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Characteristics from a hydrodynamic model of a trapezoidal artificial reef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lume experiment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were conducted to characterize the hydrodynamics of a trapezoid artificial reef. Measurements in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were conducted to observe the formation of upwelling and vortices; and forces for the reef model were measured by load cell. The results of flume experiments agree well with the numerical data. In addition, the flow structure around a reef combining trapezoidal and cubic blocks was simulated numerically under two deployment schemes, showing a more complicated flow structure than that of a stand-alone reef. Relationship between drag coefficient and Reynolds number suggest that the degree of turbulence can be assessed from the value of drag coefficient downstream from the reef. The role of the reef in water flow is to reduce flow velocity and generate turbulence.  相似文献   
42.
建筑物高度获取是城市3维模型构建需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文提出了利用城市大比例尺3维DLG数据获取建筑物高度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实现大范围建筑物高度的批量求算,解决了建筑物顶部不同结构高度获取难的问题。利用该方法获取的建筑物高度精度高,满足了城市建筑物3维精细建模的需要。  相似文献   
43.
刘扬  翟新芳 《河南地质》2001,19(4):289-294
通过校区建筑场地钻孔岩土剖面与剪切波速测试结果以及地震地质背景条件,活动断裂及其影响和主要抗震设防参数的分析研究,作者认为建筑场地属中软土,但不存在液化可能性,建筑场地类别可定为Ⅱ类,并提出近场区存在6级及小于6的地震背景,其地震烈度可估评为7度。鉴于此,建议建筑场地可采用换土垫层法以加固地基,对高层建筑可采用大直径灌桩基础,框架柱可一柱一桩,剪力墙宜设基础梁并适当扩大桩距,建筑体适当埋深和调协地下室等纱列抗震设防措施。  相似文献   
44.
刘扬 《地下水》2003,25(3):160-162
结合工程实例,对地表水水源及地下水水源进行了分析评价,认为在乡镇供水中。联合运用地表水和地下水,既充分发挥了现有水源工程(地表水水库)的作用,又开发利用了地下水资源。实现了开源的目的。提高了乡镇供水的保证率,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发展乡镇供水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障,达到了充分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效果。  相似文献   
45.
46.
海洋中的有害藻华,包括微藻形成的赤潮和褐潮以及大型藻类形成的绿潮和金潮,已成为一类突出的海洋生态灾害问题。2021年11—12月,山东半岛东北部海域发生多纹膝沟藻(Gonyaulax polygramma)形成的大规模赤潮,导致海带养殖严重受损,亟待构建有针对性的赤潮监测预警体系。本文以多纹膝沟藻为对象,尝试应用流式影像仪(FlowCam)结合卷积神经网络模型YOLOv3,分别对含有多纹膝沟藻的浓缩海水样品、含有多纹膝沟藻和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的浓缩海水样品,以及含有多纹膝沟藻活细胞及空壳的浓缩海水样品进行了检测实验,探究了基于藻种影像的深度学习模型在赤潮原因种检测方面的应用潜力。结果表明,在以FlowCam获取的影像数据集训练3万次后,YOLOv3对多纹膝沟藻表现出较好的识别能力,对浓缩海水样品中目标藻种识别的平均精度为88.2%;当样品中存在与多纹膝沟藻形态相似的链状亚历山大藻时,模型对多纹膝沟藻识别的平均精度下降为76.6%,对两种微藻同时进行训练和检测,可将对多纹膝沟藻识别的平均精度提高至84.6%。对于低温下出现脱壳现象的多纹膝沟藻,模型对海水中活细胞识别的平均精度为86.7%,对空壳识别的平均精度87.8%,将多纹膝沟藻活细胞与空壳分别识别的平均精度均值(87.3%)高于将两者统一作为多纹膝沟藻进行检测的识别精度(84.2%),整体识别精度提升3.1%。综合相关结果可以看出,FlowCam与深度学习模型相结合在赤潮监测和研究中具有重要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7.
刘扬  宫阿都  李京 《测绘学报》2010,39(4):410-415
在对比几种典型的地形简化算法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一种基于数据分块且适合海量三维地形的局部自适应最优化简化模型(LSOSTM模型).该简化模型以四又数模型为基础,针对海量地形进行分层分块组织,构造地形四叉树;根据视点以及局部地形粗糙程度动态地改变地形四叉树节点的分裂或合并状态,实时调整不同地形四叉树节点的显示层次;利用"包围盒"法来判断地形四叉树节点是否需要被绘制;使用广度优先遍历方法解决不同分辨率地形四叉树节点拼接造成的裂缝问题.基于LSOSTM模型构建一个演示系统,实现海量地形数据流畅漫游.  相似文献   
48.
我国的土地储备制度最早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香港,直到1996年上海才率先成立了我国内地的第一家土地储备机构。现在,土地储备已经成为我国土地市场建设与土地管理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但由于我国建立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时间还比较短,相关措施还不完善,经验还不够丰富,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解决。存在的问题1.城市一级土地市场未完全垄断。目前,我国的许多城市虽被  相似文献   
49.
刘淑贤  张立生  刘扬  王维国  杨琨  张源达 《气象》2024,50(3):331-343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热带气旋(TC)作为影响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其活动特征及灾害损失评估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采用组合赋权和k-means等方法,分析了2000年以来登陆我国的TC及灾害损失特征,并构建了基于机器学习的TC灾害等级评估模型。结果表明:从总体趋势来看,登陆我国的TC频数在逐年减少,但登陆风速的最大值却在缓慢增加;广东、浙江、福建、广西受灾较为严重,但整体上全国综合灾情指数呈下降趋势;与传统的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朴素贝叶斯算法相比,LightGBM(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在TC灾害评估中效果最佳,准确率值为0.91,其中致灾因子是模型中最关键的因素,其次是防灾减灾能力、暴露度和脆弱性指标。  相似文献   
50.
对中国北方243个站点1958—2009年逐月降水资料,采用小波分析和奇异谱分析(SSA)方法,在分4区基础上,对北方不同地区降水的周期和趋势进行分析,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西北地区(青海区、干旱区)降水的趋势性比北方中、东部区的明显。北方中、东部区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相对多雨,而青海区、干旱区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或80年代中相对少雨。在20世纪80年代,北方中部区降水由偏多转为偏少,而其余3个区域(北方东部区、青海区、干旱区)的降水由偏少转为偏多,发生和持续时间各不相同。近几年,北方东部区、北方中部区、青海区的降水增加,而干旱区降水下降。北方东部区、中部区、干旱区存在10年以上的长周期,北方东部区为准22年,北方中部区为准15年,干旱区为准11年,这种长周期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变得规则且稳定。北方降水普遍存在准2~3年周期和准5年周期,其振幅有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