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1篇
  免费   329篇
  国内免费   375篇
测绘学   178篇
大气科学   276篇
地球物理   292篇
地质学   1058篇
海洋学   251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154篇
自然地理   15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8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5篇
  1958年   10篇
  1957年   5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31.
应用流体包裹体滤液分析方法,测定了川滇7个MVT铅锌矿床成矿流体的Na,Cl,Br含量,结果表明成矿流体的x(Na/Br)和x(Cl/Br)的平均值分别为185和73,并与高度蒸发浓缩的残留海水的x(Na/Br)和x(Cl/Br)相近。成矿流体的Na,Cl含量呈正相关,在lgNa-lgCl图解中呈线性分布。根据这些事实以及矿床地质特征,认为原始成矿卤水起源于蒸发浓缩的残留海水,原始含矿卤水与富含有机质的大气降水混合导致矿质沉淀而成矿。  相似文献   
32.
序言     
众所周知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板块构造理论的出现和发展 ,引发了地学界的一次重大革命。与此同时 ,火成岩研究 ,尤其是花岗岩研究也掀起了热潮。当时人们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按照花岗岩的物质组分来源划分花岗岩的成因类型 ,即I型、S型、A型和M型 ,把花岗岩研究与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学、板块构造的研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极大地推动了岩石学的发展。随着全球构造研究的深化 ,从 2 0世纪 80年代起 ,全球构造研究的重点由海洋转向大陆 ,通过对岩石圈和地球动力学的研究 ,在大陆地壳的结构、形成和演化方面获得了一系列重大的发现 ,形成…  相似文献   
33.
楼板开大洞框支剪力墙高层结构空间有限元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SAP2000程序对楼板开大洞框支剪力墙实际工程结构进行了空间有限元分析,研究了这种结构的动力特性以及在三种地震波输入下的加速度反应、位移反应和地震力分布,并对其抗震性能进行了评价。研究成果对类似工程结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4.
基于GIS的时空复合体-土地利用变化图谱模型研究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地球空间信息认知理论、地球系统科学与地理综合体理论、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时空复合体模型为依据 ,提出了研究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的基本单元 ,即“图谱单元”,它是记录时空复合信息的基本单元 ,由“相对均质”的地理单元和“相对均质”的时序单元复合而成 ,并提出了研究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图谱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35.
松潘-甘孜带:是弧前增生还是弧后消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多年在该区工作实践,认为松潘—甘孜造山带前身的巴颜喀拉盆地是羌塘—他念他翁晚古生代前缘弧之后的一系列多岛弧—盆系的一个大型弧后盆地。三叠纪时,围限此“三角形”盆地三条边缘的构造动力学作用方式具有不同的特征。其东侧为扬子西缘被动大陆边缘(D—T2),中三叠晚期(拉丁期)转化为与华北和羌塘陆块有关的前陆盆地(T2—T3),由于扬子陆块向西双向斜向俯冲作用,在其北侧和南侧边缘形成南昆仑和可可西里—甘孜—理塘俯冲消减杂岩。重建的地层层序和沉积地质特征显示巴颜喀拉盆地主体三叠系复理石沉积是周缘前陆盆地。  相似文献   
36.
四川盆地白垩纪沙漠石英沙颗粒表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英具有较大的硬度和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因而其颗粒表面特征能很好地反映沉积环境。而通过扫描电镜研究石英颗粒表面微细特征是分析沉积环境行之有效的方法。虽然多数人认为四川盆地白垩纪地层存在沙漠沉积(打儿凼组和夹关组),但仍有人对沙漠沉积的存在持怀疑态度,并认为是河流成三角洲沉积。过去关于其沉积环境的判别主要是根据沉积结构和构造,并未对其石英沙颗粒表面特征进行过系统分析。笔者对采自四川盆地白垩系不同层位地层的样品进行了石英沙颗粒表面特征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石英沙颗粒表面特征分析可以成功地将石英沙区分为风成和水成沉积。因此,本文从石英沙颗粒表面特征方面进一步肯定了四川盆地白垩纪古沙漠的存在。  相似文献   
37.
川西攀枝花—西昌地区结晶基底的划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期以来,由于同位素年龄依据不足和没有正确区分晚二叠世热接触变质岩、喜马拉雅期动力变质岩与前震旦纪区域变质岩,攀西地区结晶基底的划分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本文依据1:50000区域地质调查结果,将原仁和群(Pt1R)修改为晚二叠世岩浆岩和喜马拉雅期动力变质岩,将五马箐(岩)组(Pt1w)和顶针杂岩(Pt1D)修改为晚二叠世热接触变质岩和喜马拉雅期动力变质岩,将安宁村组(Ptlα)和纸房沟组(Pt1z)修改为震旦系地层,并依据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将结晶基底划分为变质侵入体、变质表壳岩和TTG套岩,论述了结晶基底的成因和演化。  相似文献   
38.
2002年11月2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德生等著的《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学》首发式与学术报告会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隆重召开。会议由以李德生先生在京学生、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赵文智教授为主任,陈蟒蛟、刘友元、张兴、何登发等其余在京学生为委员的组委会发起组织。  相似文献   
39.
敌布错—嘎仁错生态旅游区是一处以高原湖泊、生物景观为主要特色的综合生态旅游区。区内旅游景观类型多样,内容丰富,集观光、探险、科考于一体,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本文着重介绍了该生态旅游区的旅游资源概况,并提出了可持续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40.
胶东金矿床碳酸盐矿物的碳-氧和锶-钕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对胶东四类金矿床(盆地边缘砾岩型、斑岩型-浅成热液型、石英脉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矿石中的碳酸盐矿物开展了系统的碳-氧同位素和锶-钕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宏观的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床地质特征相对应,山东金矿床可能有亲岩浆岩和亲沉积盆地两个不同的成矿系统。前者包括斑岩型-浅成热液型、石英脉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三类金矿床,后者指盆地边缘砾岩型金矿床,二者具有不同的碳-氧和锶-钕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山东亲岩浆岩系列的金矿床,其锶-钕同位素与同时代的幔源岩浆岩一致,碳同位素显示幔源碳和岩浆碳的特征,氧同位素则显示初生水与大气降水不同比例混合的可能性,因此有可能是以CO2为主、富合成矿金属的地幔流体与浅部下渗大气降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与岩浆岩关系不密切、主要受盆地边缘断裂控制的盆地边缘砾岩型金矿床,其碳-氧和锶-钕同位素组成均较分散,可能主要与地壳浅部下渗大气降水对上地壳各种岩石淋滤萃取演化而成的成矿流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