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37篇
海洋学   26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太湖西部环湖河道污染物输移速率变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阐明污染物出入湖输移速率对于湖泊陆域污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太湖西部主要环湖河道总氮(TN)、溶解性总氮(DTN)、总磷(TP)、溶解性总磷(DTP)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输移速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环湖河道上述指标净输入速率分别为707.9、727.0、28.8、18.2和700.9 g/s.城东港、百渎港、大浦港和沙塘港4条河道TN、DTN、TP、DTP和CODMn输入速率分别占西部河道总输入速率的62.7%、63.6%、67.1%、66.6%和64.8%.太浦河、长兜港和大钱港TN、DTN、TP、DTP和CODMn输出速率占总输出的86.5%、86.9%、85.0%、85.3%和80.6%.污染物净输入速率受水情影响,TN和DTN浓度汛前最大,而TP、DTP、CODMn浓度汛期增大,汛后分别降低44.2%、48.8%和39.8%.城东港氮、磷输入速率受浓度控制,其他河道各指标输移速率受流量控制.近岸湖体TN浓度与入湖速率呈显著正相关,而离岸湖体TN、TP、CODMn浓度对入湖速率的变化响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62.
红层盆地岩性差异对丹霞地貌发育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相红层盆地的岩性在横向上和纵向上都有比较明显的变化,导致发育的丹霞地貌形态迥异。本文以赣东北信江盆地、粤北丹霞盆地、陕北地区为例,采用对比分析、数值模拟等研究手段,总结了红层盆地中常见的岩石及地貌类型,提出岩性在丹霞地貌坡面演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在信江盆地中,龙虎山、龟峰等挺拔高耸的山峰主要发育在盆地南缘的河口组厚层砾岩中,而盆地中部贵溪、弋阳地区的近圆形山丘则产在塘边组大型交错层理风成砂岩中;与其类似,丹霞山的赤壁陡崖主要发育在丹霞组厚层砾岩夹风成砂岩中;相反,陕北地区波浪状地貌主要发育在洛河组风成砂岩中。利用河道-山坡综合地形演化(CHILD)地貌模拟软件,假设在同样的构造抬升和河流侵蚀作用下,分别模拟了细砂岩、细砾岩、中砾岩构成的山体坡面的演化过程。模拟结果显示,细砂岩山体易形成较为平缓的坡面,中砾岩易形成陡峻崖壁和巷谷,而介于二者之间的细砾岩则形成较为明显的沟壑系统。CHILD模拟结果与实地观测一致。因此,红层岩性差异在丹霞地貌演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是未来地貌定量模拟研究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3.
江西石城国家地质公园的龟裂地貌主要产于晚白垩世河口组红色砂岩中,造型奇特、多样,形成许多象形景观,如龟寿石、松果石、鳄鱼石、仙人犁田等,引人注目。但是,对这些龟裂地貌的微观研究不足,导致对其成因的解释比较模糊。本次在野外用罗盘测量裂隙走向,同时采集砂岩样品进行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实验观察,分析龟裂地貌形成的原因。野外观察发现,龟裂地貌主要发育在颗粒相对均匀的厚层细粒砂岩中,可产在砂岩层面或其它暴露面上,向下延伸一般不超过15 cm。在偏光显微镜下,砂岩样品的碎屑颗粒主要为次棱角状-次圆状,分选性较好,填隙物中含有方解石胶结物。在扫描电镜下,颗粒胶结疏松,颗粒表面的溶蚀小孔和裂隙比较常见。结合国内外类似研究,本文认为岩性是龟裂地貌发育的基本要素,裂隙走向的玫瑰花图显示,断裂构造控制了一部分龟裂的形成,但并不是唯一的原因。在风化作用过程中,由于硅、铁、锰氧化物沉淀而在砂岩表层形成薄层结壳,后由于应力拉张使结壳破裂,形成细小的裂隙,流水沿着裂隙侵蚀使其扩大,最终形成龟裂地貌。最后,提出龟裂地貌的四个阶段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64.
介绍了Geoway ImageStation软件的网络化生产功能及其在镶嵌线编辑成图中应用的一些实用技巧,为使用该软件进行影像图制作的同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土壤磁性矿物的形成、转化、运移和保存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其对气候的响应形式、敏感程度及机制是土壤环境磁学的基础研究内容。本研究选取亚热带山地不同海拔高度,但位置相近,母质、地形和植被类型上基本无差异的3个剖面为对象,进行环境磁学、色度、常量元素等参数的测量,探究土壤磁学特征对气候的响应及其敏感程度。结果表明:1)随着土壤发育,土壤中超顺磁(SP)、单畴(SD)细粒亚铁磁性矿物增加,次生反铁磁性矿物的含量也不断增加,亚铁磁性矿物增加的速率高于反铁磁性矿物。土壤磁性随着成壤强度的增加而增强。2)气候通过风化/成壤作用进而影响土壤中磁性矿物,是3个研究剖面磁学特征随海拔规律性变化的主导因素。3)降水量不是湿润亚热带山地土壤磁性增强的限制因子。气温通过化学反应速率和蒸发量调节土壤磁性矿物的生成、转化与保存,是山地垂直地带性土壤磁性差异的主导因素。亚热带山地土壤磁性矿物可以非常敏感地响应气温的微小变化。  相似文献   
66.
出露于新疆塔里木南缘铁克里克地区西段的都维吐卫花岗岩体,侵入赫罗斯坦岩群(Pt1H)黑云二长片麻岩中,与库浪那古岩群(Pt2K)和大同西岩体呈断层接触,东部多被博查特塔格组(Jxbc)不整合覆盖。通过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岩体具高Si、高Al、高K,贫Na、低Ga、低P、低Ti和贫Mg的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为1.38~1.43,CIPW标准刚玉分子大于1%,属高钾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在稀土元素方面显示,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重稀土元素(HREE)亏损,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Eu出现中等负异常(δEu=0.59~0.82);在微量元素方面,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和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岩体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获得年龄为(1 909±47)Ma,属于古元古代花岗岩。综合分析认为该岩体是造山晚期-同碰撞环境下形成的,与加厚地壳引起的地壳重熔有关,推断西昆仑造山带强烈的陆内造山活动应在古元古代已经开始了;结合赫罗斯坦岩群(Pt1H)中角闪斜长片麻岩中锆石年龄记录,推断2 000~1 800Ma塔里木陆块存在Columbia超大陆聚合事件。  相似文献   
67.
刘鑫 《测绘学报》2023,(2):342-342
因GNSS具有全天候、全天时、全自动等优点,其在建(构)筑物变形监测、地质灾害预测、无人驾驶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上述应用均需快速可靠精密的实时(单历元)定位,其关键在于模糊度的快速正确固定。针对不同观测环境,现有单系统GNSS相对定位方法无法实现可靠的精密定位;多系统GNSS虽可提高定位精度、成功率和可靠性,但其大量观测卫星不利于实现快速定位。因模糊度精度因子(ambiguity dilution of precision,ADOP)是衡量模糊度固定成功率的标量因子,论文基于ADOP理论研究多系统GNSS的快速可靠精密定位方法,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68.
城市基准地价是我国地价体系的重要部分,它是以城市定级为基础而确定的区域土地使用权的平均价格,需要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等方面分析。该文根据临沂市2009年地价动态监测结果,分析该地区地价和房价还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69.
刘鑫  汤艳杰 《岩石学报》2018,34(11):3315-3326
冀西北姚家庄存在一套晚三叠世的超镁铁岩-正长岩杂岩体,岩体内发育具有环带特征的单斜辉石。辉石的环带有两种:简单环带和复杂环带。简单环带一般为正环带,辉石核部的MgO和Cr2O3含量高,Si O2、Fe O和Na2O含量低;边部的主要氧化物含量与核部刚好相反。简单正环带可以分为两类,其中核边接触带平滑、由核到边化学成分具有渐变特征的正环带辉石可能是岩浆在分离结晶或地壳混染过程中形成。而核边接触带有熔蚀结构、由核到边化学成分突变的正环带辉石可能是早期结晶的辉石颗粒受到晚期低镁岩浆的溶蚀改造而成的。复杂环带具有核-幔-边结构,其中,核部低镁高铁、幔部高镁低铁、边部与核部相似,但其Mg#更低,这些特征暗示了岩浆混合作用的存在,形成辉石核部的母岩浆可能来自富集的岩石圈地幔,幔部高Mg#的特征指示了软流圈地幔物质的贡献,其边部低Mg#的特征则指示了地壳物质的加入。具有韵律环带的复杂辉石是在岩浆多期侵入的过程中形成的。辉石环带的组成特征表明,姚家庄杂岩体是由岩浆多期侵位形成的,后期侵入的岩浆与前期就位的岩浆不断反应,形成了具有多种不同环带特征的辉石,并最终形成了空间上由外到内依次为辉石岩、辉石正长岩和正长岩的环状杂岩体。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推测形成姚家庄岩体的岩浆主要来源于富集的岩石圈地幔,并由少量地壳组分和软流圈物质的贡献。  相似文献   
70.
布雅花岗岩体侵位于塔里木南缘铁克里克断隆带下元古界埃连卡特岩群, 其主体由二长花岗岩组成。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 布雅花岗岩体形成于晚奥陶世(457.03~445.07 Ma), 是早古生代岩浆作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表明其具高钾钙碱性系列特征, 岩体为准铝质Ⅰ型花岗岩, 并具有高Ba-Sr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即高Ba、Sr和LREE含量, 高Sr/Y、La/Yb值, 低Y(5.9×10-6~8.0×10-6)、Yb(0.41×10-6~0.72×10-6)和HREE(4.01×10-6~5.02×10-6), 轻重稀土元素强烈分异, 无明显Eu负异常, 亏损Nb、P、Ti等高场强元素。根据该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前人对高Ba-Sr花岗岩成因研究成果, 笔者认为该岩体可能为岩石圈的拆沉和减薄作用引发地幔岩石圈发生部分熔融, 后伴随着角闪石、黑云母和副矿物的分离结晶形成了高Ba-Sr的布雅花岗岩, 其物质来源很可能与含远洋沉积物(含碳酸盐岩)俯冲板片析出流体/熔体交代的富集地幔以及早元古埃连卡特岩群基底物质所组成的混合源区有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