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临朐县积极推进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最大限度地挖掘用地潜能,拓宽用地渠道,有效解决了用地难、建设用地不够用的难题。一是以规划带动土地利用。该县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切实保障重点项目和有效益项目的用地。对重点项目和有效益项目的用地,  相似文献   
42.
奥陶系灰岩放空段漏失封堵一直是堵漏中的难题,针对漏失通道尺寸大、堵漏浆难以滞留的问题,利用带正电强滞留、强度高、微膨胀的化学固结堵漏浆可对此类漏失进行有效封堵。化学固结材料成分中含有正电荷,可与漏失通道壁面上的负电荷产生电性吸附,提高滞留能力;化学固结浆固化后形成的固结物强度48 h可达17 MPa以上,具有较高的强度;固结物具有微膨胀功能,膨胀能力可达3.33%,可完全填充并封堵漏失通道;稠化时间可根据井下施工情况进行调整,满足安全施工的要求。化学固结堵漏技术在托普187井奥陶系灰岩放空漏失层进行了应用,通过3次封堵,漏失速度由失返降至0.1~0.2 m3/min,满足了继续强钻的要求。化学固结堵漏技术是一种可有效封堵放空段漏失层的堵漏技术。  相似文献   
43.
44.
金湖凹陷西斜坡阜二段湖相碳酸盐岩沉积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人对金湖凹陷西斜坡地区阜宁组阜二段湖相碳酸盐岩地层的成因认识不统一,因而本次研究以该层碳酸盐岩沉积相为重点,通过对研究区碳酸盐岩的成分组成、虫管保存程度、地层厚度分布规律、泥晶灰岩等的研究,提出研究区发育一套碳酸盐岩坪沉积体系。碳酸盐岩坪是一套静水环境下的泥晶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为主体的沉积体系,包含碳酸盐岩席、碳酸盐...  相似文献   
45.
介绍了法国雷电监测预警系统AMEO 340和防雷业务管理工作,并借鉴其经验,从做好雷电灾害调查与评估和雷电灾害区划,规划建设雷电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和预报平台,实现全省雷电业务集约化发展,开展雷电科学技术研究,建立雷电灾害应急处置机制等方面,探讨如何做好防雷业务工作。  相似文献   
46.
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不仅使各行各业以及人民生活对气象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也推动了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拓宽了气象服务领域,提高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47.
山东昌乐地区死火山群火山通道相节理非常发育,形态独特,引人注目.经过系统观察认为此处存在三类火山通道相节理:面状节理、"倒扇型"柱状节理和"直立型"柱状节理.通过对三种节理的形态、整体规模、节理开度等的详细分析,认为前一种节理是岩浆在冷却过程中内外岩浆形成一定的温差而形成的平行于岩浆表面的平面状节理,也称其为"等温面";后两种节理在直观上存在巨大的差异,经研究认为其成因为火山通道的规模不同,导致岩浆在喷发过程巾冷却速度不同,最终导致残余岩浆的地层压力不同,致使上部冷却的岩浆岩产生不同的柱状节理.  相似文献   
48.
利用孢粉组合、特殊岩石类型和泥岩的原生颜色等恢复松辽盆地中生代古气候,发现在白垩纪时期发生了4次较长期的气候变迁,从登娄库组沉积开始大部分地层沉积时气候干热或较干热,可容空间大小、层序演化和体系域分布均受气候变化旋回控制,在此基础上划分了5个全气候层序,其中低水位体系域的盆底扇和斜坡扇最有利于油气富集。  相似文献   
49.
本区中生代含煤地层自1933年以来曾有许多地质工作者研究过。近三年多来,我们进行了三都煤矿区大比例尺的地质测量,系统测制了出炭垅组、杨梅垅组、唐垅组、茅仙岭组及石鼓组的地层剖面;还对历年井下资料及钻孔资料作了综合分析,获得了一些新的实际资料:(1)发现和建立了出炭垅组下段,它各处厚度不定,最厚达80米,在底部首次发现偏顶蛤及叶肢介化石;(2)在唐垅组上部采获较多的海相双壳类化石,对划分唐垅组时代及讨论早侏罗世海侵方向和范围具有重要意义;(3)首次在石鼓组中发现珠蚌科化石,对解决长期争议的石鼓组时代有一定意义。本文主要论述本区中生代含煤地层的形成条件及唐垅组和石鼓组的时代,对三都运动是否存在也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0.
胡文峰  张烨恺  刘金华  郭亮  周炼 《地球科学》2019,44(6):1923-1934
选取西藏冈底斯成矿带的驱龙、达布斑岩型铜钼矿及鸡公村石英脉型钼矿为研究对象,分别挑选含矿斑岩和石英脉中的黄铜矿、辉钼矿进行Cu、Mo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西藏冈底斯斑岩型黄铜矿的δ^65/63Cu介于0.01‰~0.98‰,辉钼矿的δ^97/95Mo介于-0.34‰^-0.15‰,热液脉型矿床中辉钼矿的δ^97/95Mo介于-0.35‰^-0.23‰.形成于陆-陆碰撞造山后的冈底斯斑岩型铜钼矿床的Cu同位素与俯冲带产出的斑岩型矿床中的Cu同位素组成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均表现为单峰分布的特征.驱龙斑岩型矿床中热液脉与含矿斑岩中的δ^65/63Cu具有一致性,可能反映了二者在来源上具有一致性.在冈底斯斑岩型铜钼矿床中,不同蚀变带具有不同的Cu、Mo同位素组成,自蚀变中心向外,δ^65/63Cu与δ^97/95Mo表现出负相关趋势,可能与成矿流体的性质密切相关.冈底斯石英脉型钼矿较斑岩型铜钼矿δ^97/95Mo相对偏负,结合两类矿床的成矿年代,可能暗示两类矿床的成矿物质是同一源区连续演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