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37篇
海洋学   26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大别-苏鲁造山带不同岩片(块)经历了不同的褶皱变形.榴辉岩块(或透镜体)和硬玉石英岩片经历了高压-超高压背景下的两幕褶皱变形之后,在区域性第一幕变形期间主要发生透镜化为主,后期与围岩共同经历紧闭同斜第二幕褶皱.而其它岩片主要经历了现今野外可见的区域性三幕褶皱,其中区域性第一幕褶皱为片内残留褶皱,在斜长角闪岩透镜体中多见,宏观规律不明.区域性第二幕褶皱在露头尺度多见,轴面为折劈理,局部强烈置换成片理化带(复合片理或第二期片理),恢复第三幕褶皱改造作用后,揭示出各种岩片中的各级尺度的第二幕褶皱都为轴面北西倾南东倒、轴迹走向为NNE向的紧闭不对称褶皱,不对称性一致反映其指向与各种岩片向南东的逆冲运动有关.第三幕褶皱为以片理或折劈理为变形面的宽缓褶皱,轴迹走向NWW,枢纽向西倾伏.韧性剪切带为非透入性构造,分早晚两期,早期为韧性逆冲,新县穹隆以南,运动学标志指示向北逆冲,错切第二幕褶皱,结合新县穹隆北部向南的逆冲特征,反映这些韧性逆冲断层多数为第二幕大型褶皱翼部的次级逆冲断层;晚期为韧性滑脱带,其发育局限于几个岩性差异较大的接触带,带内伸展型折劈理发育,并对挤压构造样式有重要的改造作用.华北克拉通东部地块是华北克拉通的重要组成,其盖层古生界和三叠系在印支运动期间经历了一幕宽缓褶皱作用,其轴迹方向主体也为NWW向.这一褶皱构造明显在变形时间、变形样式和展布方向上都和大别-苏鲁造山带中的第三幕褶皱非常一致,说明它们具有动力学上的必然联系.同时,研究表明在华北克拉通东部地块中没有经历大别-苏鲁造山带中区域性第一、第二幕褶皱变形的记录,故本文认为印支期这两幕变形主要发生在华北板块东南缘的边界上,并没有波及到板内,而且从东向西高压-超高压岩石剥露具有穿时性.只有当华北板块和华南板块在第二幕变形之后构成了统一块体后,第三幕变形才波及华北板内.  相似文献   
82.
四川盆地寒武系洗象池群发育大套白云岩,由于岩性、电性差异小,化石稀少,地层厚度变化大,层序划分与演化特征一直存在很大争议。基于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相关理论研究,通过对露头剖面、钻井岩心的观察及测井资料的研究,结合测井曲线频谱趋势分析技术及碳氧同位素相关数据,开展对洗象池群层序地层的划分及建立全盆地统一的层序地层格架研究。盆地内虽然基本都是一套白云岩,各分区命名差异大,但依然具有全盆范围内可对比的不整合界面和最大海泛面。研究认为四川盆地洗象池群可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并且厘定了盆地内各分区间的层序地层对应关系。在建立全盆地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发现洗象池群地层分布呈西薄东厚的楔形体,其中遂宁-乐至-资阳以西缺乏洗象池群沉积。层序格架内有利储集层的分布明显受控于层序界面,其中颗粒滩相主要发育在高位体系域。   相似文献   
83.
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俯冲带耦合作用对巽他弧及其邻区的影响.根据模拟结果,对比GPS、地震和地质学观测数据,定量分析了苏门答腊及其周边地区的应变强度和主应变方向的分布特征,据此探讨了该区构造特征、地震发生模式与耦合面积之间的关系.模型由具有黏弹性性质的岩石圈和软流圈上地幔组成,其中岩石圈包括了大陆岩石圈和大洋岩石圈以及俯冲至上地幔中的俯冲板片.研究结果如下:(1) 通过对不同俯冲带耦合面积模拟,发现苏门答腊前弧伴随耦合面积的增加应变强度逐渐增大,而增大的应变强度又影响了其周边地区的应变分布特征,因此整个苏门答腊前弧呈现出明显的分段性,这与该区地震破裂模式有较好的对应.(2)苏门答腊北部地区主应变方向与南部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该差异是俯冲带的俯冲方向、俯冲速度、俯冲形态以及不同区域间耦合面积共同作用的结果.(3)虽然苏门答腊2004年地震主震区处于弱耦合状态,但从本文模拟的结果中可以看到,在俯冲作用下该区依然存在垂直向下的位移,这为地震激发海啸提供了有利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84.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渭滨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确定了各类地质灾害危险性和易损性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模型方法和定性评价方法分别进行了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和易损性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渭滨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泥石流3种,共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123个,其中有16个点直接威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分别统计了渭滨区各乡镇地质灾害的多少和危害程度,总结了区域内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建立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确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易损性和风险的判别标准,进行了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与区划。共划分为极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中风险区、低风险区和极低风险区5个等级。  相似文献   
85.
对Chinanet的应用进行介绍,并描述了怎样安装外置Modem和设置拨号网络等;阐述了发布天气预报的程序。  相似文献   
86.
三峡工程运用后长江中游荆江河段河床持续冲刷,局部河段崩岸频发,影响河道内悬沙输移与河床形态调整.本研究采用实测长程河道地形及固定断面地形资料,确定了2002-2018年荆江河段的主要崩岸区域,估算了崩岸土体的泥沙总量,进而定量分析了河岸崩退对河床调整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荆江段累计河岸崩退体积约为2.0亿m3,约占该河...  相似文献   
87.
土壤磁性矿物的形成、转化、运移和保存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其对气候的响应形式、敏感程度及机制是土壤环境磁学的基础研究内容。本研究选取亚热带山地不同海拔高度,但位置相近,母质、地形和植被类型上基本无差异的3个剖面为对象,进行环境磁学、色度、常量元素等参数的测量,探究土壤磁学特征对气候的响应及其敏感程度。结果表明:1)随着土壤发育,土壤中超顺磁(SP)、单畴(SD)细粒亚铁磁性矿物增加,次生反铁磁性矿物的含量也不断增加,亚铁磁性矿物增加的速率高于反铁磁性矿物。土壤磁性随着成壤强度的增加而增强。2)气候通过风化/成壤作用进而影响土壤中磁性矿物,是3个研究剖面磁学特征随海拔规律性变化的主导因素。3)降水量不是湿润亚热带山地土壤磁性增强的限制因子。气温通过化学反应速率和蒸发量调节土壤磁性矿物的生成、转化与保存,是山地垂直地带性土壤磁性差异的主导因素。亚热带山地土壤磁性矿物可以非常敏感地响应气温的微小变化。  相似文献   
88.
市级气象系统机房环境中的问题分析与解决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市级气象信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机房工程建设是全国气象系统9210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辽宁省气象通信台有关技术人员在9210工程的VSAT、计算机网络、程控交换系统安装调试过程中对各市局机房环境条件进行了必要的检查,找出了与机房环境条件指标要求不相符合且可能影响系统安全运行的几个问题,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保证了9210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9.
1引言9210工程是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该业务系统由卫星通信网络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及话音网络系统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是相辅相成的。以数据地球小站(PES)为基础的卫星数据网连接国家、省、地(市)级的计算机局域网构成星型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气象信息的共享、高效应用和统一管理。同时以电话地球小站(TES)为基础的卫星话音网连接国家、省、地(市)级的程控交换机系统,构成网状的话音网,实现地(市)以上气象部门的话音通信。本文介绍卫星通信网络系统的结构、特点。功能。2卫星通信系统概貌卫星通信就是地球上的…  相似文献   
90.
新疆塔里木南缘铁克里克地区西段出露的古元古代都维吐卫花岗岩体中大量发育辉绿岩脉, 多呈岩墙、 岩株状产出。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辉绿岩来自EMI型地幔源区, 形成于大陆板内裂解环境。辉绿岩的LA-ICP-MS 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408.5±7.3Ma, 属于早泥盆世。结合西昆仑造山带中一系列早古生代花岗质岩体, 推测该辉绿岩的形成表明原特提斯洋的闭合时间应早于早泥盆世, 代表了原特提斯洋构造旋回的结束, 为探讨早古生代塔里木南缘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