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大气科学   23篇
海洋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1986年10—12月和1987年9—11月分别在西太平洋热带海域(5°N—6°S,21—3°N)作巨盐核观测,资料分析结果表明,10°N以北海域大气中巨盐核浓度大于赤道海域。海洋虽是巨盐核的源地,但其浓度却低于沿海和海岛。而高于内陆。无论是内陆,还是海洋和沿海,大气中的巨盐核浓度都与风向风速有关。在陆地和沿海,相对湿度对巨盐核浓度影响较大,而在海洋地区这种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3.
1986年6—7月梅雨季节在上海进行了云水和地面雨水的pH值测量和化学组分分析,结果表明:上海酸雨属于硫酸型酸雨;雨水酸度与其化学组分有关,pH≥6的云、雨水中含有大量的Ca2+离子浓度,而pH<5的云、雨水中有大量的SO2-4离子浓度;As雨水的酸化以云下冲刷过程为主;Ns雨水的酸度可能主要决定于云内雨除过程,NS云内云水的酸化过程,不仅受向上输送局地污染物的影响,而且受平流输送外来污染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夏季对流云初期回波与降水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79—1981年6和7月份在安徽屯溪机场,用711雷达对对流云初期回波及其发展过程进行了观测。资料分析表明:(1)对流云的初期回波绝大多数是在云的暖区形成的,因此,屯溪地区夏季对流云中暖云过程对降水形成起重要作用.(2)用回波顶升速、回波顶高和强度为35dbz回波的厚度、初期回波中心高度变化情况可以定性估计积云降水的强弱.  相似文献   
5.
不同天气系统下我国云雨水化学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1985-1993年我国10个省市飞机观测的云水化学资料,分析了不同天气系统对我国云、雨水化学特征的影响。平均而言,我国北方地区云水不酸,南方地区云水酸。降水天气系统对云化学组分有一定的影响。北方地区受蒙古低涡影响时,云水中Ca^2 明显增多,表现了沙尘污染的特征;南方地区静止锋降水时,云水酸,离子浓度也高。  相似文献   
6.
降水性层云含水量跃变对应的微结构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长春2007年5月16日的一次层状云降水过程的飞机观测资料,并结合天气图、卫星云图及雷达回波等资料,综合分析了此次降水过程中粒子浓度、粒子谱、雷达垂直累积液态水(vertical integrated liquidwater,VIL)、微波辐射计积分液态水(liquid water content,LWC)以及地面雨强特征。研究表明,层状云微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的起伏较大,出现两次典型的含水量跃变:第1次液态水跃变主要是因为粒子浓度增加;第2次液态水跃变是因为粒子浓度和粒子谱共同作用的结果;雷达VIL值和地面雨强两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重庆地区降水对气溶胶浓度及雨水中离子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西太平洋热带海域海盐粒子的观测和结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986年10月15日至12月15日西太平洋热带海域(6°30′N__5°00′S,127°00′__150°00′E)182份海盐粒子资料分析结果:该海域海盐粒子总平均数浓度为107个/l,总平均质量浓度为2.O×10~(-10)g/l,表明该海域可能是海盐粒子低产区;盐粒子浓度与风速有正相关趋势。小风速时的高粒子浓度可能是海盐粒子的1_2天滞留时间所致,也可能是经过本站的气团属性和经历不同造成的;海面流场对盐粒子浓度大小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梅雨锋云系和降水的若干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本文介绍了梅雨锋云系中不同部位的回波结构、降水和层结特征,中尺度系统的回波结构及其与暴雨的关系,亮带的不均匀性及其理论研究以及积层混合云中积云降水的数值模拟工作.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一次层状云降水宏微观特征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长春2004年7月5日一次降水过程的飞机观测资料,结合天气图、卫星云图及雷达回波等资料,综合分析了本次热带气旋影响下降水过程中云系的宏微观特征.研究表明,降水性层状云微观垂直结构配置可以分为4个发展层:云顶附近是核化和凝华增长区;-4~-7 ℃为云滴和冰粒子活跃增长层;0~-4 ℃为固态粒子聚合及云滴蒸发层;0 ℃层以下是雨滴碰并增长和云滴凝结增长区.2D-P观测的粒子的平均直径、最大直径、峰值直径的峰值集中在融化层附近,与融化层回波亮带对应.用同一种形式的密度分布函数N(r)=mrfexp(-ar br2-cr3)来拟合暖层小云滴、大云滴和雨滴的谱分布,拟合结果与观测的谱分布吻合较好,拟合出的平均直径、均方根直径、数浓度以及含水量与观测值也较接近,相对误差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