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37篇
海洋学   26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41.
雪峰山基底隆升带及其邻区印支期陆内构造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狭义的华南陆块东部包括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而雪峰山陆内构造系统是扬子地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雪峰山地区印支期地层角度不整合时空分布规律的分析表明,高角度不整合—微角度不整合—平行不整合—整合的空间分布区域依次由东往西递变渐新。根据褶皱变形分析得出,雪峰山地区在印支期发育了北东东向和北北东向2个轴迹方向的褶皱,后期叠加了南北向弧形逆冲推覆构造。区域构造背景和动力学分析表明,扬子地块内部印支期总体北东向的变形形迹与东西轴向的秦岭—大别造山带和扬子地块南部东西轴向的构造线相垂直;其原因是: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最终陆内收缩变形的时间比扬子与华北沿秦岭—大别造山带的陆间碰撞拼合的时间早,印支早期的先存北北东向构造线在印支晚期由于扬子地块顺时针旋转变位为北东东向,从而决定了印支早期现今北东东向的构造线,随后的第二幕北北东向构造线的形成是在与早期第一幕变形的应力场相同的同一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但是,秦岭—大别造山带近东西向的构造线取决于主动大陆边缘,即总体近东西向的华北陆块南缘边界,其原始方位为总体近东西向。这些复杂边界条件和旋转决定了先形成彼此近于垂直的构造线,然后拼接形成现今构造线垂直的格局。  相似文献   
42.
华北地块南部断裂体系新构造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野外观察、测量与分析,特别是综合华北地块南部断裂体系第四纪活动性质的构造和地貌标志,表明现今华北地块南部NWWNW向断裂活动最为显著,主要表现为左旋走滑性质;在前新生代构造基础上发育的三门峡-鲁山-舞阳断裂带和新构造期发育的新乡-商丘断裂带是具有走滑性质的新生代壳内活动断裂。地球物理资料表明,在介休-新乡-溧阳和巴东-泉州-台湾地震带西北部的深部存在两个NW向构造带,在地幔可能汇聚为一条构造带。综合这些断裂及其所控断陷盆地的展布特征,明确了该区的NE向、NW向及近EW向断裂的运动学关系。即在应力应变基底格局的制约下,两个NW向构造带强烈的左旋走滑拉分运动作用下导致华北地块南部发育拉分盆地,NW向新断裂的形成和先存NNE、NW及近EW向断裂的复活,控制了新生代复杂的断裂或断块构造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43.
太行山东麓断裂带板内构造地貌反转与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基底可划分为东部地块、中部带和西部地块。中生代以来,华北克拉通发生减薄破坏,其破坏中心位于东部地块,而西部地块与中部带基本保持完整,其过渡带就是太行山东侧。太行山地区近乎平行发育着两条重要的断裂:太行山大断裂和太行山山前断裂,统称为太行山东麓断裂带。通过研究发现,太行山山前断裂是继承早前寒武纪构造带形成的断裂,控制着太行山与东部地块前寒武纪基底的差异,古新世以来发生板内构造地貌的负反转,构成渤海湾盆地的西界断裂。太行山大断裂则在燕山期时为重要的逆冲断裂,对太行山的隆起起着重要作用;中新世以来,伴随着山西地堑系的形成,太行山大断裂发生构造负反转,控制着一系列山间地堑的发育。新生代以来,该区构造演化特征整体表现为向西构造迁移的特点,是区域走滑伸展背景下的一种新的板内盆山关系。  相似文献   
44.
新一代区域气候模式RegCM4.6引进了Mix积云参数化方案,可以将之前版本中的Emanuel和Grell方案结合在一起,以弥补单个参数化方案的不足。利用2016年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数据对RegCM4.6中Mix和Emanuel积云参数化方案模拟的东亚云量(Cloud fraction,CF)、冰水柱含量(Ice water path,IWP)和液水柱含量(Liquid water path,LWP)进行初步评估,计算了相关系数(r)、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平均偏差(Mean bias error,MBE)和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以便为相关研究选取积云参数化方案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模拟的CF的MBE大致以胡焕庸线为界,西北部为轻微高估,东南部通常为低估。2种方案在夏季的模拟效果最好,冬季最差。Mix方案的MAE、MBE和RMSE的绝对值在四季普遍小于Emanuel方案。(2)模式明显低估了东亚的IWP,...  相似文献   
45.
西北干旱地区大气降水δ18O的特征及水汽来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In order to reveal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limatic controls on the stable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precipitation over Arid Northwestern China, eight stations have been selected from Chinese Network of Isotopes in Precipitation (CHNIP). During the year 2005 and 2006, monthly precipitation samples have been collected and analyzed for the composition of δD and δ18O. The established local meteoric water line δD=7.42 δ18O+1.38, based on the 95 ob-tained monthly composite samples, could be treated as isotopic input function across the region. The deviations of slope and intercept from the Global Meteoric Water Line indicated the specific regional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The monthly δ18O valu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δ18O (‰) =0.33 T (℃)-13.12). The amount effect visualized during summer period (δ18O (‰) = -0.04P (mm)-3.44) though not appeared at a whole yearly-scal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δ18O have properly portrayed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background in each month over Arid Northwestern China. The quan-titative simulation of δ18O, which involved a Rayleigh fractionation and a kinetic fractionation, demonstrated that the latter one was the dominating function of condensation of raindrops. Furthermore, the raindrop suffered a re-evaporation during falling processes, and the pre-cipitation vapor might have been mixed with a quantity of local recycled water vapor.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s and a δ18O-T relation have been gained by using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and δ18O data to evaluate physical controls on the long-term data. The estab-lished δ18O-T relation, which has been based on the present-day precipitation, could be considered as a first step of quantitatively reconstructing the historical environmental climate.  相似文献   
46.
刘鑫 《吉林地质》2005,24(1):1-4,15
西部地区长期对天然资源初级产品的依赖使其经济发展跌入了自然资源比较优势“陷阱”,导致西部经济相对于东部经济发展的滞后,这将严重降低入世后中国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提高速度。基于此,本文试图从价值观重构理论出发,破除西部经济发展中的自然资源比较优势“陷阱”,进而提高西部经济发展速度,实现东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7.
周毅  刘鑫  孙喜丽 《探矿工程》2016,43(10):87-91
2013年7月4日,石棉县广元堡地区发生特大矿渣泥石流,给沟口的广元堡社区人民造成严重威胁。由于矿渣泥石流的特殊性,国内泥石流应急抢险治理方面的经验相对较少。结合广元堡后沟矿渣泥石流应急抢险工程实例,对泥石流的成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介绍了泥石流应急治理的方案和设计内容。  相似文献   
48.
西安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2000—2013年西安市生态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对两大系统的耦合关系及耦合度演变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水平呈现在波动中下降的演变趋势,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现在波动中上升的演变趋势;西安市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二者协调性由低水平的经济滞后失调型发展为高水平的生态环境滞后协调型,并存在工业废气排量增加和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等问题,因此,需加强污染物排放的控制与监管,实施绿色考核制度,坚持绿色生活方式,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增长动力2个角度出发,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9.
按照板块位置划分,强烈地壳形变和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主要有两种:板内型与板缘型,都受活动构造控制。系统总结了前人对主要板缘活动构造带和研究热点地区的板内活动构造和自然灾害规律,进而探讨全球范围的板缘和板内活动构造和灾害形成的差异机理。板缘活动构造形成机制主要是板块构造机制,板内活动构造形成机制除了受板块构造机制影响外还与板内构造-热不均一性和深部动力机制有关。重点讨论了从板缘到板内的活动构造(活动断裂)与地震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地球系统科学角度探讨地震触发机制,以便更加清楚地揭示地震发生的规律,并为预测地震发生概率提供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50.
上白垩统为松辽盆地南部含铀目标层位,前人大部分研究仅聚焦于铀矿带范围内的姚家组,对南部区域以及整个上白垩统研究程度较低,缺乏系统认识。文章通过系统梳理南部大量钻孔的岩心、测井资料,结合地质背景,对研究区晚白垩世主要含铀目的层特征(泉头组、青山口组和姚家组)及地层充填样式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运用沉积地层学及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对研究区的地层结构以及主要含矿段地层结构进行了系统总结,认为:研究区晚白垩世时期地层受坳陷盆地结构及架玛吐隆起的影响,区域上地层厚度变化较大,呈现凹隆相间的格局;地层展布整体呈现西缘超覆东缘抬升剥蚀的特点;根据各个矿区及其外围含矿层位和矿化特点的不同,总结出研究区具有下红上灰式“泥-砂-泥”型、基底接触式“砂-泥”型、两红夹一灰式“泥-砂-泥”型、砂泥岩接触面型4种含铀地层结构。该研究首次全面系统的阐述了松辽盆地南部上白垩统的地层结构和含矿段地层结构,完善了该地区基础地质理论研究,可为南部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