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11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未成熟有机质与铅锌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熟有机质与铅锌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卢家烂(中国科学院广州地质新技术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未成熟有机质,铅锌元素,实验地球化学生物有机质在金属成矿作甩中的研究已受到广泛重视,近年来几达炽热程度。人们试图通过沉积改造或沉积变质金属矿床中残存有...  相似文献   
162.
太原东山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早期地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太原东山本溪组、太原组发育特征、腕足动物和Ting类地层分布的研究,论述了石炭、二叠系间界线位置,认为腕足动物的大繁盛和Ting类Chalaroschwagerina的出现与Pseudoschwa-gerina的出现近于同时,对没有发现Pseudoschwagerina的地区,以腕足动物的大繁盛和Chalaroschwagerina的出现作为二叠纪开始的辅助生物标志是可靠的。太原东山石炭二叠系界线划于涧道沟灰岩之底,太原组时3代属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早期。  相似文献   
163.
金强  信荃麟 《沉积学报》1994,12(4):118-123
在东濮凹陷东南部的盆地构造岩相带分析中,发现单断式盆地有三种对沉积体系、油气分布及盆地本身演化具有控制作用的正断层:犁式边界断层、箕式边界断层和多米诺式断层。它们分别形成了犁式河湖充填模式、箕式扇体充填模式和多米诺式三角洲-重力流充填模式;前者制约着生油洼陷的发育和盆地的生油潜力,后两者主要控制着油气聚集区的发育。  相似文献   
164.
张霞娟  林守麟 《岩矿测试》1990,9(3):213-216
本文研究了用流动注射-光度法测定硅酸盐岩石中硅的实验条件,建立了一个可靠的测定高含量硅的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良好。对标准参考岩石样品分析结果与推荐值吻合。  相似文献   
165.
本方案用现有气象台站网的观测资料,先通过有限元和一次曲面拟合方法加密内插和插补资料,再用逐步订正客观分析方法分析中尺度网格要素场。该方案与天气学经验分析的结果比较一致,比直接使用逐步订正法计算的结果更合理,而且用一次曲面拟合方法插补近海资料比用有限元方法内插较为优越。  相似文献   
166.
本文应用地质、地震和测井信息,研究了惠西火山岩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论述了惠西第三纪火山岩岩类和岩相,阐明了火山岩的岩石与电性关系、地震反射结构及第三纪火山岩的发育和分布。讨论了火山活动在油气藏形成中的四种作用,认为火山活动对油气的形成主要不是破坏作用,反而是一种有利因素,它有利于有机物质的堆积和向烃类转化。火山岩可以作为储油层和盖层,可以起同沉积背斜作用。提出了火山岩油气藏形成的先决条件、重要因素及其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67.
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广泛发育的中生代中酸性岩浆岩中多处发现了暗色包体,被认为是大规模壳幔相互作用和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本文获得了浙东新昌地区小将岩体的花岗岩及暗色闪长质包体的锆石U-Pb年代学和和地球化学新结果。锆石U-Pb定年表明寄主花岗岩(121.1±0.9Ma)与暗色闪长质包体(117.6±1.0Ma)近于同期形成于早白垩纪。寄主花岗岩为高硅、富碱、富钾、准铝质或弱过铝质的钙碱性花岗岩,具有较强的铕负异常(δEu=0.23~0.30)和Sr、Ba、P和Ti等元素的亏损,属于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暗色闪长质包体具有重稀土亏损的特征,与寄主花岗岩在主量和微量元素上呈现混合作用趋势。小将岩体的上述特征与浙东晚中生代和福建沿海同期的岩浆岩特征一致,它们可能都是在早白垩纪伸展构造背景下,起源于俯冲交代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产生的基性岩浆或者演化为闪长质成分,并与壳源花岗质岩浆发生混合作用的结果。本文研究为浙东及浙闽沿海地区晚中生代壳-幔作用和岩浆混合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8.
169.
170.
东秦岭二郎坪地体银金多金属矿床成矿环境与找矿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矿产资源评价与综合研究成果显示,东秦岭二郎坪地体蕴含有很大的银金多金属矿产资源潜力,其矿床类型主要有3种;构造蚀变岩型银金多金属矿床,块状硫化物型铜锌矿床和破碎带蚀变岩-石英脉型金矿床。新发现的银洞沟大型银矿床,具有矿脉延伸长、延深大、矿石品位富、共生组分多的矿化特征,揭示内乡北部地区是东秦岭地区进一步找银最有远景的矿化集中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