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88篇
测绘学   66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67篇
地质学   258篇
海洋学   49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4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正2003年10月,考古人员在沅陵县境内,发现一枚官印——"元陵",他们认为这是战国甚至更早时期的官印。由此,不少学者认为,沅陵之名应源自"元陵"。《湖南日报》记者文热心、肖军发表《"元陵"探秘》文,对此作了深入报道。实际上,"元陵"一词在唐代就有记载。在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一座坛山上,建有唐代宗李豫的陵墓。《旧唐书·德宗纪上》载:"已酉,葬代宗于元陵。"这里写的"元陵",不是地名,意指"第一座坟"。"陵"者,丘也,也称大土堆。《诗经·小雅》称之为"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古代君王的坟墓"高大若山",称为"陵"。  相似文献   
82.
湖南"三湘"之一的潇湘,源于永州。永州,又称零陵——现为永州市下辖的二区之一,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南岭通衢"之称。多数人知道永州,当源于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永州八记》等名篇,尤其是《捕蛇者说》之开头"永州之野产异蛇",黄口小儿皆能背诵。柳宗元被贬永州10年,写了近500篇文章,多与永州有关。其他诸如北宋欧阳修的"画图曾识零陵郡,今日方知画不如”,南宋陆游的“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都是吟咏永州的千古名句。可以说,不管是永州,还是零陵,都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83.
A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grazing pressure of heterotrophic nanoflagellates(HNF) on bacteria assemblages in the Yellow Sea Cold Water Mass(YSCWM) area in October, 2006.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NF abundance ranges from 303 to 1 388 mL-1, with a mean of 884 mL-1. The HNF biomass is equivalent to 10.6%–115.6% of that of the bacteria. The maximum abundance of the HNF generally occurred in the upper 30 m water layer, with a vert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surface layer abundance greater than middle layer abundance, then bottom layer abundance. The hydrological data show that the YSCWM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the study area, typically 40 m beneath the surface. A weak correlation is found between the abundances of HNF and bacteria in both the YSCWM and its above water layer. One-way ANOVA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abundance of HNF and bacteria differs between inside the YSCWM and in the above water mass. The ingestion rates of the HNF on bacteria was 8.02±3.43 h-1 in average. The grazing rate only represented 22.75%±6.91% of bacterial biomass or 6.55%+4.24% of bacterial production, implying that the HNF grazing was not the major factor contributing to the bacterial loss in the YSCWM areas.  相似文献   
84.
85.
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测绘事业大体经历了恢复发展、停滞徘徊、全面振兴和改革崛起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86.
87.
88.
为了研究靖远大厚度黄土在浸水条件下的水分入渗规律和自重湿陷变形特征,在中兰铁路沿线的靖远北站黄土自重湿陷场地进行了不打注水孔的现场浸水试验,监测并分析了地表及地下湿陷变形、试坑周围裂缝、含水率和土中竖向应力变化情况,对水分扩散规律、自重湿陷特性和土中竖向应力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地区修正系数β0值和浸润角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体积含水率变化分为浸水稳定(2个)、快速增加(1个)和缓慢增加(1个)共4个阶段;浸水过程中,水分在21m处竖向入渗加快、径向扩散减缓,湿润峰最终形态呈现为椭圆状。根据探井和钻孔含水率测试结果,推算出浸润角最大为41°。该场地黄土自重湿陷过程历经剧烈湿陷、缓慢湿陷和固结稳定3个阶段。试验结束时共计发展了13圈环状裂缝,裂缝最远处距试坑边缘26m。根据室内试验和现场测试结果,建议地区修正系数沿土层深度进行修正,0~10m内β0值取1.05,10~27 m内β0值取0.95。在地表至21 m深度范围内,地基土浸水饱和且湿陷充分,土中竖向应力沿深度呈线性增加,土中竖向应力接近饱和自重应力,21m以下的地基土未能充分湿陷,土中竖向应力逐渐减小。该研究成果可应用于中兰铁路...  相似文献   
89.
针对传统电渗法治理淤泥质土过程中排水效率低且治理后土体不均匀等问题,从改变软黏土颗粒自身持水特性角度出发,提出采用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APAM)联合电渗法治理淤泥质土的思路。利用自制的一维电渗固结试验装置,探究絮凝−电渗法联合作用机制以及不同絮凝剂掺入比对电渗排水加固效果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电渗法相比较,絮凝剂 APAM 的掺入减少了软黏土颗粒表面的结合水膜厚度,使得淤泥质土的前期电渗排水速率和累计排水量显著提升,从而降低了电渗法的平均能耗系数;同时,絮凝剂高分子长链的“吸附架桥”作用增强了土颗粒的黏结力和絮凝沉积效果,有效缓解了电渗过程中细小黏粒迁移集聚而造成的阴极淤堵问题;治理后淤泥质土的抗剪强度大幅增高,土体的均匀性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且当絮凝剂 APAM 掺入比为 0.30% 时,土体的电渗排水固结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0.
本文旨在探讨金属元素的理化性质和其地壳丰度(CA)的分布规律。利用相关性分析和集对分析研究了金属的理化性质和其地壳丰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金属元素21种理化参数与地壳丰度之间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10种理化参数和地壳丰度显著相关(P≤0.05),包括共价指数(X2mr)、原子密度(ρ)、原子序数(AN)、原子量(AW)、有效核电荷(Z*)、电负性(Xm)、软指数(σp)、电子亲和能(EA)、极化力(Z*2/r)和电化学势(ΔE0)。集对分析进一步表明:X2mr,ρ,Z*和Xm与log(CA)之间趋同性较好,支持了相关分析的结论。研究结果暗示金属的理化性质与地壳丰度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关系,这为地球演化成因、元素丰度演变规律提供了新证据,对岩石、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