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14篇 |
免费 | 174篇 |
国内免费 | 18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4篇 |
大气科学 | 216篇 |
地球物理 | 152篇 |
地质学 | 537篇 |
海洋学 | 79篇 |
天文学 | 10篇 |
综合类 | 81篇 |
自然地理 | 2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23篇 |
2021年 | 30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31篇 |
2018年 | 32篇 |
2017年 | 27篇 |
2016年 | 41篇 |
2015年 | 30篇 |
2014年 | 69篇 |
2013年 | 36篇 |
2012年 | 54篇 |
2011年 | 53篇 |
2010年 | 51篇 |
2009年 | 54篇 |
2008年 | 36篇 |
2007年 | 54篇 |
2006年 | 45篇 |
2005年 | 54篇 |
2004年 | 46篇 |
2003年 | 43篇 |
2002年 | 34篇 |
2001年 | 28篇 |
2000年 | 42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47篇 |
1996年 | 42篇 |
1995年 | 29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35篇 |
1990年 | 32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4篇 |
1979年 | 4篇 |
1965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4篇 |
1958年 | 5篇 |
194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本文利用一些复随机变量的分布和统计推断理论,导出了向量过程的正旋谱、负旋谱、谱差、总谱、外自谱、频域外自相关函数、外自谱的位相函数等估计量的渐近分布以及它们的置信区间,并简略地讨论了所得置信区间的最优性。最后用锚系海流计资料实例说明了所得置信区间公式在海流资料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2.
泌阳凹陷安棚油田深层系沉积相及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安棚油田深层系岩心分析资料及大量测井、录井、生产动态资料为基础,通过各类沉积相标志分析,研究了安棚油田深层系储集层的沉积相类型及沉积相特征,认为该区深层系为近源扇三角洲沉积,并将其划分为上扇、中扇、下扇、扇缘,扇外为半深湖-深湖,并建立了深层系扇三角洲沉积模式。在此基础上,对沉积相与油气分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沉积相带物性及含油气性差异明显,中扇物性好,是油气聚集的有利相带;下扇、扇缘等微相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93.
94.
95.
96.
97.
对现代松粉的在热模拟过程中生成的甲烷,乙烷,丙烷及干酪根碳同位素分析表明,低温阶段(250℃以下)松粉热模拟生成的甲烷相对较高温阶段生成的甲烷更富集^13C,松粉热模拟残余干酪根松粉原样稍微富集^12C,反映低温阶段的热模拟产物主要来源于相对富集^13C的松粉原生质,高温阶段(300℃以上)松粉热模拟生成的甲烷,乙烷,丙烷的δ^13C值随温度升高而富集^13C,松粉热模拟残余干酪根的碳同位素组成没 相似文献
98.
京津冀都市圈人口集疏过程与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口集疏过程及其空间格局变化是人口空间分布最直观的表现。以1982-2010年4期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采用人口总量和人口密度指标,结合人口增减变化分级、人口商度等方法,定量分析了京津冀都市圈人口集疏过程及其空间格局变化。研究表明:近30年来,京津冀都市圈人口总量呈现持续增长趋势,人口空间分布日益不均衡,区域人口分布存在明显的南北、东西差异;人口增加是主要特征,人口集聚效应凸显,人口增加地区的县域单元比例在80%以上,以人口显著增加为主;人口减少只是零星分布,人口减少地区的县域单元比例占不到20%;人口流动比较频繁,以人口流入为主,主要流向北京、天津和河北的市辖区,人口流出地区仅是散落分布在张家口和承德的山区贫困县域;无论从静态人口指标还是动态人口分析方法,都表明京津冀都市圈人口地域集疏特征十分明显,已形成以北京、天津、石家庄为中心,其他地市(县域)人口分别向外依次扩展的人口多中心分布的圈层结构。 相似文献
99.
宣城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新提出的矿集区,近年来取得了重大的找矿突破,尤其是大型斑岩型铜金矿的发现使宣城矿集区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宣城矿集区一系列的斑岩-矽卡岩矿床均与早白垩世侵入体密切相关。荞麦山铜钨矿床是区内典型的矽卡岩矿床,矿床形成与花岗闪长斑岩密切相关,且花岗闪长斑岩发育较多的暗色包体。确定暗色包体的成因有助于深入理解含矿岩体的岩浆演化过程及成矿意义。本次工作以荞麦山矿床花岗闪长斑岩和暗色包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U-Pb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及矿物地球化学、全岩Sr-Nd、锆石Hf-O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探讨暗色包体及成矿岩体的源区、岩浆演化过程及其对成矿的意义。暗色包体的形成时代为141Ma(MSWD=0.8),(87Sr/86Sr)i值为0.7059~0.7069,εNd(t)值为-6.0~-9.2,εHf(t)值为-12.7~-5.8,δ18O值为5.8‰~7.7‰;寄主岩石形成时代为140Ma(MSWD=0.3),(87Sr/86Sr)i值为0.7061~0.7064,εNd(t)值为-8.7~-7.7,εHf(t)值为-12.1~-8.1,δ18O值为5.6‰~7.4‰。此外,暗色包体与寄主岩石主要氧化物含量与SiO2含量呈线性负相关趋势、微量元素特征相似和寄主岩石斜长石斑晶的不平衡结构及捕掳晶的发现指示荞麦山暗色包体为岩浆混合成因,花岗闪长斑岩为起源于富集地幔的岩浆与壳源岩浆混合成的母岩浆侵位而来,同时幔源岩浆和壳源岩浆的混合也分别提供了成矿金属元素铜和钨,最终形成了铜钨共生的荞麦山矿床。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