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91篇
大气科学   157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88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王越奇  宋金明  袁华茂  李学刚  段丽琴  邢建伟 《地质论评》2022,68(6):2022112019-2022112019
中国边缘海是海—陆—气圈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最活跃的海域之一,重建中国边缘海海洋生态环境演变对深入探析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耦合作用意义重大,海洋沉积物生物标志物为定性/定量揭示海洋生态环境演变提供有效手段,可为预测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海洋生态环境演变趋势提供科学支撑。本文总结归纳目前海洋沉积物中常用的古菌、细菌和真核来源生物标志物在海陆来源、化学结构、分布规律与功能等方面的特征,分析了不同生物标志物类型在重建海洋温度、酸碱度、氧化还原环境和浮游植物演变过程中的应用状况,剖析了多参数生物标志物在重建中国边缘海生态环境演变中存在的问题。总体而言,利用生物标志物重建中国边缘海生态环境演变的研究大多还停留在定性描述水平;由于对生物标志物母源生物及其适应机制认识不足会导致对生物标志物指标的解译存在偏差,进而影响海洋环境重建结果的准确性;此外,多种重要海洋环境演变参数并未建立起有效的生物标志物指标。未来的海洋生态环境重建研究应从结合新技术新方法厘清生物来源,整合大数据分析方法构建有更精确对应关系的校正公式以实现定量反演和准确预测,同时结合功能微生物群落筛选出更具独特性的新型生物标志物等方面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242.
何钦  阳传金  闫磊  等 《江苏地质》2015,39(4):584-591
湖北宜昌—兴神磷矿成矿时期为新元古代震旦纪陡山沱期,主要工业矿层为中磷层二矿层(Ph22)和下磷层三矿层(Ph31),二者自北西向南东均呈带状展布,大致平行排列。由南向北,主矿带由Ph31转变为Ph22,间接验证了海侵方向。根据已发现磷矿区的分布,结合正在工作的兴神保地区,从构造环境、含矿岩系、矿石自然类型等方面探讨了宜昌—兴神磷矿田由南向北、由浅向深的矿层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43.
湘西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储集条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客观评价湘西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资源勘探潜力,本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高倍扫描电镜、扫描探针显微镜等系统研究了其页岩气储集条件。XRD分析结果表明, 泥页岩中脆性矿物含量为53.8%-98.1%, 平均77.9%,脆性矿物含量丰富,其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张家界柑子坪、三岔及其周边地区。高倍扫描电镜分析结果显示,湘西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泥页岩中发育残余原生孔隙、有机质微孔隙、不稳定矿物溶蚀孔、矿物层间微裂隙和构造裂缝,其中构造裂缝、有机质微孔隙和不稳定矿物溶蚀孔是页岩基质孔裂隙的主要组成部分。扫描探针显微镜分析结果显示,湘西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泥页岩中蜂窝状的有机质丰富,主要呈分散状和条带状分布,其内部纳米级孔隙发育。Ultrapore-200A氦孔隙仪测试结果显示,湘西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泥页岩孔隙度较低,为0.6%~11.7%,平均4.6%,其影响因素主要是构造裂缝,其次是泥页岩有机碳含量和长石含量。ULTRA-PERMTM200渗透率仪测试结果显示,湘西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泥页岩的渗透率度较低,为 0.002mD~0.06mD,平均0.014mD,其影响因素主要是构造裂缝,其次是矿物层间微裂隙。等温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湘西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泥页岩具有较好的吸附气性能,其影响因素主要是有机碳含量,其次是粘土矿物含量。  相似文献   
244.
利用 PRM-2100氡子体监测仪对重庆市丰都县雪玉洞氡子体平衡当量浓度进行连续12个月的监测。研究表明:(1)雪玉洞洞内氡子体平均平衡当量浓度为2135.7 Bq/m3;取平衡因子为0.5,则其平均氡浓度为4271.4 Bq/m3;(2)氡子体平衡当量浓度总体呈现出夏季高、冬季低及洞层越高,浓度越高的特点,而且氡子体平衡当量浓度变化与洞内温度变化相关性不明显,但与洞外的相关性则较强;(3)雪玉洞游客因吸入氡子体所致的年均有效剂量当量为0.02 mSv/a,只是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估计的氡子体对公众产生危害的年有效剂量界限值(1.30 mSv/a)的1.54%,因此短时间游览对游客的健康不会产生影响。但是,由于洞穴讲解员、保安、拍照人员在洞内工作时间较长,接受氡子体照射的年均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7.69 mSv/a、11.96 mSv/a、59.48 mSv/a,均高于UNSCEAR 的年有效剂量。因此,需要合理安排洞穴内工作人员工作时间和科学地制订出他们的年工作时间上限;加强氡危害相关知识的普及与洞穴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在高氡浓度析出区域进行屏蔽防护或在适当位置安装空气净化器;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氡及其子体浓度的分析和监测等。  相似文献   
245.
何世军  杨仕潘  刘军平  吴志山  黄卫强  江化寨  周晓锋 《地质论评》2023,69(4):2023040002-2023040002
通过会理—东川—易门地区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在滇中易门六街一带“昆阳群”黑山头组底部发现一套流纹质凝灰岩夹层,厚约20~45 m,采用锆石激光剥蚀法(LA- ICP- MS)对流纹质凝灰岩进行年代测定,获得锆石U- 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412±20 Ma(MSWD=0. 72,n=15),代表了该凝灰岩的形成时代,说明黑山头组沉积时代为中元古代中期,是滇中地区首次发现~1. 4 Ga岩浆记录,进而限定了昆阳群沉积时代为中元古代中期—新元古代早期(1. 5~0. 9 Ga)。岩石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研究表明,流纹质凝灰岩富集K、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 等高场强元素,显示出与岛弧钙碱性火山岩的特点,属于典型的岛弧型岩浆岩;锆石εHf(t)值兼具正值和负值,指示岩浆源区主要与古元古代(2438~2030 Ma)俯冲洋壳板片的熔融有关,并伴有地壳物质的混入。本年龄数据与中元古代菜子园蛇绿混杂岩端元辉长岩(~1. 4 Ga)年龄相当,可能为菜子园—易门洋开始削减的产物,该时期是菜子园—易门洋裂解—俯冲转换的重要时期。结合河口、新平、撮科一带陆续发现高压变质岩及蛇绿混杂岩,绿汁江断裂在绿汁镇—元谋一带存在构造混杂现象,推断菜子园—易门洋在河口金沙江一带由西转向南沿着绿汁江断裂带由通安—河口—元谋—绿汁—新平一带展布。  相似文献   
246.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砂岩型铀成矿模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在分析前人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铀成矿模式研究的基础之上,对该区铀成矿控矿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出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4阶段铀成矿模式,即:①潜水氧化板状矿体形成阶段(中侏罗世直罗晚期);②早期层间氧化作用及主要卷状矿体形成阶段(中侏罗世直罗期末—早白垩世伊金霍洛初期);③油气还原保矿阶段(早白垩世伊金霍洛期末—东胜期初);④晚期层间氧化铀矿体改造叠加阶段(中新世至今)。指出研究区存在2期古层间氧化带和1期新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当各期层间氧化带相互叠合时,矿化明显加大变富,并认为研究区有利远景地段位于直罗组下段古河道两侧及下游迎水面一带,断层发育地段也是铀矿找矿的重点部位。  相似文献   
247.
采用热水解法对样品进行预处理,离子选择电极法简易快速测定海相碳酸盐岩中氟元素的含量。方法检出限为25.1μg/g,精密度(RSD,n=11)为5.28%,回收率为96.5%~107.8%,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48.
基于2001至2014年MOD13Q1数据集、数字地面高程数据以及中梁山地区多期土地覆盖数据,进行植被覆盖度(FVC)估算及其变化趋势模拟、多期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探讨中梁山地区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特征、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土地利用和地形同植被覆盖度间的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中梁山76.69%的区域为植被改善区,退化区面积占总面积的10.12%,存在明显的改善趋势,生态情况得到良好恢复;人类活动对中梁山区域影响方式主要表现为耕地向林地和建设用地转化的特点;植被生长趋势的空间异质性与坡度有关,坡陡区植被改善面积约为退化面积的14倍,缓坡区仅为7倍;植被退化现象受人览活动的影响较大,而人类晃动对植被改善影响较小,植被改善主要与植物的自然生长演替有关。  相似文献   
249.
我国西北部地区被戈壁荒漠广泛覆盖,这一地带在地质上处于我国古亚洲成矿域及其两侧地区,成矿条件优越,进一步找矿勘探尤其是寻找隐伏矿的潜力巨大,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金属资源远景区。分析了查岗诺尔铁矿某矿体上方土壤覆盖层中不同深度、不同粒径中元素含量的分布规律,旨在为覆盖区地球化学找矿提供参考。在土壤剖面采集自地表至基岩5、15、30、45、60、75、90、105、120、135、150 cm处的土壤样品,共11件。研究发现,在粒径2.00 mm的粗颗粒中,元素可分为2类:As、Cu、Co、Fe、Zn为第一类;Sb、Sn、Ni为第二类。第一类总体表现为自底部至顶部元素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可能受后期作用影响较大;第二类表现为由底部至顶部,元素含量逐渐降低。在粒径2.00~0.850、0.850~0.425、0.425~0.250、0.250~0.180、0.180 mm较细颗粒中,As、Zn渐变模式与大于2.00 mm的粗颗粒表现一致,亦为从底部至顶部元素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另一些元素Sb、Sn、Ni、Cu、Co、Fe表现为底部元素含量较高、顶部元素含量较低、中间振荡变化的复合型变化模式。这种复合型变化可能说明该地区土壤中主要元素含量受下部隐伏矿的影响显著,继承了下部基岩的特征,元素在成土过程中呈现逐步贫化的趋势,预示该地区在覆盖区隐伏矿找矿过程中,可以参考土壤层中元素含量递减区域的分布特征进行进一步勘探。  相似文献   
250.
杜民  刘金萍 《江苏地质》2016,40(2):309-313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X构造是由多条断裂所控制的富油气区,其中A断块已经钻获油流。为了揭示该断块油气藏的有效性,应用岩性对置和泥岩涂抹2种方法对断层封堵性进行研究。岩性对置结果显示,目的层段(J_3-K_1)的砂岩对接现象普遍,未能通过岩性并置形成封堵。泥岩涂抹研究结果表明,根据SGR值定性分析,认为F_7与F_(12)2条主控断层在下白垩统—上侏罗统通过断层带的泥岩涂抹可形成较好的封堵性。通过已知油藏进行标定后,计算出断层所支撑的各层烃柱高度相比构造闭合高较小,圈闭的有效面积显著缩小,认为A断块的实际断层封堵能力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