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9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建立基于地壳不均匀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将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产生的长约400 km的破裂带在走向上分为16段,生成各个破裂段滑移相对于地表位移的格林函数,并以GPS观测的水平位移为约束,用阻尼最小二乘法反演破裂滑移分布,结果表明反演结果与地质考察的地表破裂数据接近.用反演结果重构的地表位移场与观测值一致,并体现了断裂...  相似文献   
62.
在振动载荷作用下,岩石内部细观缺陷的发展将导致其宏观力学性能的劣化。为了提高超声波振动碎岩效率,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超声波振动下岩石内部的损伤过程进行分析;采用有限元与统计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岩石二维模型,引入损伤增量因子的概念,分析岩石非均匀性对岩石裂纹扩展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岩石材料在超声波振动下的损伤过程分为萌生、扩展、贯通3个阶段,随着非均匀系数的增加,岩石原始裂纹的扩展效率逐渐加快。2)损伤因子存在一个临界值,约为0.005 4:当某一时刻岩石的损伤因子低于0.005 4时,损伤增量因子与非均匀系数的响应关系不明显;当损伤因子高于0.005 4时,损伤增量因子随着非均匀系数的增大而急剧增大,此时岩石非均匀性对损伤因子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3.
“4.20”四川芦山地震诱发了大量次生地质灾害,导致宝兴县两河口崩塌危岩体发育,威胁进出地震灾区的生命线工程省道S210,威胁周边企事业单位及居民人数超过500人,严重影响了抗震救灾和灾后的恢复重建。在充分考虑治理区自然情况的基础上,采取预应力锚索锚杆支护,桩板拦石墙与钢轨障桩联合治理,解除了在暴雨作用下,治理区危岩体顶部、崩坡积层和下部坡面上存在的危石灾害,解决了被动网立柱抗弯能力较弱的问题,形成障桩起保护作用。为宝兴县灾后重建赢得了时间。  相似文献   
64.
在地震作用下中小跨径梁桥横向易出现落梁以及桥墩破坏。为了防止桥梁出现上述震害,提出以楔形挡块作为限位装置来提升桥梁的横向抗震性能。以一座3×20 m连续混凝土梁桥为例,通过OpenSees软件来建立有限元模型,在考虑板式橡胶支座的摩擦滑移效应、钢筋混凝土桥墩的非线性等力学效应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引入主梁位移响应、桥墩顶部最大位移响应等作为指标,用柔性挡块、刚性挡块两种工况来与楔形挡块进行对比分析,并且分析楔形挡块不同角度对位移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楔形挡块角度设置合适时能够有效约束梁体位移响应,并且不显著提高桥墩顶部的位移响应。  相似文献   
65.
紫彩血蛤的生物扰动对沉积物颗粒垂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玻璃珠作为示踪颗粒,研究底栖双壳类软体动物紫彩血蛤对沉积物的扰动。室内实验的结果表明,在整个实验周期10d内,沉积物表层的示踪颗粒有47%向下迁移,最大迁移深度12cm,垂直迁移率为1.80×10-5·g-1·cm-2·d-1。沉积物10cm深处的示踪颗粒分别有45%和15%向上和向下迁移,向上及向下迁移率分别为1.89×10-5·g-1·cm-2·d-1和0.63×10-5·g-1·cm-2·d-1  相似文献   
66.
生物扰动实验系统(AFS)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依据“中-美”关于浅海生态系统动力学联合研究计划,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攀“B”项目的支持下,一种新型生物扰动实验系统(AnnularFluxSystem,AFS)于1998年11月在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生态动力学实验室成功地运转并顺利地开展了预备实验和第一阶段实验。该系统既可在实验室内也可在现场条件下实验,是研究沉积物一海水界面物质通量的有效实验手段。本文是该实验系统系列研究结果之一,目的是对该实验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作一一介绍,为沉积物一海水界面通量的研究提供有效的实验手段。1 基本…  相似文献   
67.
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对遥感监测依赖性越来越大,遥感影像自动解译研究越发重要。在浙江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地表覆盖提取中,明确要求采用先自动解译,后人工修正的作业方式。本文以浙江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为例,通过研究工程化自动解译工作特点,提出针对性的作业模式,设计和开发了相应的自动解译平台。实践证明,在国普工作中,采用此平台可提高自动解译工作效率。此平台也是浙江省地理国情监测一体化生产作业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的地表覆盖动态更新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68.
大地震的地表破裂及形变特征对研究地震成因机制、断层运动及大陆变形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卫星技术的日益成熟,自1992年美国加州Landers地震以来,光学和雷达影像被广泛应用于同震破裂、震后形变等定量研究.然而,由于缺乏更早之前的影像资料,90年代以前的历史地震研究无法深入.美国锁眼卫星KH-9影像的公开解决了震前卫星影像...  相似文献   
69.
为探索上海地区单季晚稻生长期内降水量分配对产量的影响.采用降水集中度(Precipitation Concentra-tion Degree,PCD)和集中期(Precipitation Concentration Period,PCP)研究1971~2015年单季晚稻全生育期内降水非均匀分布特征,运用趋势分析法研究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