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81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173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北秦岭松树沟榴辉岩的确定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陈丹玲  任云飞  宫相宽  刘良  高胜 《岩石学报》2015,31(7):1841-1854
松树沟石榴石角闪岩(榴闪岩)呈透镜状产于松树沟超镁铁岩旁侧的斜长角闪岩中,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形成于接触交代变质或麻粒岩相变质过程。详细岩相学及矿物元素分析,在榴闪岩的基质矿物、石榴石幔部及锆石包体中发现残留的绿辉石,而且石榴石也保存了明显的进变质主、微量元素成分环带,表明松树沟榴闪岩为榴辉岩退变质的产物,至少经历了从角闪岩相到榴辉岩相再到角闪岩相的三阶段顺时针PT演化过程。锆石定年结果得到榴辉岩的变质年龄为500±8Ma,原岩结晶时代为796±16Ma,与秦岭岩群北侧官坡超高压榴辉岩的变质年龄和原岩年龄完全一致,也与北秦岭区域高压-超高压变质时代和原岩的结晶时代一致。表明松树沟榴辉岩与北秦岭造山带已发现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一起都应是古生代大陆深俯冲作用的结果,而松树沟超镁铁岩可能是俯冲的大陆板片在折返过程中携带的俯冲隧道中的交代地幔岩。  相似文献   
72.
河道综合治理测量工程,属狭长测区,地势起伏大,植被茂密,地形复杂,增加了测量工作难度。对于河道险工测量,首选GPS测量方法;然而由于地形条件限制,GPS控制点的选择与控制网的布设很难满足相应规范要求。在困难地理环境中怎样建立GPS控制网、制订观测方案、确定实施过程、处理数据、检验分析成果及应用成果,并为该工程的可行性研究阶段提供基础测绘资料。  相似文献   
73.
冯永玖  刘妙龙 《测绘科学》2011,36(3):216-218
利用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CA)模拟土地利用变化,已经成为认识和理解其复杂动态演化过程的有效手段.传统的元胞自动机基于线性转换规则,较难表达土地利用变化的非线性边界问题.本文研究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方法(LS-SVM),将原空间下的非线性可分问题,通过高斯径向基核函数映射到高维特征空间,简化...  相似文献   
74.
康磊  刘良  曹玉亭  王超  杨文强  朱小辉 《地质通报》2011,30(7):1066-1076
出露于阿尔金构造带北缘红柳沟-拉配泉混杂岩带西段的红柳沟钾长花岗岩, SiO2>69.0%, Al2O3>13.0%,(K2O+Na2O)>7.0%, K2O/Na2O>1, A/CNK介于1.04~1.08之间, 属高钾钙碱性系列的弱过铝质岩石。该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 亏损Nb、Ta、Sr、P、Ti等高场强元素(HFSE);∑REE偏低(128.47×10-6~150.67×10-6), Eu负异常中等(δEu=0.59~0.67), LREE相对富集, 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 其Nb/Ta、Zr/Hf比值接近上地壳, 锆石具有负的εHf(t)值(-7.13~-5.12),两阶段Hf模式年龄(TDM2)变化范围为1786~1912Ma, 反映其源区物质主要来源于古老地壳。源岩判别图解和Al2O3/TiO2<100指示其为中上地壳变质砂屑质沉积岩部分熔融的产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500.3Ma±1.2Ma, 结合锆石CL图像具有岩浆环带特征和Th/U>0.4, 推断该年龄为花岗岩的形成年龄。综合区域地质背景, 认为该岩石形成于与洋壳俯冲作用有关的陆缘火山弧环境。  相似文献   
75.
信息动态     
变质岩是组成硅酸盐地球的三大岩石之一,对了解深部地壳的组成和地壳演化、研究地壳热结构历史记录、恢复变质岩原岩建造和指导找矿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我国变质岩学科在超高压/高温变质作用、相平衡、变质流体以及变质岩地球化学等几方面的研究进展.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近十年来我国学者又相继在柴北缘野马滩、南阿尔金、东昆仑、北秦岭及西南天山的不同类型岩石中发现了柯石英、斯石英假象(副象)以及其他一些特征的超高压变质指示矿物和结构,确定了这些超高压变质带的野外分布特征.在超高温变质作用研究方面,识别并确定了华北克拉通孔兹岩带超高温变质岩石的出露规模,准确的变质时代和时间尺度的限定以及P-T-t轨迹的构建,尤其是在进变质阶段的确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在变质相平衡研究方面,在热力学数据库和矿物相及熔体活度模型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开发了新的模拟计算软件GeoPS,建立了基于ACF组分分析的变质基性岩完整相平衡关系;同时在深熔作用与花岗质岩石成因的定量模拟方面也有重要进展.在矿物温压计研究方面,首次建立了与斜长石无关的GBAQ压力计、二云母压力计和白云母Ti温度计.在元素地球化学方面,高场强元素(如Ti、Nb、Ta、Zr、Hf等)和卤族元素(如F、Cl、Br和I)在变质脱水过程中的迁移和分异,以及变价元素(如V、Fe、W和Mo等)对指示氧逸度的变化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在变质流体研究方面,对俯冲带高压-超高压流体活动的证据、流体成分的确定及流体活动时限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明显进展.  相似文献   
76.
马拓  刘良  盖永升  王超  康磊  廖小莹  朴常完  张魁 《岩石学报》2018,34(12):3643-3657
南阿尔金尤努斯萨依地区首次发现一套高压麻粒岩相特征矿物组合的含蓝晶石石榴子石的花岗质片麻岩,其矿物组合为Grt+Ky+Per(+Ksp)+Ru+Q。依据矿物内部一致性热力学数据,基于THERMOCALC 3. 40程序平台,计算出P-T视剖面图,并结合矿物等值线、矿物组合稳定域及三元长石温度计等,确定其早期变质温压条件为T=970~1010℃,P=23. 2~25. 3kbar,达到了榴辉岩相变质条件。同时,根据岩相学观察获得的矿物共生组合与矿物变质显微结构以及P-T视剖面图,可识别出该岩石在早期变质之后还经历了以矿物组合Grt+Ky+Per(+Ksp)+Pl+Ru+Q为代表的麻粒岩相、以及Grt+Ky+Ksp+Pl+Bi+Ru+Ilm+Q为代表的麻粒岩-高角闪岩相和以Ky+Ksp+Pl+Q+Bi+Mu+Ru+Ilm为代表的角闪岩相三期退变质作用,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顺时针型降温降压的退变质P-T演化轨迹,指示出与大陆俯冲-深俯冲相关的高压变质事件和俯冲碰撞后的折返事件。利用LA-ICP-MS进行的锆石原位微区U-Pb定年和微量元素分析表明,该高压岩石峰期变质年龄497. 8±2. 7Ma,与南阿尔金地区已发现的高压-超高压岩石的峰期变质时代完全一致,表明它们应属同一变质岩带;其原岩形成时代为900. 2±4. 1Ma,与南阿尔金已报道的正变质的高压-超高压岩石原岩的形成时代基本一致,指示它们可能具有相同的原岩属性。这套花岗质高压麻粒岩的确定为进一步约束南阿尔金早古生代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带的时空分布规律提供了新的限定。  相似文献   
77.
中天山造山作用的同位素年代分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车自成  刘良 《地质论评》1995,41(3):261-271
我们把近年来所获得的一些年龄数据以及前人已有的年龄数据与区域地层接触关系作了对比,发现二者有意想不到的一致性,据此将中天山造山作用划分为5期,年龄分别大约为452—439Ma,412—402Ma,355—345Ma,334—327Ma和315—289Ma。中生代还可能有3期构造热事件,年龄大约为226—200Ma,165—160Ma和83Ma,代表了中天山的后期演化。上述年龄数据主要是从中天山南缘断裂带构造岩中获得的,它与区域年龄一致,这说明沿中天山两条边界断裂的逆冲推覆可能是导致中天山造山带变形的基本方式和原因。  相似文献   
78.
随着南黄海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地震调查的展开,提高海相碳酸盐岩目标层低信噪比地震资料的成像品质,已成为地震处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在充分分析了地震地质条件和原始资料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成像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了针对性处理技术流程并进行了攻关试验工作,建立了以叠前综合多域噪声压制、多次波联合衰减、大偏移距各向异性动校正、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等关键技术方法组成的处理流程。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地震剖面的成像精度显著提高,各种地质现象反射特征突出,有效地提高资料解释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9.
安徽东部南黄变质核杂岩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黄变质核杂岩位于扬子地块北东缘滁州-巢湖前陆褶皱冲断带的西侧,地表呈不规则穹形构造,核部出露上元古界张八岭群北将军组,四周为张八岭群西冷组环绕,两者间发育有缓倾斜韧性断层。南黄变质核杂岩以具有三层式结构为特征,变质杂岩核为上太古界南黄片麻岩套,中间韧性流变层由中元古界大理岩段及上元古界张八岭群组成,震旦系沉积盖层零星出露于南东,指向构造反映由北北西往南南东的剪切滑动。同构造期闪长玢岩K-Ar法年龄147±4.4Ma,表明南黄变质核杂岩是燕山运动造山期后伸展作用的产物,属陆内造山型变质核杂岩。  相似文献   
80.
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为浅海碳酸盐岩夹泥页岩与蒸发岩序列,而在碳酸盐岩台地边缘通常发育一些白云石化的鲕粒滩。这些鲕粒滩白云岩储集层是川东北地区主要的产气层,一些学者认为该套白云岩为大气淡水与海水的混合水白云石化成因,另外一些学者将其视为回流—渗透白云石化成因。飞仙关组鲕粒滩白云岩稳定同位素氧值一般为-6.73‰~-3.65‰(PDB),平均值为-4.89‰(PDB)(罗家寨地区为-10.81‰(PDB)),稳定同位素碳值一般为+0.57‰~+3.00‰(PDB)。对基质和孔洞中充填的鞍状白云石和亮晶白云石胶结物而言,稳定同位素87Sr/86Sr值为0.70735~0.70800。这些有关鲕粒滩白云岩的数据表明白云石化作用是在埋藏条件下进行的。在测定流体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后,计算出白云石化流体稳定同位素氧成分(δ18O白云石-δ18O=[3.2×106 T-2]-1.5,来自 Friedman 和 ONeil(1977)),其平均值约为+4‰(SMOW)。根据流体稳定同位素氧、碳成分与海水蒸发时流体盐度的正相关性,计算出流体δD平均值约为+25‰(SMOW)。流体包裹体盐度测定表明,白云石化流体是一种超盐度卤水,其盐度是海水的数倍,白云石化的温度为90~130℃。由于下三叠统鲕粒滩白云岩的稳定同位素氧和碳成分与上二叠统生物礁白云岩的稳定同位素氧和碳成分类似,因此,它们的白云石化流体很可能是同一来源。然而,这一结论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