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59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图像是视觉所及环境的自然再现,具有表达直观、内容丰富的特性,其已成为GIS空间数据采集与应用中一种重要的可视数据源。随着硬件终端的高速发展,集成的传感器愈加丰富,多源传感器信息融合已成为移动GIS数据釆集的发展趋势。针对移动终端获取方位角偏差问题,本文重点阐述了基于移动终端的重力传感器与磁力传感器获取镜头拍摄朝向的算法,并基于EXIF图像格式实现了图像元数据、定位信息、方位信息一体化采集生成可定位图像。针对现有可定位图像以点代面建模方式的不足,本文以镜头视野范围AOV(Angle of View)模型为基础,提出了以图像元数据、位置信息以及方位信息构建图像可视域的方法,并采用多级网格方式对图像可视域面状特征建立空间索引,实现基于可视域的图像检索。在此基础上,针对福建省野外遥感核查采集的8022幅可定位图像,采用点建模及可视域建模2种方式建立检索图像集。从检索速度、检索结果2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表明基于可视域图像检索方法不仅能检索出拍摄位置在检索区域内的图像,还可检索出拍摄位置在检索区域外但实际拍摄场景在检索范围内的图像。同时,通过多级空间网格索引可提升6.22-8.64倍检索速度。  相似文献   
82.
苏约克泉华位于新疆乌恰县托云乡托云盆地北缘、天山山系西部吐尔尕特山南麓,是西北干旱地区泉华的典型代表。在对苏约克泉华水文地质、地貌、区域地质背景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岩石标本分析、水样全分析,以及河水和泉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比较,对泉华景观的成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苏约克泉为典型的冷泉,泉水水化学类型为HCO_3-Ca~(2+)型;吐尔尕特山南坡冰雪融水和夏季降水为其主要补给,补给高度与雪线高度吻合,区域内泉水均属于气候成因型;在地层深部的热变质作用和灰岩去碳酸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CO_2,成为逸气的主要气体成分;在深部水循环过程中部分CO_2与围岩、宿主岩石进行化学反应所形成的Ca~(2+)、Mg~(2+)、HCO_3~-、SO_4~(2-)等离子,成为泉华的物质基础;泉华滩表面密集发育微型钙华池和边石坝。泉华的主要成分为CaCO_3,其次含有少量MgCO_3,类型上属于泉华中的钙华;氧化形成的高价Fe~(3+)使泉华滩呈现出以白色、棕红色为主多种色彩。  相似文献   
83.
鹅公山火山盆地位于赣杭铀成矿带中段,已探明林家、双头埠、新安埠3个铀矿床及众多铀矿(化)点。文章对盆地内铀矿控矿因素进行分析,认为铀矿化受地层、构造、次火山岩、中基性脉岩等联合控制。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火山-沉积岩及下二叠统安洲组、栖霞组灰岩是主要的赋矿岩层;基底近EW向、NE向断裂是导矿构造,铀矿床定位于两者的复合部位;NW向断裂、推(滑)覆断裂、层间破碎带是主要的含矿构造,也是流体中成矿物质沉淀富集的有利场所。盆地东部以NW向断裂控矿为主,西部以推(滑)覆断裂为主;次火山岩及中基性脉岩的侵位不仅为铀成矿提供了热源和流体来源,还提供了有利的矿化剂、还原剂。综合分析认为:盆地东部以NW向断裂及中基性脉岩为主要找矿线索,西部则以推(滑)覆断裂为主要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84.
可定位视频采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视频技术及GPS定位技术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出将视频信息与GPS定位信息有机结合形成可定位视频,并通过DM642视频处理系统进行嵌入式开发。根据采集过程中GPS信息提取占用时间长以及DM642平台串口TL16C752B芯片资源有限的问题,详细介绍一种基于DM642的RF5多任务框架环境下GPS信息提取算法,同时采用线性内插方式解决GPS信息接收频率与视频采集频率不一致的问题,实现视频信息和GPS信息两者的实时同步采集形成可定位视频。  相似文献   
85.
盐膏层钻井是当前钻井技术的难题之一,钻井施工中存在盐膏层及软泥岩层安全钻进难度大、井身质量控制困难和卡钻几率较大等问题。本文针对伊拉克哈法亚油田的地层条件:改变了盐膏层段套管坐封点,使套管漏封漏失状况得到有效控制;将定向轨迹井斜角由71.29°优化为29.48°,避开了易形成岩屑床井段,有效控制定向段卡钻,提高施工效率23%;确定哈法亚油田软泥岩缩径周期为48 h左右。根据缩径规律开展钻井,有效减少了钻头泥包和泥环的形成。确定了依据石膏岩、盐岩含量变化控制饱和盐水钻井液密度的原则,形成了控制饱和盐水钻井液黏度的现场维护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6.
红粘土一般具有高含水量、高塑限、高液限特征,极易失水收缩而产生裂隙。贵州铜仁地区某工程中,红粘土勘察中用薄壁取土器采样后,立即用粘胶带或蜡密封,一周左右时间解样,试样壁上常附着一层水珠,土样壁已产生网状裂隙,裂隙深度2cm~3cm为主,最深达4cm,...  相似文献   
87.
鱼类转基因技术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勇  区又君 《海洋通报》2006,25(6):76-84
基因转移的研究为鱼类遗传育种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途径。自1985年第1例转基因鱼问世至今已获得20~30种转基因鱼,在促进生长,提高鱼类抗逆性、抗病性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本文主要阐述了转基因鱼的构建机理、方法和检测方法以及各自的优缺点。外源基因的定点整合、稳定表达和遗传仍需要深入研究。构建“全鱼”基因则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88.
从细胞色素 b基因全序列研究鞍带石斑鱼的分类学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鞍带石斑鱼 Epinephelus lanceolatus、棕点石斑鱼E. fuscoguttatus、斜带石斑鱼E. coioides、鲑点石斑鱼E. fario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扩增、克隆及测序,得到1 141bp序列,并结合GenBank其他7种石斑鱼同源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共发现429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变异(37.6%).序列中的转换大于颠换,碱基替换多发生于密码子第3位.以4种鲈形目鱼类为外群,用MEGA3.0软件中的NJ、ME、MP等3种方法构建分子进化树,结果显示,鞍带石斑鱼与石斑鱼属鱼类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支持鞍带石斑鱼归入石斑鱼属.  相似文献   
89.
认知区域内城市间空间相互作用对中国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与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从空间引力角度,基于GIS网络分析方法和复杂网络理论,提出面向城市群的空间引力网络模型及分析方法。用总引力描述单个城市在整个城市群中的总体引力强度,城市引力是多个空间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检验方法的有效性,以成渝城市群为例,顾及人口、经济、教育、医疗和交通等因素进行城市引力网络建模,并分析其空间相互作用及时空演化格局。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呈现“双核辐射环”与“多区域协同发展”模式。该成果为进一步开展城市群理论研究及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0.
罗布泊地区位于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最东端,是古代中国与中亚诸国之间东西交往、青藏高原与蒙古高原之间南北来往的重要节点和枢纽.以往该地区人类活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青铜时期(小河-古墓沟)和汉晋时期(楼兰),而对于罗布泊地区石器时代人类活动却少有报道.文章针对野外考察新发现的一处埋藏石制品,通过对剖面沉积环境、年代学和石制品功能分析,获得了该地区早期人类活动的直接证据.沉积剖面粒度指标指示当时这里为水动力弱的湖心环境,表明该标本为原地埋藏、未经二次搬运,推测是当时古人在湖区活动的遗落物.根据石制品地层关系和沉积地层AMS~(14)C年代学结果以及石制品表面淀粉粒提取和微痕观测的结果,可以确认在晚更新世末期(约13cal ka BP)罗布泊地区存在古人采集小麦族(Tribe Triticeae)植物和根茎类植物等作为植物性食物并利用石制品进行简单加工的行为.晚更新世末期罗布泊西岸入湖三角洲地区环境条件适宜,可能已是一处人类活动较频繁的绿洲湿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