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0篇
大气科学   175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26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河西地区不同下垫面边界层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利用1991年10月HEIFE实验期间获取的系留气球梯度探测资料.对比分析了黑河地区常见的三种不同下垫面(绿洲、沙漠和戈壁)边界层风、温度、湿度场的分布规律。客观验证了河西地区秋季午夜后出现的低空急流和逆湿气层两大特点,为进一步研究黑河地区水分与能量循环对环境的影响、土地的开发利用等提供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152.
干旱区陆面过程参数改进对气候模拟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鲍艳  左洪超  吕世华  张宇 《高原气象》2004,23(2):220-227
利用改进的我国西北地区陆面过程参数的大气环流模式CCM3与原CCM3模式分别做了数值模拟并加以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式较原模式对东亚季风和西北干旱区降水的模拟能力有一定提高,对西北部分地区感热、潜热通量的模拟有所改进。这说明通过观测改进陆面过程模式的参数是提高CCM3气候模式模拟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3.
在耦合CLM4.5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4.7中分别应用原始土壤水热参数化方案与改进后的砾石参数化方案在青藏高原西部、中部与东南部区域进行模拟,并根据砾石分布特征在每个区域选取单点分析了两种方案模拟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陆面融合再分析数据(CRA-40)检验了砾石参数化方案在高原不同区域对于土壤含水量...  相似文献   
154.
为了检验耦合了CLM4.5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4.7在加入砾石参数后对青藏高原土壤能量水分输送长期的模拟效果,因此选择青藏高原阿里站、那曲站、玛多站的观测数据和中国全球陆面再分析40年产品(CRA/Land)-逐日产品(陆面产品)对模式的模拟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土壤温度的模拟效果较好,并且土壤深层较浅层相关系数更高,含砾石数据与再分析数据的偏差更小,多年数据的平均变化趋势更加统一;相较于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的模拟效果稍差,尤其是在青藏高原中部,但是在青藏高原东部与西南部,模拟效果有较大提升,与再分析数据的偏差明显减小。通过连续多年的模拟发现,模式的模拟效果并未随着参数化方案的优化而逐年提升,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且每一年的模拟效果都较原模式在相关系数及均方根误差方面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55.
本文利用美国GFDL10年月平均格点资料,对全球13个经度上的东西风带时空分布及其演变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同我国的高空气候图集和最近的一些数值模拟结果也进行了比较和讨论。结果指出海陆分布及高原大地形对它们的影响是很明显的。  相似文献   
156.
西北地区绿化对该区及东亚,南亚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6,自引:14,他引:36  
范广州  吕世华 《高原气象》1998,17(3):300-309
西北地区干旱化是我国气候灾害和全球变化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利用GCM-SSiB模式,通过一次敏感性试验,发现西北地区绿化后使东亚,南亚年平均地表温度升高,海平面气压下降,我国及中南半岛地区降水增多和印度降水减少,升温及降压中心位于绿化区,降水增加中心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中南半岛,绿化后西北地面热源增强明显,并通过环流影响使东亚,南亚地区冬季减弱,夏季风增强,西北地表热源增加主要由地表热增加引起,扫  相似文献   
157.
苏志侠  吕世华 《高原气象》1999,18(2):199-208
介绍了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及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40年全球再分析资料,此资料时间长(1957 ̄1996年),观测资料丰富,分析方法统一,是目前全球最好的再分析资料。其输出内容共分四大类:观测档案、天气档案、时间序列档案及速视光盘,还有一张特殊的光盘。根据其受观测资料及模式影响程度的不同,其输出产品又可分A,B,C,D四类。用标准二进制格式输出,包括等压面、等熵面及σ-面上的资  相似文献   
158.
钱正安  吕世华 《高原气象》1999,18(3):295-305
了从60年代中期以来,我所开了和模拟研究的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即1964-1972年间的地转模式阶段;1973-1986年间的四个原始方程模式的发展阶段;以及1987年后至今的模式业务化及全所广泛开展数值模拟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159.
地形对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0,他引:27  
范广洲  吕世华 《高原气象》1999,18(4):659-667
行星大气中地形效应的研究一直是人们十分重视的问题。本语文利用引进的NCAR-RegCM2模式就地形对华北地区夏季降水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地区西部和北部的山脉地形对华北地区夏季降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一些局地地区,甚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当降低地形高度时,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将明显减少。其物理机制可能主要有两点,一是降低地莆高度后,使华北地区迎风坡地形抬升作用减弱,从而减少了  相似文献   
160.
利用1982-2006年GIMMS NDVI数据,以多种统计方法为基础,探讨了青藏高原(下称高原)不同时间尺度(年际、季节及月)植被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原整体年平均NDVI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夏季趋势最大,达0.004(10a)-1。不同覆盖度像元变化对总体植被变化的贡献不同,低植被覆盖像元变化对各季节总体植被变化贡献均较大,其中冬季最大;中等植被覆盖像元变化的贡献主要在秋季;高植被覆盖像元的贡献则夏季最明显。青藏高原植被变化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其中夏季呈增加和减少趋势的面积均最大,分别达30.51%、10.52%,增加的区域主要位于高原东部,减少的区域主要在高原中部的藏北高原。进一步分析高原植被和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表明,中等植被覆盖区植被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最高,其次是高植被覆盖区,低植被覆盖区的相关性则最低。在年际和季节尺度上,植被生长主要与温度和降水的累积效应有关,其中在植被生长较好的季节和区域更明显。而在月尺度上,中低植被覆盖区植被生长受短期降水事件影响较大,高植被覆盖区则仍是温度的累积效应占主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