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54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81篇
地质学   119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41.
刘超  张庆龙  葛荣峰 《江苏地质》2011,35(2):113-122
太行大断裂是山西沁水盆地与太行山隆起的分界,也是华北克拉通内部重要的构造变形带。通过对断层破碎带、断层相关褶皱及共轭节理的野外详细测量,研究了太行大断裂的构造变形特征,探讨其形成的古构造应力场。研究认为,太行大断裂可能经历了3期构造应力作用:(1)印支期在华南、华北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作用下表现出近N—S向挤压构造应力场。(2)燕山期表现为E—W向至NWW—SEE向挤压构造应力场。(3)喜马拉雅期由NWW—SEE向挤压转换为NE—SW向挤压(或NW—SE向伸展)。太行大断裂由北至南可分为:(1)北段,由3条呈右阶斜列的大型逆断层组成,基岩出露,以逆冲推覆为主。(2)中段,地表出露斜歪褶皱和逆冲断层组合。(3)南段,发育强烈的挤压破碎带,该带中广泛发育构造角砾岩和构造透镜体,构造挤压带内的构造透镜体陡立,显示近水平方向的挤压。  相似文献   
242.
Three summer thunderstorms in the eastern region of China were analyzed in detail using multiple data, including Doppler radar, lightning location network, TRMM (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 MT- SAT (Multi-Function Transport Satellite) images, NCEP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Reanalysis, and radiosonde. Two of the three storms were sprite-producing and the other was non-sprite- producing. The two sprite-producing storms occurred on 1 2 August and 2~28 July 2007, producing 16 and one sprite, respectively. The non-sprite-producing storm occurred on 29-30 July 2007. The major ob- jective of the study was to try to find possible differences between sprite-producing and non-sprite producing storms using the multiple datase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vection in the 1-2 August storm was the strongest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storms, and it produced the largest number of sprites. Precipitation ice, cloud ice and cloud water content in the convective regions in the 1-2 August storm were larger than in the other two storms, but the opposite was true in the weak convective regions. The storm microphysical prop- erties along lines through parent CG (cloud-to-ground lightning) locations showed no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related to sprites. The flash rate evolution in the 1-2 August storm provided additional confirmation that major sprite activity coincides with a rapid decrease in the negative CG flash rate. However, the evolution curve of the CG flash rate was erratic in the sprite-producing storm on 27-28 July,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he 1 2 August storm. The average positive CG peak current in sprite-producing storms was larger than that in the non-sprite-producing one.  相似文献   
243.
以长时间序列的SPOT-Vegetation遥感数据为基础,利用Theil-Sen斜率估计与Mann-Kendall趋势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中亚地区1999-2012年间的土地退化强度和趋势;并结合高程数据,分析人类活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退化强烈地区主要位于环卡拉库姆沙漠、克孜勒库姆沙漠边缘的绿洲经济带和哈萨克斯坦西部盐碱地带。环卡拉库姆沙漠、克孜勒库姆沙漠边缘的绿洲经济带地区近年来着重发展经济,对自然植被破坏加剧,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哈萨克斯坦西部盐碱地地区,由于盐碱化程度不断加重导致土地退化更加强烈。中亚地区在沿里海、各湖周边、各沙漠边缘以及山区雪线下的地区土地退化状况有明显改善,表明海湖地区围湖造田兴起,农业生产活动强度显著增加,同时沙漠周边各项环境治理工程和防风固沙工程得到有效实施,也起到一定作用。气候环境的变化使高海拔区域冰雪融化,原先不适合植被生长的苔原地区逐渐有林木和灌木生长,这与前人研究的全球变暖,中亚气候逐渐转向暖湿,植被“北侵”的认识相吻合。各沙漠内部土地改善趋势显著但强度非常小,这可能是由于这些区域的气候特征逐渐转向暖湿,从而造成沙漠植被的植物生理过程发生了微弱变化;然而沙漠植被并不能为人们所利用,其繁茂程度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意义不大。所以总体来看,中亚地区人类的生存环境可能在恶化。  相似文献   
244.
孙文  刘超  张平  张积乐  黄维平 《海洋工程》2014,32(6):128-136
对国内外海上风电机组基础结构设计规范和相关标准进行了对比研究,结合我国海上风电机组基础结构设计开发中遇到的问题,论述海上风电机组基础结构设计中关于安全理念和设计荷载的设计方法和标准;分析对比各国规范对海上风电机组基础结构设计的推荐做法,剖析各国规范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比较海上风电机组基础结构与海洋石油平台在设计理念和设计标准方面的异同,并根据海上风电和海洋油气的行业特点,分析海上风电机组基础结构设计规范和海洋石油平台设计规范对于海上风电机组基础结构设计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基于我国海洋工程技术和海上风电产业的发展水平,提出发展我国海上风电机组基础结构的设计建议,指出我国海上风电开发中应注意和避免发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245.
246.
裂变径迹年代学测试表明,吉隆地区高喜马拉雅约30km的南北剖面上锆石裂变径迹年龄介于13~2.4Ma之间,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介于1.9~0.6Ma之间;在空间上,裂变径迹年龄与高程及纬度都具有正相关关系。综合区域热年代学资料,裂变径迹年代学数据揭示出研究区高喜马拉雅经历了3个阶段的冷却剥露过程:①中新世中期至约13Ma,藏南拆离系(STDS)大规模伸展拆离作用引发的高喜马拉雅岩石区域性的构造剥露;②中新世晚期伴随STDS韧性变形的结束,缓慢冷却剥露阶段;③上新世前后,5.8~2.7Ma以来,快速并不断加速的冷却剥露作用。综合对比研究区构造地貌特征及热年代学空间格局,提出上新世以来高喜马拉雅快速并加速的剥露作用,是由流域以河流切蚀为代表的地表作用过程驱动。  相似文献   
247.
主要探讨了CASS地形数据到GIS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转换方法,对地形图数据入库的步骤和内容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技术方法,包括地形图数据整合处理、要素分类代码转换、图形要素质量检查等,并将该方法成功运用于鹤岗市1:1000数字化地形图数据入库生产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248.
2009年3月19日汤加地震快速矩张量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9年3月20日2点17分37秒(北京时间),在汤加群岛发生了Ms7.9地震.我们利用多年来发展的矩张量快速反演技术,通过反演全球台网的宽频带P波波形得到了这次地震的矩张量解,并确定了发震断层参数.  相似文献   
249.
前平衡钻井技术在油气层勘探和开发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因此,它的的应用和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欠平衡钻井设备配套技术也相应地得到迅猛发展。在保护储层、防止井漏、雏持井壁稳定、快速进足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取得了优良效果。在欠平衡钻井作业中,设备是基础。优良、配套的设备装置是钻井作业顺利进行的保证。作者结合欠平衡钻井现场作业情况,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全套空气欠平衡钻井设备、装置的性能厦作用,并对欠平衡钻井钻井设备配套技术提出了认识。  相似文献   
250.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矿区延长组流体包裹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体包裹体在划分油气运移充注期次、确定油气藏形成时间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笔者通过镜下观察流体包裹体的发育产状, 划分其类型, 描述其特征, 并与成岩作用相结合来确定包裹体形成期次。通过对与烃类共生的盐水包裹体进行均一化温度测试, 结合其他相关地质资料, 认为延长矿区延长组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集中分布在105~125℃范围内, 且包裹体均一温度有随埋深增加而增高趋势。对比研究区埋藏史、地热史分析得出, 延长矿区至少存在一期主要的油气成藏期次, 发生在距今100~110 Ma, 即早白垩世晚期, 为该区主要的油气成藏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