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0 毫秒
31.
一次东北冷涡降水过程的结构特征与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加密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6年7月20~24日一次东北冷涡降水过程的发生、发展及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MM5模式对此次冷涡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冷涡发展阶段,对流层顶存在两条急流带,一条为南伸的高纬高空急流带,另一条为副热带西风急流带,两条急流带在东北地区汇合,强副热带西风动量的输送增强...  相似文献   
32.
冬季高海拔复杂地形下GRAPES Meso要素预报的检验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GRAPES(Globe/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对2010年温哥华奥运会6个场馆气温、相对湿度、风及降水量的预报结果,采用预报准确率、平均误差、平均绝对误差、Alpha Index、TS和ETS评分等统计量对其进行了较详细的评估。结果表明:GRAPESMeso预报相对湿度的准确率最高,且随预报时效的增加,其变化趋于稳定。起初模式对相对湿度的预报偏干,之后逐渐变为预报偏湿;气温预报偏低;风速预报偏大。逐日各要素预报检验结果表明,气温的变化幅度最小;各级降水检验发现,晴雨预报的TS评分最高,且随降水增大,ETS评分逐渐接近TS。与其他模式预报结果对比发现,GRAPES-Meso对复杂地形下要素预报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本研究还发现,模式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若能有效订正其误差,将有助于改进模式预报。  相似文献   
33.
塔克拉玛干沙漠地下水储量丰富,但因埋深和水质的限制,植物可有效利用的水资源十分有限。通过分析沙漠特有灌木塔克拉玛干沙拐枣(Calligonum taklimakanensis B.R.Pan & G.M.Shen)气体交换特性对地下水埋深和水质变化的响应,探讨了地下水对天然植物分布及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有天然植被分布的区域地下水埋深一般较浅,土壤水分供应充足;但受地下水矿化度、总硬度、总碱度、全盐含量及各离子含量比例的区域间差异影响,不同区域的塔克拉玛干沙拐枣气体交换特性各不相同。地下水总碱度大小是影响塔克拉玛干沙拐枣光合特性最主要的因素,总碱度增加时,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及潜在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分别从14.9±0.39 μmolCO2·m-2·s-1、6.79±0.21 mmol·m-2·s-1、0.192±0.013 mmol·m-2·s-1、21.4±1.1 μmolCO2·m-2·s-1、175.5±3.5 μmol·m-2·s-1、1 805±31.2 μmol·m-2·s-1降为11.7±0.5 μmolCO2·m-2·s-1、5.79±0.18 mmol·m-2·s-1、0.130±0.009 mmol·m-2·s-1、16.3±2.5 μmolCO2·m-2·s-1、78.1±15.8 μmol·m-2·s-1、1 564±55.6 μmol·m-2·s-1。研究结果还表明,较浅的地下水埋深是沙漠腹地天然生植物生存繁衍的必要条件,塔克拉玛干沙拐枣天然分布区的适宜地下水埋深应在1.5~2.5 m的范围内;塔克拉玛干沙拐枣也具有很强的盐碱耐受能力,在矿化度高达16 g·L-1的环境中依然能正常存活生长。  相似文献   
34.
遥感技术在中国城市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遥感以其快速、准确和实时地获取资源环境状况及其变化数据的优越性,成为城市环境监测的主要手段。对中国遥感在城市中的应用进行系统总结,主要包括:城市绿地、城市水体、城市大气遥感、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垃圾堆放和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及在城市交通、灾害预警等方面的应用。遥感在城市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应在3S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技术方法和规范,并加快城市环境遥感监测的指标体系和国家环境信息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35.
利用区域中尺度模式ARPS(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 System)模拟了华北西部复杂地形条件下发生在2010年9月18-22日的降水过程,并针对云分析方法对降水和温度预报的影响开展了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①模式在复杂地形下有很好的适用性.24 h和48 h模拟结果,降水的起止时间、落区以及强降水中心的位置均和实况一致.24 h模拟降水的量级和实况接近,48 h的比实况偏大;②模式能准确模拟温度的变化,插值得到的5天内6个台站温度预报的平均绝对误差只有2.69℃;③云分析能显著提高模式初值的质量,特别是其中水物质的含量,从而可显著改善48 h强降水中心降水量偏大的状况,使模拟的降水场更接近于实况.但云分析对温度模拟结果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6.
在全球变化和低碳发展的背景下,区域“自然-社会”二元碳收支成为地理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经济学及管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热点。区域二元碳收支不仅为气候变化背景下“自然-社会”耦合的碳循环压力评估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对推动区域低碳发展和协同减排也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本文从区域系统的角度,提出了区域“自然-社会”二元碳收支的内涵、特征和理论框架;探讨了区域人类活动对二元碳收支的影响机制,阐述了区域不同空间尺度碳收支之间的内在关系;从碳排放、碳吸收、碳流通及碳平衡等角度对当前区域碳收支研究的主要方法特点和应用领域进行了总结和对比;从全球、国家、省级、城市、城区、县域及社区、典型产业及人类活动等不同尺度对近年来区域二元碳收支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评述;最后提出了区域碳收支综合研究的重点方向:区域二元碳收支的集成模拟研究,区域碳收支的空间分异规律研究,基于区域碳收支核算的区域横向碳补偿研究,区域碳收支与区域资源环境效应的关系和区域碳收支的综合调控研究。  相似文献   
37.
目前,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量越来越大。与其他能源相比,核能有其自身优势,例如,作为能源载体,铀的体积小,能量大,性能稳定,便于运输和存储,此外,在使用过程中不排放温室气体和其他有害废物,等等。 然而,世界核电至今仍然主要是沿着“开路”核循环途径向前发展,其中实际所用的燃料组分只有同位素,而在天然铀中235U的含量仅为0.7%。  相似文献   
38.
刘英  柳崇健  周海光 《地球科学进展》2008,23(11):1141-1149
“突发性强灾害天气预警系统”以WWW为平台,融贯多种天气预报新技术,为各类用户提供了崭新的预报视角和技术含量较高的预报产品;产品包括强对流指数诊断、基于卫星和雷达的外推产品,中尺度数值模式预报产品,以及基于“综合叠套技术”给出的强天气展望和强天气临近概率预报产品等。通过近几年部分省市业务化运行检验,证明该系统整体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稳定,其提供的综合预警产品能有效地为暴雨等强对流天气提供预警信息,提高了暴雨等强天气的预报预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9.
Urban carbon footprint reflects the impact and pressure of human activities on urban environment.Based on city level,this paper estimated carbon emissions and carbon footprint of Nanjing city,analyzed urban carbon footprint intensity and carbon cycle pressure and discuss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rbon footprint through LMDI decomposition model.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1) The total carbon emissions of Nanjing increased rapidly since 2000,in which the carbon emission from the use of fossil energy was the largest.Meanwhile,carbon sinks of Nanjing presented a declining trend since 2000,which caused the decrease of carbon compensation rate and the increase of urban carbon cycle pressure.(2) The total carbon footprint of Nanjing increased rapidly since 2000,and the carbon deficit was more than ten times of total land areas of Nanjing in 2009,which means Nanjing confronted high carbon cycle pressure.(3) Generally,carbon footprint intensity of Nanjing was on decrease and the carbon footprint productivity was on increase.This indicated that energy utilization rate and carbon efficiency of Nanjing was improved since 2000,and the policy for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taken by Nanjing's government received better effects.(4) Economic development,population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are promoting factors for the increase of carbon footprint of Nanjing,while the industrial carbon footprint intensity was inhibitory factor.(5)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decrease urban carbon footprint and alleviate carbon cycle pressure,such as:improvement of the energy efficiency,industrial structure reconstruction,afforest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land use control.Generally,transition to low-carbon economy is essential for Chinese cities to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40.
2008年华南前汛期致洪暴雨特征及其对比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王东海  夏茹娣  刘英 《气象学报》2011,69(1):137-148
着重对2008年华南前汛期持续性致洪暴雨的降水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天气尺度的研究,并且对比分析了其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华南前汛期洪灾较为严重的几年(1994、1998和2005年)的降水和环流场特征异同,主要得到以下结果:(1)根据影响系统和雨区分布的不同,将2008年华南前汛期降水过程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5月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