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向水体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短小芽孢杆菌CGMCC 1004(Bacillus pumilus)和胶红酵母菌CGMCC 1013(Rhodotorula mucilaginosa)以研究凡纳滨对虾(Litoenaeus vannamei)体长、体质量、存活率、胃蛋白酶、肝胰腺淀粉酶和肝胰腺脂肪酶的影响,以及需钠弧菌(Vibrio natriegens)的感染效果.结果表明:向水体中添加104CFU/mL短小芽孢杆菌能提高对虾体长、存活率,但结果不显著,但对体质量增长率具有显著提高作用;水体中添加104CFU/mL短小芽孢杆菌对提高需钠弧菌感染后对虾成活率有一定的提高作用;水体中添加104CFU/mL短小芽孢杆菌能显著提高胃蛋白酶活性,但是对肝胰腺淀粉酶活性有一定抑制作用;添加复合菌剂比添加单一菌种的作用要好;亦证明了向水体中添加细菌的方式对凡纳滨对虾的体长、体质量、存活率以及水质指标影响比较小,但是对消化酶具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32.
向水体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短小芽孢杆菌CGMCC1004(Bacillus pumilus)和胶红酵母菌CGMCC1013(Rhodotorula mucilaginosa)以研究凡纳滨对虾(Litoenaeus vapznamei)体长、体质量、存活率、胃蛋白酶、肝胰腺淀粉酶和肝胰腺脂肪酶的影响,以及需钠弧菌(Vibrio natriegens)的感染效果。结果表明:向水体中添加10^4CFU/mL短小芽孢杆菌能提高对虾体长、存活率,但结果不显著,但对体质量增长率具有显著提高作用;水体中添加10^4CFU/mL短小芽孢杆菌对提高需钠弧菌感染后对虾成活率有一定的提高作用;水体中添加10^4CFU/mL短小芽孢杆菌能显著提高胃蛋白酶活性,但是对肝胰腺淀粉酶活性有一定抑制作用;添加复合菌剂比添加单一菌种的作用要好;亦证明了向水体中添加细菌的方式对凡纳滨对虾的体长、体质量、存活率以及水质指标影响比较小,但是对消化酶具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33.
对臭氧总残留氧化物(TRO)常用3种检测方法(碘化钾-N,N-二乙基-1,4-苯二胺(KI-DPD)分光光度法、硼酸碘化钾(H3BO3-KI)比色法、靛蓝二磺酸钠(IDS)分光光度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0~0.5 mg/L的TRO浓度范围内,KI-DPD分光光度法和H3BO3-KI比色法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分别为0.040 mg/L和0.034 mg/L,并且这两种测定方法的准确性和重复性较佳,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0%,低于传统碘量法;而IDS分光光度法只有在高浓度臭氧海水样品(0.6~1.2 mg/L)检测时,RSD才小于5.0%,且测定浓度明显低于另外两种方法。故对于海水养殖水体中的TRO检测,KI-DPD分光光度法和H3BO3-KI比色法均准确有效,并且H3BO3-KI比色法在检测操作上更为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34.
采用现场测定方法 ,研究了硬壳蛤稚贝野外中间培育的适宜初始规格以及直接底播、袋中加砂底播、袋中加砂笼养和袋中无砂笼养 4种野外培育模式的效果。结果表明 ,硬壳蛤稚贝进行野外中间培育的适宜规格为壳长大于 2— 4mm。在 4种培育模式中 ,直接底播和袋中加砂底播模式效果比较理想。直接底播的稚贝 ( 30 0 0粒 /m2 )经过 2 8天便可由壳长2 .62mm长到 9.47mm ,达到播种规格 ;经过 62天的培育可以长到 1 7.5 1mm ,成活率可达83.3%。利用袋中加砂底播模式培育的稚贝生长速度略低于直接底播的稚贝 ,但成活率略高于直接底播的稚贝 ,可达到 89.8%— 94.5 %。与上述两种培育模式相比 ,袋中加砂笼养和袋中无砂笼养模式培育的稚贝生长速度较慢 ,其中以袋中无砂笼养模式培育的稚贝生长速度最慢 ,成活率最低。在这两种培育模式中 ,下层稚贝生长最慢 ,其次为中层稚贝 ,再次为上层稚贝  相似文献   
35.
为研究不同规格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的排氨率变化特征和代谢产物对养殖水质的影响,于鲍摄食后的3、6、9、12、18、24 h时取水样对主要水质因子的变化情况进行测定,并根据总氨氮(TAN)浓度计算各规格组鲍的排氨率。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鲍体质量的增加,TAN浓度也随之增加(P0.05),大规格组和小规格组中TAN浓度均在9 h时出现第一个波峰。大、中、小规格组鲍的单位体质量排氨率最大值依次为16.79、29.96、48.56μg/(g·h)。且小规格组鲍的排氨率显著高于大、中等规格组(P0.05),各规格组中的NO_2~–-N和PO_4~(3–_-P浓度均在24 h时达到最大值,且除0 h外,大规格组中的NO_2~–-N和PO43–-P浓度均显著高于中、小规格组(P0.05)。9 h时,大规格组中的NO_3~–-N浓度达到最大值,而中等规格组则在24 h时达到最大值。18 h时,中等规格和小规格组COD均达到最大值,而大规格组则是在24 h时浓度达到最大。因此,基于皱纹盘鲍的排氨率变化特征和TAN等在水体中的累积情况,可以预测水质变化规律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换水等相关操作,对促进养殖生物健康生长、降低病害发生风险、提高养殖效益等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6.
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是引起疖疮病的典型致病细菌,几乎可以侵染所有的鲑科(Aeromonas)鱼类,为水产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通过电击转化法将原核表达载体p GFPuv成功导入杀鲑气单胞菌C4菌株(AS-C4)中,获得了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杀鲑气单胞菌菌株AS-C4~(GFP)。AS-C4~(GFP)菌株在氨苄青霉素抗性平板上生长良好,并在紫外光下激发出较强的绿色荧光。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菌体和PCR检测gfp和杀鲑气单胞菌vap A基因,表明gfp基因已经成功导入AS-C4中。用AS-C4~(GFP)人工感染大西洋鲑(Salmo salar),从死亡鱼的脾脏、肝脏、肾脏中均能分离出AS-C4~(GFP),AS-C4~(GFP)在脾脏中最多。AS-C4~(GFP)具有特异性和可视性,为研究杀鲑气单胞菌对大西洋鲑的侵染途径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37.
光作为一个复杂的环境因子,对鱼类的存活、摄食、生长及视觉均产重要影响。为了探究LED光谱对许氏平鲉(Sebastods schlegelii)视网膜结构和视网膜各层细胞数目与厚度的影响,本文选取1 000尾许氏平鲉幼鱼(体质量为38.80±0.43 g、体长为10.20±0.17 cm)分别养殖在5种光谱下(蓝光(λ450 nm)、绿光(λ525 nm)、黄光(λ590 nm)、白光(λ460 nm)、红光(λ630 nm)),其中白光组为对照组,其余4组为处理组。经过为期60 d的处理后,分别对各组的视网膜进行取样观察。结果表明:不同的LED光谱对许氏平鲉的视网膜结构未产生影响,但各个光谱下视网膜细胞数目略有差别,在5种不同光谱条件下,在单位面积(100μm×100μm)内,蓝光组内网层细胞数量(24.33±2.08)显著低于白光组(P<0.05);红光组外核层细胞数量(33.33±3.51)显著低于除白光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通过对比各个光谱下视网膜各层细胞数量可得,蓝光组与红光组数量最少,其他各层差异不大。综上所述,饲养于不同光谱处理组的许氏平鲉幼鱼的视网膜...  相似文献   
38.
大多数海水鱼类靠视觉器官识别并捕捉饵料,光强对其视觉器官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39.
有机磷酸酯(OPEs)已广泛应用于阻燃剂和增塑剂,但由于其具有较高毒性、难降解和远距离迁移等特点,从而引发的一系列海洋环境问题也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基于国内外海水和沉积物中OPEs的最新研究数据,分析了海水和海洋沉积物中OPEs的分析检测技术、迁移转化、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等,并针对当前研究的不足进行了讨论和展望。通过本文总结发现,海水中OPEs主要来自河流输入和大气沉降的输送,且浓度分布特征表现为表层高于底层,三种氯代有机磷酸酯[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磷酸三氯丙酯(TCPP)和磷酸三(1, 3-二氯-2-丙基)酯(TDCPP)]是海水中OPEs的主要组分;海洋沉积物中OPEs的含量分布表现出港湾、近岸海域和沿岸城市经济发达区域较高的趋势,其主要组分存在差异,受辛醇-水分配系数(lg Kow)和总有机碳(TOC)两个因素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0.
光周期是鱼类季节性繁殖最可靠的环境信号。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是一种春季产卵鱼类, 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为了探究光周期调控对红鳍东方鲀成熟产卵时间的影响, 在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开展了本研究。将90尾亲鱼随机分配至加速组和自然组。自然组亲鱼在3月产卵, 而加速组亲鱼在1月产卵, 最早产卵时间提前约2个月。结果表明, 加速光周期季节变化速率能够促进红鳍东方鲀性腺成熟。光周期调控方法能够应用于红鳍东方鲀全年繁殖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