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91篇
大气科学   157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87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以贵州中部喀斯特山区普定县后寨河流域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对浅层地下水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喀斯特山区,浅层地下水主要阴离子为HCO3-、SO42-、Cl-,分别占总离子含量的53%、15%、3%,主要阳离子为Ca2+和Mg2+,占总离子含量的19%和6%,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水,pH为7.51~8.23,呈微碱性;浅层地下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HCO3-、Na+、NO3--N、Ca2+、TP的季节差异显著(P<0.05),K+、Mg2+、Cl-、TN、NH4+-N、SO42-不同季节之间存在差异,但未达显著水平。喀斯特山区,浅层地下水化学性质主要由地层岩性决定,对农业活动、居民生活活动响应敏感,其中以农业活动最为显著,居民生活活动次之。喀斯特山区居民的农业活动和人为干扰使得浅层地下水中氮、磷质量浓度升高,明显影响水质。   相似文献   
182.
重庆鱼田堡煤矿采动条件下顶板岩溶地下水运移规律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重庆市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五大国有煤矿多位于岩溶发育的丘陵山区,地质条件复杂,为深入探讨重庆丘陵山区采煤条件下地下水的运移规律,在鱼田堡煤矿煤层顶板长兴段灰岩地表投放示踪剂,井下不同巷道水平以及不同采区布置多个接收点实施连通试验。实验结果表明:接收点水样在雨后呈现出Cl-含量升高、Cl-含量降低和Cl-含量不变3种变化趋势,综合连通试验结果及水化学分析得出顶板长兴段灰岩地下水在侵蚀基准面以下向开采工作面排泄,而开采结束覆岩相对稳定的采区基本无长兴段灰岩地下水排泄。研究不同采区的接收点示踪剂变化特征对深入了解地下水的运移规律,以及类似条件矿区布置防治水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3.
矿物标型即矿物中具有指示意义的特征,包括矿物的物性参数、化学成分等多个方面。通过研究矿物的指示特征,可以反映对应的物理化学条件,进而研究矿床的类型、分带性、剥蚀程度等。近年来,随着覆盖区和地壳深部勘查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了运用地球化学和矿物学标志找矿的研究工作,矿物学找矿法逐渐凸显出优势。通过覆盖区以及深部找矿的实例,阐述标型矿物在此类地区的应用,供以后的找矿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84.
王卫  陈建国 《江苏地质》2017,41(3):432-440
荆当盆地位于湖北中部偏西,自20世纪中期以来,区域上先后进行过多次大范围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发现了茶林子、小汉口、泥水洞、三宝山、铜家湾、花园冲等多处铜多金属矿点。然而在荆当盆地中部的何家湾地区,找矿工作一直未有进展,原因主要受限于研究区地表被第四系大范围覆盖,传统的地质调查方法很难开展。因此,2015年在研究区内又开展了1∶5万地质草测、1∶5万重力测量、1∶5万磁法测量等工作。通过研究获得的这些地质资料及重磁数据,结合收集到的其他区域地质资料及相关研究成果,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为研究区今后的找矿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5.
程呈  陈建平 《江苏地质》2017,41(3):357-378
莫斯科盆地是位于背月面西北部的大型多环撞击盆地。该盆地环状结构呈非同心环状分布,且内部东北部峰环缺失,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非典型的环状结构引起了相当多学者的关注。通过WAC和MI影像数据和LOLA地形数据等多源数据的综合分析,确定了莫斯科盆地的理想3环结构:盆地理想峰环东北部缺失,所在位置环的直径约为192 km;理想中环结构完整,形状较为规则,近似椭圆形,长轴直径约为451 km,短轴直径约为410 km;理想外环直径约677.5 km。理想峰环、中环和外环的中心近似沿西南—东北走向与水平方向成30°角直线排列,中环和外环与内峰环距离分别为27.36、45.77 km。提出了融合微观地形因子和宏观地形因子的形貌综合特征表示法,依据该综合特征值重新解译莫斯科盆地的多环构造,验证了理想3环结构的分布。除盆地构造外,进一步对盆地内的环形和线性构造的类别、特征和成因进行了详细剖析,特别是盆地内部Titov和Komarov月坑形貌构造的分析。同时完成了以线性构造、环形构造以及多环盆地建造为主体要素的莫斯科盆地区域构造图的编制。在对莫斯科盆地的形貌与构造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探究该多环盆地区域的构造形成演化,为月球早期的构造演化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6.
以贵州省安龙县1∶50 000水文地质图幅为例,采用含水层探采井的水质、水量监测数据,分析不同含水层水资源赋存特征及其与水化学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含水层可分为纯碳酸盐岩管道含水层、非纯碳酸盐岩裂隙含水层、碎屑岩裂隙含水层、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4种类型,各含水层中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均以HCO-Ca?Mg型为主;(2)除非纯碳酸盐岩含水层探采井的降深与水体中Mg2+、HCO-3浓度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性(R2=-0.77/-0.74)外,其余离子浓度与钻井单位涌水量、降深的相关性均不显著,相关系数(R2)均小于0.3;(3)非纯碳酸盐岩含水层和松散岩类含水层的总矿化度(TDS)、总硬度(TH)含量均比纯碳酸盐岩含水层低5 mg?L-1以上,TDS、TH的高值区均集中于纯碳酸盐岩含水层中,而低值区则分布于松散岩类含水层。   相似文献   
187.
文章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系统的岩石学、岩石化学、稀土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藏北美多锑矿床容矿硅质岩的成因和大地构造环境。研究结果表明,美多锑矿容矿硅质岩以致密块状硅质岩为主;主元素化学组成表明,其形成时有大量陆源火山碎屑物质的介入;稀土元素组成及配分模式与热水硅质岩不同,显示其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硅质岩和凝灰岩均呈Ba、Sr、P、Ti明显亏损和Nb弱亏损的特点,类似于成熟大陆弧花岗岩。  相似文献   
188.
利用奇异交叉谱(SCSA)分析方法,提取1951~2002年夏季(6~8月)河北省降水和北半球2~3月500hPa高度场关键区相互作用的耦合周期信号及其分量序列年际和年代际时变特征。基于SCSA,重建耦合振荡分量序列(RCCS),并与自回归分析相结合,建立预测模型,对河北省夏季降水趋势进行预测试验。结果表明:2003年以后河北夏季降水将转入一个相对多雨阶段,若将此方案进一步完善,可望在业务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9.
刘新  王军  吴国雄 《大气科学》2007,31(3):389-399
利用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气候模式F-GOALS的大气谱分量SAMIL,设计了有、无欧亚地形的对比试验,并与NCEP/NCAR再分析资料进行比较,通过分析其流场、高度场、温度和涡度的差异,得到欧亚大陆地形对夏季大气环流场日变化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欧亚大陆地形对大气环流和气候日变化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地区。由于青藏高原上空大气对太阳辐射加热场的日变化最为敏感,随着日间加热场的增强,热力适应造成白天高原低层大气气旋性环流加深,相应地使周边地区向高原辐合增强,引起高原地区日间的上升运动更为强盛,而使大气高层反气旋环流增强,引起高原上空向外辐散气流增强。也就是地形效应在白天增强了高原“感热气泵”的效率,使其产生明显的日变化,随之带来高原及周边地区局地环流强烈的日变化。由于上升运动的日变化,引起高原南部地区降水的日变化,同时降水的增加正反馈于上升运动,使得上升运动在高原南部地区日变化尤为强烈。  相似文献   
190.
全国酸雨观测网未知水样考核结果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客观统计方法,整理分析了1992年以来全国酸雨观测站网的11次pH未知水样和2次电导率未知水样的考核结果。分析显示,采用稀释和pH调制的标准缓冲溶液作为pH未知水样,其测量偏差随pH标准值的变化不显著,历年的测量标准差均小于0.2pH单位。pH未知水样测量偏差的波动状况指示出观测台站仪器和人员的技术状态变化,对仪器更新、人员培训以及新业务规范的执行等业务建设和质量管理活动有显著的正面响应。对pH未知水样测量偏差的统计还显示,2001年后pH平均测量偏差出现负偏态分布特征,该特征在总体偏差较大时尤为明显,说明部分技术状态不良的台站往往容易出现较大的系统性负偏差。根据考核结果,按照世界气象组织(WMO)推荐的方法,计算除1992年外各次考核的pH值测量的修正绝对中值偏差为0.03~0.10pH单位,1992年和2006年电导率测量的修正绝对中值偏差为4%~5%。修正绝对中值偏差的逐年波动情况反映了全国酸雨观测网pH测量的总体偏差也明显地受台站技术状态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