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71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1 毫秒
21.
随着张力腿平台(TLP)在深海油气开发领域的广泛应用,在早期传统式(C-TLP)的基础上衍生出了多种结构形式,其中还有延展式(E-TLP)、最小化深海水面式(MOSES)和海之星式(SeaStar)已具备业界建造运营经验。为了体现TLP各类结构形式的性能特点,服务于工程开发方案中平台构型选择,本文基于三维势流理论频域方法,针对现已建造的4种TLP的水动力性能及相关参数进行了对比研究。首先,在质量惯性、结构刚度相似的条件下,完成了各类型平台的主尺度方案;其次,采用SESAM软件分析计算了各方案设计平台的附加质量、势流阻尼和运动响应幅值算子(RAO);最后的结果对比表明,不同结构形式对张力腿平台的固有周期影响很大,分散立柱形式的C-TLP与E-TLP的垂向运动响应更小。  相似文献   
22.
利用南黄海西部2007-04的温盐实测资料,采用海洋层结谱表达法及自适应识别,得到逆温跃层的"五点三要素",形成强度要素平面分布图.分析表明,逆温跃层的存在与黄海暖流水有直接的关系:1)4月份,黄海暖流水受到的海面冷却仍是产生逆温跃层的普遍原因,在该海区黄海暖流向北延伸和向两侧拓展的区域都有该种类型的逆温跃层存在,位置相对较浅;2)但在偏南的黄海暖流主干区,海面冷却产生的效应被主流区的热量补充所抵消,逆温跃层很弱甚至消失,这是该月份逆温跃层分布区向北退缩并在南部中心附近呈现缺失区的主要原因;3)南下的鲁北沿岸流水的冷水叠加在黄海暖流水的暖水上方,使逆温跃层加强,使得冷暖水的作用区成为强逆温跃层区;4)黄海暖流左侧冷沿岸流水及右侧冷水的前端向黄海暖流楔入,其前端往往覆盖在底层高温高盐的黄海暖流水上方形成下逆温跃层,从而形成双逆温跃层.这些特点,较以前认知更加客观、全面、细致和准确.  相似文献   
23.
贝尔直升机航磁仪磁补偿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贝尔直升机采用固定式安装氦光泵磁力仪的方案。对磁探杆进行改进设计后,使用GB-10型氦光泵磁力仪和16项自动磁补偿器用于航磁测量。给出磁补偿前后氦光泵磁力仪的输出结果对比。分析补偿前后的数据,对磁补偿器改进设计及机动飞行方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4.
为了了解羌塘盆地冻土层的结构,利用核磁共振测深(MRS)技术对羌塘盆地的两个研究区进行了野外勘探。结合室内实验及野外实际资料,冻土层基本无法引起仪器核磁共振响应是划分冻土层和探测水合物的重要证据。在钻井附近进行的MRS方法对试验点进行测量并采集到了NMR信号,分析认为是天然气水合物处在亚稳定状态,分解产生水或者液态烃,形成水-水合物-气三相共存的情况,引起了NMR反应。实践表明可以将MRS方法运用于探测陆域冻土带分布以及冻土带,该方法对于冻土层的结构划分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5.
针对三维灾场环境地表影像动态更新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拍照片的地表影像快速更新方法。首先利用相机的内部参数和拍照时记录的方位和朝向等参数,在三维空间中构建一个虚拟的相机视锥体模拟相机拍照时的姿态,与地面求交得到相机的取景范围;然后利用多重纹理混合法将照片叠加于地形表面,从而实现灾区影像的快速更新。实验表明,该方法实现的地表影像更新匹配效果较好,高清照片不仅提供了更多精细的地表信息,还克服了遥感影像所存在的数据获取难、周期长、传输量大等缺陷,简化了影像更新的工作流程,提高了时效性,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26.
利用测井资料识别层序地层单元技术与方法进展及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测井曲线包含丰富的地质信息,测井曲线的形态、幅度可以反映出岩性和沉积旋回韵律等地层特征.在综述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基于测井资料进行层序地层单元划分的方法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识别两种,其中,定性方法有自然电位和自然电位镜像法、声波时差与电阻率曲线重叠法、声波时差法、自然电位和视电阻率组合法以及累计地层倾角测井法等;...  相似文献   
27.
刘浩  张毅  郑文升 《地理研究》2011,30(10):1805-1817
处于城市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其土地集约利用的利用强度、利用形式与利用类型存在显著差异,城市土地利用最佳集约度与城市化水平密切相关,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可有效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基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的交互耦合作用机制,本文构建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定量评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的耦合协...  相似文献   
28.
本文基于多种资料,梳理了1912—1949年中国地理学者姓名、生卒年、籍贯、领域、教育与工作经历等数据,从来源、增长、结构3个层面讨论当时中国地理学者发展进程。研究发现1912—1949年间:① 地理学者在来源层面可分舆地学者、外聘地理学者、现代学制培养地理学者(含有交集关系的国内培养学者、留学培养学者、跨学科学者)3种类型,不同类型群体对地理学者发展的影响差异明显;② 地理学者数量发展可分1912—1927年波动增长,1928—1939年持续增长,1940—1941年急速增长和1942—1949年放缓增长4个时期;③ 中国地理学者学科结构、领域结构、学缘结构、地域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方面均表现为失衡但失衡程度趋于降低的态势;④ 地理学者发展与地理教学、研究机构发展关系密切,特别是高等地理教学机构对地理学者发展有多重影响。1912—1949年中国地理学者的发展为中国科学地理学的持续进步奠定了人才基础,其过程同时是中国近现代地理学转型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29.
通过江西变质岩透入性面理滑移面扫描电子显微镜(SEM)4例观测,发现其表面普遍存在纳米粒子层状结构,并为三轴压力实验所验证.在剪切滑移过程中纳米颗粒(直径φ40~95nm)经过粒化-异化-分化,个体形态有别,结构层次分明.这个纳米界限薄膜(层),本质上是具有黏-弹性变形的摩擦-黏性(frictional-viscous)带.在此微域条带中,构造应力场-流变物理场-地球化学场非常活跃,并同变质岩面理发育3个阶段(剪切滑移强化作用-弱化作用-易剥作用)密切关联.进而可从黏-弹性变形行为揭示构造剪切的微观运动学机理.  相似文献   
30.
本文详细介绍了地震专用数字钟的研制及试运行结果,阐述了数字钟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等,对指导台站使用数字钟具有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