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34篇 |
免费 | 167篇 |
国内免费 | 17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4篇 |
大气科学 | 165篇 |
地球物理 | 165篇 |
地质学 | 637篇 |
海洋学 | 153篇 |
天文学 | 9篇 |
综合类 | 79篇 |
自然地理 | 8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41篇 |
2022年 | 40篇 |
2021年 | 34篇 |
2020年 | 34篇 |
2019年 | 38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28篇 |
2016年 | 33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59篇 |
2013年 | 35篇 |
2012年 | 30篇 |
2011年 | 43篇 |
2010年 | 39篇 |
2009年 | 43篇 |
2008年 | 37篇 |
2007年 | 72篇 |
2006年 | 56篇 |
2005年 | 28篇 |
2004年 | 38篇 |
2003年 | 45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32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36篇 |
1997年 | 40篇 |
1996年 | 44篇 |
1995年 | 33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36篇 |
1992年 | 37篇 |
1991年 | 37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2篇 |
1974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63年 | 3篇 |
1958年 | 3篇 |
195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本文介绍了从组织地下和地表水源地供水的观点出发,河流地段是最具有前景的地方,该地段地下水排泄的线性模量比背景值高几倍或一个量级。论述了通过遥感和水文方法来揭示地下水强排泄地段的方法,这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对地下水的地质勘探工作。河床水化学平衡管理局比较精确地确定地下支流的定量特征。在提出的方法中概括了水介质调查的一些手段和方法,这些方法应用在俄罗斯联邦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部、俄罗斯联环境水文气象站、俄罗斯科学院等系统中。 相似文献
73.
江南造山带中段幕阜山地区栗山大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中伴生规模可观的萤石资源, 储量达41.5万t。该区萤石形成过程与机制尚缺乏有效约束, 制约了对其矿床成因机制的认识和找矿实践。本文通过栗山绿色、紫色及蓝色萤石组构分析、荧光测试和ICP-MS微量元素含量分析, 探讨栗山矿床成矿过程与物理化学环境。岩相学与矿相学证据指示栗山热液活动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乳白色石英+少量绿色萤石(Ⅰ), 蓝色、紫色萤石+石英+绿泥石+金属硫化物阶段(Ⅱ), 石英+绿色萤石+绿泥石+金属硫化物阶段(Ⅲ)以及石英+方解石阶段(Ⅳ)。各颜色萤石Diamond View荧光测试结果显示深紫色萤石荧光最弱, 蓝色萤石次之, 绿色萤石荧光最强。绿色萤石的∑REE高于蓝色、紫色萤石, 且绿色萤石LREE相对富集而蓝色、紫色萤石HREE相对富集, 表明成矿Ⅱ阶段至Ⅲ阶段成矿温度整体降低且pH值升高。Tb/Ca-Tb/La以及Y/Ho-La/Ho图解指示不同颜色萤石属同源岩浆流体和大气降水产物, 栗山萤石的沉淀机制主要为水岩反应并伴随流体混合。
相似文献74.
75.
珍珠陶石的夹层化合物法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联氨、使珍珠陶石形成其夹层物,然后再用水洗获是水合珍珠陶石,这种水合珍珠陶石具有十分特征的0.835nmX射线衍射峰,而高岭石族的其它矿物却保持不变,利用这一明显的特征,可以容易地区分出混合在高岭石中的少量珍珠陶石。 相似文献
76.
新疆北部银矿资源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新疆地处世界三个巨型银成矿带中两个成矿带的交汇部位,西伯利亚板块、准噶尔-哈萨克斯坦板块和塔里木板块以及伊犁微板块碰撞产生的三条碰撞带都经过北疆地区,因而,该区火山-侵入活动强烈,断裂构造发育,银的区域背景值高,这些对银成矿均有利。近几年发现了一批银矿点和矿化带,构成数个银矿化密集区。这些密集区与火山-侵入活动密切相关。表明北疆地区有很好的银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77.
中国冻土地下水研究现状与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冻土地下水系统不仅在寒区水文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在寒区水文过程和地表过程及其科学研究中起到了集蓄、融冻和泄流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十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人类活动(寒区工程量)的增加,冻土退化趋势显著,这一过程改变了寒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导致地下水动态特征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生态环境变化。近些年,诸多学者通过构建水热耦合模型来研究冻土地下水的运动机理、分布状况和季节动态,促进了寒区地下水理论知识的发展,推动了寒区水文地质知识体系的进步。本文主要针对目前我国多年冻土区地下水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整理、归纳,为进一步研究气候变化下地下水系统的发展与演变,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8.
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