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73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102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01.
1950-2008年黄河入海水沙变化(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sed on hydrological data observed at Lijin gauging station from 1950 to 2008, the temporal changes of water discharge and sediment load of the Yellow River into the sea were analyzed by the wavelet analysis, and their impacts on the estuary were investigated in different periods based on the measured coastline and bathymetry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re were three significant periodicities, i.e. annual (0.5-1.0-year), internnual (3.0-6.5-year) and decadal (10.1-14.2-year), in the variations of w...  相似文献   
102.
近60 年黄河入海水沙多尺度变化及其对河口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锋  陈沈良  彭俊  陈广泉 《地理学报》2011,66(3):313-323
基于1950-2008 年利津站月均径流量和输沙量的时间序列资料,采用小波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河入海水沙多尺度变化,并结合不同年份的黄河口岸线和口门地形资料分析了水沙变化对河口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入海水沙具有3 个不同时间尺度的显著周期变化,其与厄尔尼诺事件有关,不同尺度下的入海水沙丰枯变化不同;受流域降水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入海水沙长期呈减少趋势,并具有阶段变化的特征;入海水沙变化深刻影响着河口演变,不同时期行水河口的岸线延伸速率与河口来沙量有关,亿t 泥沙岸线延伸量与来沙系数显著相关,自1976 年清水沟流路入海以来,河口水下三角洲表现为淤积,淤积程度与入海水沙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3.
以岷江支流白沙河和涪江支流湔江为例,探讨了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龙门山地区河流形态的变化及其可能的长期构造地貌效应。研究表明,2008年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穿越河流形成裂点(跌水),地震触发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致使河流形态及河流水动力条件随之发生变化。河流同震裂点在震后迅速消失,部分河段出现“裁弯取直”的趋势,这可能与河流中激增的沉积通量有关。随着周期性大地震的复发,河流的沉积-侵蚀过程会不断改变,伴随着震间活动断裂持续的构造变形,龙门山河流形态可能会发生快速变化。   相似文献   
104.
新疆阿尔泰南缘克因布拉克铜锌矿区出露大面积花岗岩,岩性主要为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和英云闪长岩,矿体赋存于二长花岗岩与上志留统-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外接触带中。室内显微镜下鉴定二长花岗岩发育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2种岩相。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硅、高碱、贫钠富钾、准铝质-过铝质的特点;微量元素特征表现为Rb、Th、K、Ce、Nd、Tb富集,Ba、Nb、Sr、Ti强烈亏损;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相对富集的右倾型,具有稀土总量中等及中等负铕异常的特点。这些特征表明该花岗岩属于高钾钙碱性准铝质-过铝质S型。岩石的ISr(t)值为0.703 039~0.705 729,εNd(t)值相对较低,多数为近于0的负值,T2DM两阶段模式年龄集中在1.145~1.194 Ga。岩石可能由中元古界富含黑云母的变质砂岩或正变质岩和少量幔源物质在较低压力条件下熔融形成,源区有斜长石的残留。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区花岗岩具有良好的含矿性,其矿床形成于后碰撞的伸展环境,成矿作用与二长花岗岩的岩浆期后热液有关。  相似文献   
105.
为进一步研究帕米尔东北缘晚新生代演化特征,在塔里木盆地西部英吉沙背斜上新世地层中采集了11个采点共111块古地磁样品.对样品进行系统热退磁测定,揭示了一组高温特征剩磁分量,获得了采样剖面的上新世古地磁极.特征剩磁方向为:Dg=342.4°,Ig=59.2°,κg=32.3,α95=8.6°;Ds=352.4°,Is=49.9°,κs=59.1,α95=6.3°,相对应的古地磁极位置为:79.7°N,295.9°E,dp=5.6°,dm=8.4°,α95=6.9°.这一高温分量通过了倒转检验,代表了研究区上新世时期的原生特征剩磁.通过对英吉沙背斜周缘断裂及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分析,结合其地貌特征、GPS数据,认为英吉沙背斜在开始形成至今经历了明显的逆时针构造旋转,该旋转同晚新生代以来帕米尔东北缘喀什凹陷发生刚性构造旋转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6.
矿浆型铁矿的氧同位素判别标志:以宁芜玢岩铁矿为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延河  段超  韩丹  刘锋  万德芳  王成玉 《岩石学报》2017,33(11):3411-3421
自然界是否存在矿浆型铁矿以及如何判别矿浆型铁矿是地质学家争论探索了几十年的问题。大量地质现象和实验研究证实,中酸性岩浆在高氧逸度、富磷等挥发分和助熔剂的条件下,硅酸盐熔体与铁氧化物熔体之间可以发生液态不混熔,熔离出富铁氧化物熔体或富铁岩浆。但有些学者认为实验无法直接一次性熔离出高品位铁矿浆,因此不存在矿浆型铁矿。实际上,高品位富铁矿浆可能是经过多次熔离富集形成的,而非一次简单熔离完成;磁铁矿中钛含量偏低,可能与矿浆型铁矿遭受后期热液改造、钛大量丢失有关,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智利拉科铁矿。长江中下游玢岩铁矿是我国重要铁矿资源类型,其中是否发育矿浆型铁矿也一直存在激烈争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议,本文将铁矿浆限定为由岩浆熔离形成的铁氧化物浓度30%的富铁熔体,由铁矿浆演化形成的铁矿床称为矿浆型铁矿。根据宁芜成矿岩体中锆石的钛温度计确定了岩浆的温度,根据锆石的氧同位素组成及磁铁矿与锆石之间的氧同位素分馏方程,计算出岩浆温度下直接从熔体中熔离出来的磁铁矿的δ~(18)O_(Mt)值为4.2‰。据此建立了宁芜玢岩铁矿中矿浆型铁矿的氧同位素判别标志,如果矿体中磁铁矿的δ~(18)O_(Mt)≥4.0‰,则为矿浆型铁矿,否则为热液型或浆-液过渡型铁矿。判别结果表明,钟姑山矿田矿浆型和热液型矿体同时存在,梅山铁矿介于矿浆型-热液型之间,而凹山矿田铁矿则为热液型,与野外观测及前人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7.
刘锋 《地理教学》1997,(2):43-43
说起路南石林,几乎是无人不知,可要说到云南的彩色沙林,所知者可能就少之又少了。这一近年来才发现的罕见的自然景观,必将随着人们的逐步了解而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08.
煤层气钻井要求泥浆具有保护目的层和护壁堵漏的功能。本文是对安阳5口煤层气试验开发井泥浆工艺技术的总结。  相似文献   
109.
利用柳州市城市暴雨渍涝气象预警系统,对2005年6月20日柳州市出现了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城市渍涝灾害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强的渍涝动态监测和预报能力,对拓展城市灾害预报服务领域,提高城市暴雨渍涝灾害监测、预报、灾害风险评估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0.
新疆阿舍勒VMS型铜锌矿位于阿尔泰造山带西南缘的阿舍勒盆地,额尔齐斯深断裂的次级玛尔卡库里大断裂带以北,矿床赋存于下—中泥盆统阿舍勒组火山岩系中。矿床在主成矿期喷流-沉积阶段形成之后,遭受岩浆热液叠加、剪切变形作用改造以及表生氧化作用。片理、拉伸线理、S-C面理、旋转碎斑、黄铁矿不对称压力影、流劈理、石英带状消光及扭裂等剪切变形构造在矿区普遍发育。本文通过对脆-韧性剪切作用形成绢云母的40Ar/39Ar同位素测年获得等时线年龄和坪年龄分别为(251.6±2.9)Ma和(251.2±1.6)Ma,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从而限定矿区脆韧性剪切带形成时间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为额尔齐斯断裂区域大规模剪切-走滑活动后的局部剪切运动。阿舍勒铜矿主成矿期形成于早泥盆世末期—中泥盆世,晚二叠世—早三叠世韧性剪切变形对矿床具有一定的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