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1篇 |
免费 | 24篇 |
国内免费 | 4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6篇 |
大气科学 | 53篇 |
地球物理 | 3篇 |
地质学 | 30篇 |
海洋学 | 53篇 |
综合类 | 5篇 |
自然地理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02.
广州两次“黑色”暴雨过程触发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面常规及广东自动观测站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MICAPS提供的物理量场、北京T213和JMA中尺度模式分析场等资料,从高层环流特征、水汽条件、热力层结条件等方面对造成2005年6月5日、21日广州地区两次发布了"黑色"信号的大暴雨过程(广东暴雨预警最高级别)进行了天气动力学分析。着重从动力触发机制方面归纳总结了两次"黑色"暴雨过程的异同点,结果发现:①东路冷空气很可能是5日暴雨产生的触发因素;②西南季风急流的脉动和地面中尺度低压则是21日暴雨可能的触发条件。 相似文献
103.
为加深对台风外围发生的强对流天气的认识,提高对华南地区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和预警的能力,利用广东中尺度天气监测网的多普勒雷达、自动站资料和NCAR/NCEP的再分析资料等对2004年8月发生在台风云娜外围一次强对流天气的天气形势背景、水汽、CAPE、SI、WI、垂直速度和海风辐合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华南前期受副热带高压和云娜外围下沉气流作用,地面连续高温,使低层大气内能不断积蓄;台风云娜向西北移动的过程中,华南上空的副热带高压和下沉气流减弱,在其外围弱低压槽、海风辐合和干线共同作用下触发了强对流;台风外围的稳定度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强对流在台风外围螺旋云带末端的高温、不稳定和相对高湿舌发生;风指数WI用于华南地区雷雨大风预报比其它指数更有效。 相似文献
104.
四川三台膨润土的基本物化性能及其对铅、钴的吸附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川三台钙基膨润土的基本物化性能和对Pb^2 ,Co^2 离子的吸附性能作了初步的研究。基本物化性能主要包括化学成分、阳离子交换容量、密度、比表面积、孔径、渗透系数及热稳定性。通过实验得出:1)经过钠化改型并酸化处理后的膨润土的阳离子交换容量(CEC)明显高于未经处理的原土;2)膨润土的最佳酸活化条件为在96℃左右以15%的硫酸活化4小时的性能最佳;3)膨润土土的密度为2.11g/cm^3,颗粒密度钠化土为1.996g/cm^3,原土为2.079g/cm^3;渗透系数为0.013cm/s(20C);体积平均粒径为30.950μm;比表面积为329.7482m^2/g,平均孔径为33.238nm;4)膨润土对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实验,得出膨润土对重金属离子Pb^2 的吸附性能优于Co^2 ,Pb^2 和Co^2 的吸附比(Rd)分别为167.8ml/g及53.3ml/g;Pb^2 和Co^2 去除率(r)分别为45.87%和21.20%。 相似文献
105.
详细阐述了应用全国1km土地利用/覆盖25层分层栅格数据合并生成单层土地利用/覆盖图的方法。通过对初始合成结果的归类、合并和空间平滑,有效减少了图像上像元分布零散的情况,突出了土地利用的空间总体分布格局。具体应用表明,这种处理方法得到的土地利用/覆盖图能够满足水文、地学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6.
本文论述了地图注记可视化的重要性,探讨了如何将地图数据库的注记信息在屏幕上实现可视化的技术方法,以及在注记可视化的实现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包括注记的坐标转换、注记的大小、注记的字型等;论文还提出了地图注记语音阅读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7.
利用1961—2015年广东86站3—5月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NOAA的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资料和海温资料, 分析了2015年广东开汛前后旱涝异常特征, 旱涝急转前后的大气环流和水汽条件转变及成因。(1) 2015年5月第1候广东发生了严重的旱涝急转事件, 旱涝急转前全省严重干旱, 旱涝急转后广东大部地区降水异常偏多。(2)旱涝急转前后, 500 hPa中高纬度由“两槽两脊”转为“两脊一槽”和“两槽一脊”, 副高持续加强, 广东地区高层辐散和低层辐合加强, 地面由冷空气控制广东转为冷暖空气在广东交汇; 水汽输送通道由北部湾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转为南海南部和中南半岛南部海面, 广东低层水汽净流入增加。(3)黑潮区、北太平洋中部、Ni?o3、Ni?o4区及印度洋和南海的海温异常增暖造成了旱涝急转前后大气环流和水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8.
广东后汛期季风槽暴雨天气形势特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对1981-2002年广东后汛期季风槽暴雨期间的环流形势和天气系统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广东后汛期的季风槽暴雨多数发生在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偏东或偏南的情况下,并与中纬西风槽或ITCZ有直接联系;季风槽多数位于华南地区上空或华南沿岸海面;高层辐散覆盖广东全部或大部,中心在华南近海。西南季风向北推进源于西南和华南地区低压槽发展,或由于热带气旋登陆后北上而牵动西南季风深入华南陆地,也有些过程是副高西端的偏南气流引导南海季风北进。对流活动有从南海北部或北部湾附近向华南移动的趋势,并有昼夜变化。 相似文献
109.
多普勒雷达VWP产品在一次大暴雨过程中的特征 总被引:6,自引:21,他引:6
对广州“2005.6.5“大暴雨过程中广州多普勒雷达的VWP产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暴雨出现前VWP产品“ND“区逐渐萎缩,高空风发生显著变化的层次与“ND“转为非“ND“的区域相对应;大暴雨结束前出现稳定的“ND“;VWP可以得到高空风的分布,推断垂直风切变,低层入流的强度、厚度及风暴核的高度和三维结构;VWP可推断风暴的平流速度,当平流速度较大时,风暴的移向、移速一般较稳定,当平流速度偏小时,风暴易发生移速和移向的突变,甚至少动,造成局地强降水. 相似文献
110.
针对艾比湖流域盐渍化土壤盐分定量监测的需要,利用Landsat8 OLI多光谱影像进行土壤盐分估算模型研究,以提高土壤盐分反演的精度。通过分析不同含盐量土壤的影像光谱反射率特征和不同变换形式的光谱反射率与盐分的相关性,寻求对盐分含量敏感的光谱波段;采用多元逐步回归算法,分别建立基于OLI影像光谱与ASD光谱仪重采样光谱的土壤盐分估算模型,并对影像光谱模型进行校正。结果表明:ASD重采样光谱数据的对数倒数一阶微分变换的土壤盐分估算模型精度较高,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779;校正后的OLI影像光谱土壤盐分估算模型的R2从0.28提高到0.777 6,且均方根误差值仅为0.281。本研究实现了从实地测量光谱尺度向遥感多光谱尺度的转换,为土壤盐渍化的遥感定量监测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