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59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两次门源地震前Wq值异常空间演化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震活动平静参数Wq值方法,对1986年门源6.5级、2016年门源6.4级两次地震前Wq值的空间演化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两次门源地震前,震中及周边区域均出现了地震活动性参数Wq值的空间区域出现—扩大—收缩—扩大—收缩的异常,但两次异常的演化过程的持续时间和发震时的特征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2.
杨磊  才奎志  孙丽  陈宇  张岳 《湖北气象》2020,39(2):125-135
应用葵花8号卫星资料,结合NCEP FNL再分析、GNSS遥感水汽、风廓线雷达、全国智能网格实况融合分析资料,对2017年7月14日和2018年8月7日沈阳两次暴雨过程(分别简称过程Ⅰ和过程Ⅱ)中对流云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重点探讨了对流云的触发维持机制与影响降水特征差异的因素。结果表明:(1)两次过程分别为局地突发暴雨和区域性极端暴雨,沈阳市区暴雨均由两个对流云团引发,对流云团合并使得降水持续。过程Ⅱ云团合并发生在其移动方向的后侧,具有后向传播特征,合并云团沿其长轴方向移动影响沈阳市,使降水时间延长。(2)在降水前至降水初期,过程Ⅰ对流云顶和水汽层顶快速上升且云顶迅速超过水汽层顶,而过程Ⅱ亮温下降缓慢。短时强降水发生前红外和水汽亮温同步快速降至-60℃,可作为提前预判对流云团产生短时强降水的参考指标。10 min雨量大于10 mm的对流云云顶集中分布在红外亮温低于-55℃、亮温差为-5~0℃的范围。(3)两次过程中,沈阳市分别位于东北冷涡后部和副热带高压北缘。过程Ⅰ,探空曲线呈“X”型,CAPE高达2584 J·kg^-1,造成对流云深厚,云底以下干层导致雨滴蒸发,使降水强度减弱,该过程高强度降水仅发生在对流云团合并加强阶段。过程Ⅱ,云底到地面湿层明显,保证了雨滴降至地面,产生相同量级降水的云团的TBB比过程Ⅰ高。(4)强降水发生前,地面风场存在明显辐合,当大气可降水量2 h内跃增8 mm时,站点出现强降水;局地水汽跃增可能是低空西南气流偏南分量增大或偏北冷空气侵入到暖湿空气中所致。  相似文献   
53.
辽宁省高速公路不良气象条件分析及服务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5—2008年辽宁省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资料进行统计。结果表明:辽宁省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由天气原因及其所引起的不良路况所造成的交通事故占20.4%,5—8月和11—翌年1月是此类交通事故的两个多发期。在各类天气现象中,因雾引起的交通事故所占比例最高,为41.0%,雨次之为31.3%。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做好高速公路气象服务提出四点措施:划分灾害性天气服务关键性路段和关键期,制定高速公路安全运营气象灾害防御地方标准,在高速公路沿线布设密度适宜的气象监测站,加强气象对高速公路影响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54.
赣江下游阶地上断续发育着系列沙丘砂-砂质古土壤序列,有助于探讨亚热带地区粒度分维特征对古环境的指示意义。在多次综合考察的基础上,选择南昌市新建区的厚田剖面开展工作,在OSL年代和粒度测试基础上,采用分形理论中的幂指函数关系法分析了粒度分维特征,并将其与黏粒体积分数、平均粒径、冬夏季风敏感粒径、南京葫芦洞石笋氧同位素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厚田剖面的沙丘砂-砂质古土壤序列主要形成于末次冰期(14.9—77.0 ka),其中沙丘砂的分维值为2.04~2.62(平均值2.34),砂质古土壤为2.24~2.70(平均值2.51)。2)分维值与夏季风强度敏感粒径呈正相关性,与冬季风强度敏感粒径呈负相关性,且与粒度分选性密切相关,标准偏差越小则分维值越小,反之则越大。3)分维值在垂向上呈现峰谷交替旋回,峰值分别对应MIS2早期、MIS3c和MIS3a阶段,该时期夏季风强盛,气候暖湿,砂质古土壤发育;谷值分别对应MIS2晚期、MIS3b和MIS4阶段,该时期冬季风强盛,气候干冷,沙丘砂发育。说明厚田沙地在末次冰期发生了3次气候冷暖旋回,其中还明显记录了H5、H6的极端寒冷事件。由此可见,鄱阳湖地区的风沙沉积序列基本同步于区域乃至全球性气候变化事件。  相似文献   
55.
利用1970—2021年粤北和珠三角地区30个气象站的逐日地面温度和气温资料,分析了地气温差(地面温度-气温)空间分布、季节变化及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年际变化趋势。(1)近50年来粤北和珠三角年平均地气温差介于1.97~3.21℃之间,总体呈现北高南低的纬向型分布格局。(2)夏季地气温差最大为3.25℃,冬季最小为1.71℃;其中冬季珠三角地气温差比粤北大,夏季则相反。(3)珠三角的东莞在冬、夏两季均为下降趋势最明显的城市,降速为0.35℃/(10 a)和0.66℃/(10 a);上升最明显位于珠三角的增城和粤北的仁化分别为0.30℃/(10 a)和0.32℃/(10 a)。(4)近50年粤北和珠三角年平均地气温差呈不显著的下降趋势,降速为0.061℃/(10 a);其中粤北呈上升趋势,升速为0.3℃/(10 a);珠三角则呈下降趋势,降速为0.16℃/(10 a);两者变化趋势呈南北反相分布态势。(5)粤北地气温差月变化呈单峰型结构,珠三角则呈双峰型结构;两地地气温差最小值在汛期前的3月,粤北峰值在7月,珠三角峰值在7月和10月。此外,珠三角年平均气温及夏季地气温差均在1992年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56.
西藏曲水碰撞花岗岩的混合成因:来自成因矿物学证据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西藏曲水碰撞花岗岩地处冈底斯构造-岩浆带中部,呈东西向平行雅鲁藏布缝合带分布.该岩体以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为主,其次为石英二长闪长岩.岩体内普遍发育微粒镁铁质包体.对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及微粒镁铁质包体的成因矿物学研究结果显示:(1)斜长石发育环带且边缘和核部偏基性,幔部酸性;(2)斜长石斑晶边缘常含有角闪石、黑云母等暗色矿物包体;(3)钾长石X射线结构分析显示自核部向边缘温度呈现逐渐升高的特点;(4)长石矿物中普遍含有较高的Cr、Ni、Co元素,明显不同于壳熔花岗岩;(5)角闪石、黑云母矿物MgO含量高于典型壳熔花岗岩;(6)包体中发育针状磷灰石和角闪石,显示为岩浆淬冷的结果.上述特征不可能用正常岩浆分异作用来解释,而更可能是壳-幔岩浆混合作用的结果.采用矿物温压计所得到的结果也符合混合后的岩浆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57.
山东省围填海造地管理浅探——以胶州湾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全国围填海造地形势的基础上,探讨了胶州湾的围填海造地情况及引发的生态问题。从韩国新万金计划和日本关西机场的案例得到启示,回顾了山东省的围填海造地进程,提出了山东省应对海洋围垦过度现象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58.
59.
湖泊变化敏感地记录着气候变化的信息。以科尔沁沙地沙丘-草甸相间地区为研究区,利用多时相TM/ETM+遥感影像,基于遥感和GIS技术提取研究区1986-2013年湖泊个数与面积信息,分析其变化规律及空间分异特征。在此基础上,联系降水量、蒸发量等气候要素和以人类活动影响为主的时间因子t,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研究区湖泊面积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小型湖泊近30年间面积和个数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其变化趋势与降水量呈现很强的正相关,与蒸发量呈较强的负相关,人类活动对小型湖泊面积的影响不太显著,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区湖泊面积趋于萎缩,这种萎缩主要归因于气候的干化;(2)研究区t年湖泊面积At与前一年湖泊面积At-1、t年降水量Pt和蒸发量Et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3)1986-2013年研究区典型湖泊--王巴哈嘎湖泊总体上呈萎缩状态,但不同方向上既有萎缩也有扩张,Ⅰ、Ⅱ、Ⅴ、Ⅵ区域(以北向为0°,顺时针每45°一个区域,并顺序标记为Ⅰ~Ⅷ区域)萎缩,其他区域扩张,其中以Ⅱ、Ⅲ、Ⅷ、Ⅳ区域为主导变异方向,Ⅵ方向次之,其他方向变化缓滞。研究成果不仅为科尔沁沙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维持提供技术支撑,对其他同类地区湖泊环境的研究也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0.
为确定不同遥感数据源在县级尺度进行干旱监测的能力,利用环境减灾卫星、SPOT4和RAPIDEYE数据分别构建了垂直干旱指数、修正垂直干旱指数和温度植被干旱指数,以河北玉田县为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环境减灾卫星的垂直干旱指数和修正垂直干旱指数变化与RAPIDEYE趋势一致,在冬小麦拔节期,当土壤含水量较高时,两指数值起伏变化不明显;在抽穗期,两指数能较好反映各层土壤含水量的起伏变化。而基于SPOT4的修正垂直干旱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特点,垂直干旱指数对土壤含水量变化不敏感。从数据源选取角度,环境减灾卫星和RAPIDEYE在县级尺度具有较好的干旱监测能力。由于基于环境减灾卫星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与冬小麦单产具有显著以上水平的相关性,据此建立的线性估产模型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旱灾预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