物理检验方法对2015年4月12日大连市出现的一次层状云降水过程进行了火箭增雨试验和作业效果评估,结果表明,通过作业区和对比区雨滴谱分钟雨量观测值与拟合值的对比计算发现,被催化云体在催化后的30~50 min内产生了最大雨强和降水,其相对增雨量达到49%(α0.001),显著性较高;同时,催化云体的雷达回波强度、回波面积、降雨时间,以及雨滴谱的变化特征等均表现了很好的物理效应,增雨试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