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50篇
大气科学   114篇
地球物理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HLAFS业务数值预报模式的动力框架下,利用文章(I)所述的显式云降水方案,对一次暴雨过程和伴随着的云物蓝砸淮伪?雨过程和伴随着的云物泪果表明,显式方案对降水落区和强降水中心位置的预报较原HLAFS的大尺度饱和凝结方案有明显改进.模式能合理地揭示出暴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云系演变规律和云物理过程.冰相过程对降水、中尺度热力和动力场有明显影响,特别是冰相过程有利于降水的早期的形成速率.与卫星TBB资料的对比分析表明,引进显式方案后,模式能较合理地模拟出云系的轮廓、位置、范围、强度、生消和移向,模式模拟出的云顶温度与卫星测量出的云顶温度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62.
孙晶  楼小凤  胡志晋 《高原气象》2009,28(3):485-495
利用部分改进了的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对2006年2月7~8日祁连山一次降雪过程进行了三重双向影响嵌套模拟研究,模式对雪带分布的模拟与实测基本吻合.重点分析了此次降雪过程中的热力动力特征和云的微物理结构,并通过地形敏感性试验,研究了祁连山地形对降雪的作用.结果表明:降雪过程中有低层西北湿冷气流向祁连山区输送水汽在山前形成大值区,气流除在祁连山周围绕流外同时沿祁连山北坡爬升.降雪前期空气饱和层和上升气流区比较深厚,为祁连山北坡降雪中心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动力热力条件,降雪后期有高空干冷下沉气流侵入使降雪减弱.这次过程为冷性稳定层云降雪过程,水成物含水量大值区也主要分布于祁连山北坡和山顶附近,冰晶和雪分布在6 km以下,在冷云顶存在0.06 g·kg-1的过冷云水.祁连山高大地形对大范围降雪落区无明显影响,但对祁连山北坡降雪中心形成有直接影响.降低地形高度后,山顶无法形成上升运动和云粒子,迎风坡云体发展减弱.地形对降雪增幅中心主要位于祁连山北坡,24 h最大增幅达3 mm.  相似文献   
63.
孙晶  楼小凤  胡志晋 《高原气象》2009,28(3):485-495
利用部分改进了的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对2006年2月7~8日祁连山一次降雪过程进行了三重双向影响嵌套模拟研究, 模式对雪带分布的模拟与实测基本吻合。重点分析了此次降雪过程中的热力动力特征和云的微物理结构, 并通过地形敏感性试验, 研究了祁连山地形对降雪的作用。结果表明: 降雪过程中有低层西北湿冷气流向祁连山区输送水汽在山前形成大值区, 气流除在祁连山周围绕流外同时沿祁连山北坡爬升, 降雪前期空气饱和层和上升气流区比较深厚, 为祁连山北坡降雪中心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动力热力条件, 降雪后期有高空干冷下沉气流侵入使降雪减弱。这次过程为冷性稳定层云降雪过程, 水成物含水量大值区也主要分布于祁连山北坡和山顶附近, 冰晶和雪分布在6 km以下, 在冷云顶存在0.06 g·kg-1的过冷云水。祁连山高大地形对大范围降雪落区无明显影响, 但对祁连山北坡降雪中心形成有直接影响。降低地形高度后, 山顶无法形成上升运动和云粒子, 迎风坡云体发展减弱。地形对降雪增幅中心主要位于祁连山北坡, 24 h最大增幅达3 mm。  相似文献   
64.
根据1984年11月21日北疆降水过程的飞机、雷达、地面微物理及其它设施的综合观测,提出了天气尺度、中小尺度及微尺度的结构模型和各尺度间相互作用形成降水的机制。分析发现,冷空气进入盆地受地形影响,锋面结构复杂。降水由小尺度扰动作用于大片的低层层状云(LSc)而形成。LSc是系统到来前盆地内的低云阴雾受冷空气和天山作用而成,具有持续供给过冷水的能力。小尺度扰动可分为动力作用型和微物理作用型两类,它们均能起到提供冰晶作用。各个扰动区微结构差异较大,产生降水和消耗LSc中云水的能力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65.
一个简化的混合相云降水显式方案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提出一个新的混合相云降水显式方案,它预报2个云物理量,即云水(冷区为过冷云水)和降水(冷区为冰雪,暖区为雨),考虑了7种云物理过程。文中给出了详细的方程组,可以作为一个子程序供大、中尺度天气模式使用。该方案还与详细微物理显式方案和暖云方案作了实例模拟比较。  相似文献   
66.
对于水平网格距小于10 km的高分辨率非静力平衡的显式云分辨模式,云微物理量的初始化以及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协调是十分重要的,并且一直是云分析领域的一个难题。考虑在云雨处于定常状态的前提下,根据暖云过程,可得到云中水成物之间相互转化以及与垂直速度的约束关系,而雨水含量跟雷达反射率因子(Z)有关。因此,采用合肥新一代天气雷达2003年7月5日02时(北京时)的观测资料,针对雷达探测的特点对雷达原始数据进行了坐标转换,并进行了插值处理和简单的质量控制,然后依据Z-qr关系和定常暖云方案,反演了雨水混合比(qr)、云水混合比(qc)、水汽混合比(qv)和垂直速度(w)。结果表明,由此得到的雷达回波主要特征及量值分布与雷达站的CAPPI图像基本一致;水汽、云水、雨水和垂直速度量值大小的分布与雷达回波强度的分布也是吻合的,体现出了云中水成物和垂直速度的三维分布结构;各物理量的量值也符合梅雨锋暴雨的特点,梅雨锋积层混合云系中层状云和对流云的差别十分明显。在较强的回波区,雨水在6 km以下含量较大,最大值位于4 km左右,可超过3.0 g/kg;上升速度在5 km左右最大,最大值超过5 m/s;云水含量大值区位于5 km以上,在7 km高度上达到最大,超过3.0 g/kg;雨滴末速度虽然上下比较一致,一般几米每秒,但在5 km左右为大值区。  相似文献   
67.
三维弹性套网格中尺度(β-γ)大气模式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建立了一个双向相互作用套网格非静力平衡中尺度(β-γ)大气模式。模式采用Gal-Chen地形坐标系中的全方程作为基本动力框架,采用Klemp分裂时步法计算声波,并考虑了准弹近似。模式引入和改进了Deardorff整体边界层参数化和三种显式湿过程处理方案:暖云、雹云和雪云双参数微物理参数化。地面温度由地面薄层土壤的能量收支方程预报,并考虑了云和山坡走向对短波辐射的影响。该模式不仅为将来发展成能充分应用常规和高时空分辨率的非常规观测资料的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数值预报系统提供了基本模式框架,也可作为数百公里范围内大气现象和污染输送的模拟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68.
THESIMULATIONOFASPRINGPRECIPITATIONPROCESSFORICESEEDINGINNORTHCHINAWansXiaobin(汪晓滨),HuZhijn(胡志晋)andYouLaiguang(游来光)(Institute...  相似文献   
69.
GRAPES_GFS不同湿物理过程对云降水预报性能的诊断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云对流和云微物理是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中最为重要的两类湿物理过程,它们共同影响云和降水的预报性能。通过采用CMAP降水资料和MODIS、MLS及Cloud Sat卫星云观测资料对全球中期数值预报模式GRAPES_GFS中这两类湿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的不同组合所预报的降水场和云宏微观场进行诊断和评估,以揭示其对云和降水的预报性能。结果表明:(1)云微物理方案是中高纬度地区总降水预报差异的主因,三种云微物理方案预报的降水强度为SINCEP3NCEP5。赤道及低纬地区降水差异主要是由积云对流方案引起的,KF_SI组合与CMAP降水最为一致。(2)SI方案和NCEP3方案在中纬度地区格点降水要显著多于混合相云NCEP5方案;与SAS方案和KF方案相比,BM方案使与其组合的云方案产生的格点降水明显偏少。(3)BM方案产生的对流降水要明显多于SAS方案和KF方案,中高纬地区SAS方案和KF方案预报的对流降水基本一致,在低纬地区SAS方案对流降水最少。(4)NCEP5方案预报的云顶温度与MODIS观测吻合较好,NCEP3方案和SI方案预报的云顶温度要较实况偏暖。三种对流方案预报的云顶温度冷暖关系为SASBMKF,BM和KF预报的云顶温度与实况较为接近。(5)NCEP5方案预报的积分云水与卫星观测最为接近,两种简冰方案显著偏少,尤以SI方案偏少最多。SAS和KF方案能较好的预报积分云水的空间分布,但其量值较观测偏大,BM方案预报的积分云水在低纬度地区偏少明显。(6)所有方案组合预报的卷云较MLS卫星观测显著偏少,混合相云方案对卷云预报较简冰方案具有一定优势,BM方案偏少最显著。(7)全球平均而言,KF对流方案和NCEP5云微物理方案对GRAPES_GFS的云和降水预报性能较其他降水物理方案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70.
中尺度模式湿物理过程和物理初始化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文章评述了中尺度模式中湿物理过程,特别是显式云降水方案和物理初始化方法研究的最新动态,分析了显式云降水方案的优势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