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67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83篇
地质学   127篇
海洋学   4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A 605 bp section of mitochondrial 16S rRNA gene from Paralichthys olivaceus, Pseudorhombus cinnamomeus, Psetta maxima and Kareius bicoloratus, which represent 3 families of Order Pleuronectiformes was amplified by PCR and sequenced to show the molecular systematics of Pleuronectiformes for comparison with related gene sequences of other 6 flatfish downloaded from GenBank. Phylogenetic analysis based on genetic distance from related gene sequences of 10 flatfish showed that this method was ideal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cies, genera and families. Phylogenetic trees set-up is based on neighbor-joining, maximum parsimony and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s that accords to the general rule of Pleuronectiformes evolution. But they also resulted in some confusion. Unlike data from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P olivaceus clustered with K.bicoloratus, but P cinnamomeus did not cluster with t3. olivaceus, which is worth further studying.  相似文献   
182.
周煜林  张学民  刘静  熊攀  欧阳新艳 《地震》2021,41(3):157-170
使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和美国喷气动力实验室的GPS TEC数据,通过滑动四分位法,对2019年8月2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南部海域6.8级地震进行分析,研究印度尼西亚地震与四川及周边地区TEC异常的关联性.基于对四川及周边地区以及全球TEC的监测,我们发现在2019年7月25日(震前一周),印度尼西亚地震震源区及其北半球的磁共轭区域曾发生不同程度的TEC异常扰动现象.结合2011-2019年四川及周边地区GPS TEC数据与印尼6.0级以上地震目录统计分析发现,大部分印尼6.0级以上地震会在四川及周边地区出现TEC异常扰动现象.在时间上,异常集中在震前10 d至震后4 d的范围内,主要发生在地方时6:00-11:00,在7:00(LT)和10:00(LT)两个时刻形成两个峰值,而在夜间出现相关的异常最少;在空间上,在四川地区存在TEC异常的印尼强震集中在印尼西侧,印尼西侧与四川地区TEC异常表现出良好的关联性,且TEC异常扰动现象面积约为32×104 km2,异常面积巨大,易于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四川及周边地区TEC异常与印尼6.0级以上强震具有很好的时空关联性,结合全球TEC异常分布可以对印尼地区地震监测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3.
细根的净生长与周转在城市绿地地下碳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微根管法与土钻法相结合,对福建省福州市市区内城市绿地细根生长死亡及其净生产量的季节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片林与城市草坪的细根生长死亡的季节动态明显,且季节动态模式相似。2)气温和降水因子对于城市片林和草坪的细根生长量及死亡量的影响不同。细根的死亡除了与气温、降水等因子有关之外,还与其他因子密切联系。3)城市片林与城市草坪的细根净生产量的季节动态有所不同,且片林的细根年净生产量大于草坪。4)城市片林和草坪的细根年净生产量小于天然森林和天然草原,这可能与人为管理措施的影响以及不同研究方法的偏差有关。  相似文献   
184.
两种叶面积指数动态模拟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宁夏灌区春小麦叶面积指数( Leaf Area Index,LAI)动态模拟的最佳方法,根据宁夏灌区典型农业试验观测站春小麦LAI的大田观测数据,分别运用农业气象学和遥感反演等方法模拟春小麦LAI的动态变化,并对两种方法的模拟精度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运用分段函数(三叶至抽穗期运用遥感反演法,抽穗至乳熟期...  相似文献   
185.
王鹏  刘静  孙杰  张智慧  许强  文力  孟庆岭 《地质通报》2013,32(4):538-562
5·12汶川Mw7.9级地震为罕见的、地壳尺度位移配分于多条平行断裂的板内逆冲走滑型地震。在2条北东走向、近平行的主要地表破裂间,发育北西走向的小鱼洞地表破裂。介绍了对小鱼洞北西向地表破裂的精细填图。小鱼洞地表破裂空间上位于灌县-江油与映秀-北川断裂间,全长约8km,总体走向310°,为南西盘抬升、逆冲兼具左旋走滑性质。地表破裂在南东端走向变化较大,从300~310°变为南北向,并与灌县-江油地表破裂带的磁峰段相连。小鱼洞地表破裂的垂向位错自北西往南东方向递减,北西端陡坎高度最大3.4m,南东端则小于0.2m,衰减梯度约为0.5m/km。左旋走滑位移测量点较少,集中在中段的小鱼洞镇附近,所测最大左旋走滑位移约为2.2m,一般走滑位错与同处垂直位错具有同步变化的特征。小鱼洞断裂近地表的倾角较缓,为30°±15°。结合已有地貌、地球物理和地质研究结果,提出小鱼洞断裂是向下与灌县-江油断裂交会的侧向断坡,位于映秀-北川断裂中南段间的断面倾角差异的撕裂部位,连接映秀-北川和灌县-江油断裂。在运动学上,认为小鱼洞断裂是以斜向断坡为几何形态的撕裂断裂,调节了北东走向的主断裂的运动学横向差异。小鱼洞断裂上的同震位移矢量与N70°、80°E的区域主压应力场方向匹配。这一方向与龙门山高原边界斜交。  相似文献   
186.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如何实现不同投影方式、不同椭球参数、不同坐标单位的多源化空间数据流畅无缝集成与融合,成为GIS软件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方向。通过对地图投影变换算法的分析,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大比例尺数字地图的通用地图投影变换算法。  相似文献   
187.
福州城市森林凋落物动态及其归还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11月q011年10月,通过对福建省福州市区江滨公园内番石榴、南洋杉和黄花槐3种人工林的凋落物动态及其归还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番石榴、南洋杉凋落物量在4月和9月出现凋落高峰,而黄花槐凋落物量在4月和8月出现凋落高峰;亚热带城市森林凋落高峰主要受降水量、气温和人为因子共同影响;黄花槐、番石榴和南洋杉年凋落物量分别为6030.11±422.17、9701.21±657.30和8662.58±291.12kg·hm^-2·a^-1,黄花槐、番石榴和南洋杉凋落物碳含量在40.9—41.5%,凋落物c归还量分别为2466.31±175.20、4026.00±270.81和3568.98±119.07kg·hm^-2;树种和林分密度是各林分凋落物年归还量差异的主要原因,而单株凋落物年归还量主要受林分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8.
2005年3月28日苏门答腊8.6级地震前的电离层扰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5年3月28日苏门答腊发生8.6级地震,通过分析处在地磁活动平静期的震前15天的数据,发现3月20、22、23和28日在赤道区域多个参量上出现电离层扰动,如电场和等离子体参量,认为这些电离层扰动可能与本次强震有关.震前电子密度异常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在原来的峰值变化区电子密度单调增加,幅度超过1σ,如3月20日和28日的异常;另外一种是改变了原来在赤道区的单峰变化形态,而呈现了双峰值和赤道谷值的变化形态,如3月22日和23日的扰动.分析结果显示,这两种形态的电子密度扰动都分布在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内,经度上跨越100°,纬度范围30°,显示了比较长的异常持续时间和全球变化特性.VLF频段电场频谱的数据分析表明双峰形态的扰动不是磁共轭效应.同时低频电场扰动相对电子密度而言集中在一个相对小范围内,当Ne单调上升时,电场扰动却只出现在离震中最近的轨道上.分析认为震源产生的电场信号直接传播进入电离层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它可以通过岩石层-大气层-电离层圈层耦合机制造成电离层扰动.结合离子成分及其变化形态的分析,震前氧离子变化形态与氢、氦离子的形态相反,这与其他地震前的电离层异常扰动形态是类似的.综合分析认为,对于与地震相关的电离层异常的识别需要结合多个观测参量的联合分析.  相似文献   
189.
为了满足岩性勘探的需要,苏里格地区开展了高密度地震采集方法.采集技术的进步极大的提高了地震记录的品质,同时对开展以岩性预测为目标的保幅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叠前去噪作为室内去噪处理的主战场,在保幅处理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针对苏里格地区地震资料干扰波类型多、背景噪音强的特点,采用多域多方法联合去噪思路,对叠前地震数据上的噪声采用分频压制线性及异常强能量干扰、自适应单频波衰减及高精度反假频去除多次波等保幅去噪方法.在提高信噪比的同时,达到保幅处理效果,提高了处理结果的可靠性,使钻井成功率大大提高,从而大幅度提高了苏里格气田的经济效益.该技术系列对国内其它低孔低渗致密砂岩油气藏研究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