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94篇
海洋学   2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南极冰盖的融化对全球海平面上升和气候环境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合成孔径雷达(SAR)用于划分南极冰盖冰川带及冻融探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南极半岛地区为例,基于C波段星载SAR影像进行南极冰盖冻融探测方法研究。通过对于南极冰盖干雪带、渗浸带和湿雪带的后向散射特征的分析,采用基于后向散射因子阈值的决策树分类划分冰盖冰川带。统计分析表明,冰川带后向散射因子分布并不集中,尤其是融化强烈时的湿雪带受融化程度影响很大,与干雪带相近而不能仅从后向散射因子数值区分。为将冰盖的冰川带分类,引入干雪带分布和海拔高度作为辅助信息,分别发展了两种决策树分类方法并比较分析,同时利用微波辐射计冰盖冻融探测结果和自动气象站数据做验证。结果表明利用双极化SAR数据的后向散射因子基于两种决策树分类都能够有效地划分冰川带并区分冻融状态,实现高分辨率的冰盖冻融探测。  相似文献   
202.
本文报道了黑龙江嘉荫和俄罗斯远东Kundur(昆杜尔)地区黑龙江杂岩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分析结果,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黑龙江杂岩的物质组成、形成时代、构造就位时间及物源。黑龙江嘉荫地区黑龙江杂岩中两个石榴石白云母石英片岩(13HYC28-1和13HYC29-1)原岩为流纹岩,其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85±1Ma和183±1Ma,应代表黑龙江杂岩中存在的中酸性火山岩原岩的形成时代;俄罗斯远东Kundur(昆杜尔)地区石榴石二云母片岩(14RF4-1)和白云母石英片岩(14RF5-1)碎屑锆石年龄频谱主要存在两个年龄区间:183~286Ma和420~525Ma,另外还有少量前寒武纪年龄。这些碎屑锆石年龄组合与佳木斯地块和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东缘发育的岩浆事件相对应,揭示其沉积物源应来自于这些火成岩。黑龙江杂岩碎屑锆石年龄数据中早侏罗世的最小峰期年龄(188Ma)代表了黑龙江杂岩原岩成岩时代的下限,结合区内177~165Ma的单矿物变质变形年龄,可以判定黑龙江杂岩的构造就位时间为早侏罗世晚期-中侏罗世。黑龙江杂岩的形成与就位过程揭示了东北亚陆缘早中生代的构造演化历史:中-晚三叠世(240~230Ma),牡丹江洋沿嘉荫-牡丹江断裂裂开并逐渐扩张,早侏罗世期间,古太平洋板块开始向欧亚大陆之下俯冲,受其影响,牡丹江洋俯冲并闭合于早侏罗世晚期-中侏罗世,最终导致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张广才岭地块碰撞拼合以及黑龙江杂岩的构造就位。  相似文献   
203.
许文良  王旖旎  王枫  唐杰  龙欣雨  董玉  李宇  张兴洲 《地质论评》2021,67(6):67112005-67112005
本文系统总结了东北亚陆缘晚古生代和中生代增生杂岩的构成与形成时代,并结合同时代火成岩组合及其时空变异以及沉积建造组合,重塑了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带的演变历史。结果表明: ① 位于佳木斯地块东缘的跃进山杂岩代表了二叠纪俯冲带,它是古亚洲洋构造体制的产物;② 侏罗纪增生杂岩代表了侏罗纪俯冲带,与陆缘同期钙碱性火成岩组合以及含煤建造一起,共同揭示了古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的开始;③ 侏罗纪增生杂岩中—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早期陆源碎屑岩物源的变化,与古地磁和生物学证据一起,共同揭示了古太平洋板块小角度斜向俯冲和东北亚陆缘走滑的构造属性,导致了低纬度侏罗纪增生杂岩向高纬度的推移;④ 白垩纪—古近纪增生杂岩与陆缘白垩纪—古近纪岩浆作用一起代表了该期俯冲带的存在,自早白垩世到晚白垩世再到古近纪岩浆作用范围向海沟方向的收缩,揭示了古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以及俯冲板片后撤(rollback)过程的发生,同时标志着东亚大地幔楔的形成;⑤古近纪晚期—新近纪早期日本海的打开,标志着现今太平洋板块俯冲带以及东北亚大地幔楔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4.
东昆仑地区是在经历晋宁、加里东、海西、印支等多期构造旋回之后形成的一个复合大陆造山带,其中包括多条重要的构造缝合带。近来,在东昆仑地区东段清水泉以西约15km的可可沙及其以南地区进行1∶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了一套镁铁-超镁铁质杂岩。对该镁铁-超镁铁质杂岩中的辉长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509.4±6.8)Ma(MSWD=1.4)的同位素年龄。该年龄与东昆中断裂附近的清水泉蛇绿岩的时代可以很好地对应起来,这为清水泉蛇绿岩带向西的延伸方向及东昆仑地区东段早古生代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年代学证据。  相似文献   
205.
采用恒界面池法研究了钠皂二-(2-乙基己基)磷酸(P204)萃取锂的动力学,考察了搅拌强度、界面面积、反应温度和反应物浓度等因素对锂萃取速率影响。通过搅拌强度、界面积和温度对萃取速率影响规律判别该萃取过程为扩散和界面化学反应共同控制,萃取过程表观活化能为19.95 kJ·mol-1。基于反应物浓度对萃取速率影响,确定初始萃取速率方程为[RLi, init= (0.0048±0.0007)?nLi+?nNaA],Li+与A-(P204阴离子)在界面处生成LiA的反应为萃取锂过程的决速步骤。  相似文献   
206.
乔秀夫  章雨旭 《地质学报》1997,71(3):202-211,T002
据层序地层,事件地层,生物地层和岩石地层研究,腮林忽洞群是白云鄂博群的一部分。于腮 林忽洞群下部层位的岩石切片中首次发现三叶虫屑,并首次分离出奥陶系疑源类及几丁虫化石;于上部层位首次识别出碳酸盐震积岩组及顶部巨型微晶丘。  相似文献   
207.
双数据通道是西门子Somatom Plus全身CT的采样系统中采用的一项新技术,它实现了积分的间隔时间为零,确保了积分在时间上的连续性。本文简要介绍了西门子Somatom Plus全身的CT的双数据通道原理。  相似文献   
208.
1995年中国金分析测定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1995年国内金分析的最新进展,内容涉及含金试的加工及处理,金的分离富集方法和金的各种测定方法,引文94篇。  相似文献   
209.
当你步入湖北省气象局,在绿荫掩映下的工作生活区里漫步,为环境的优雅所陶醉的时候;当你在计算机密布的天气预报会商室里参观,为领略到时代科技的前沿而兴奋的时候,你也许不会想到,十几年前,这里曾经房屋低矮,环境较差。而今气象工作在湖北这个农业大省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湖北省气象局也多次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和中国气象局评为“防汛抗灾先进集体”,并在1996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系统”、“省级最佳文明单位”的荣誉称号,在全国气象部门第一家实现了文明  相似文献   
210.
江水倒灌污染的水文地球化学分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哈尔滨市松花江污染为例,通过室内模拟槽,研究了江水倒灌过程中的水文地球化学分带(与电子转移、质子转移有关的水文地球化学分带),得出在江水渗透补给地下水的过渡带中,与电子转移有关的氧化还原分带依次分为HS-强还原带、Fe2 还原带、NO2-弱还原带、有O2氧化带;与质子转移有关的分带有CODCr优势带和HCO3-优势带。两种不同类型的水文地球化学分带有机联系、相互作用,并严格控制着钙镁和氮元素等污染组分的迁移过程,从而为实际条件下江水倒灌污染机理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