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49篇
大气科学   112篇
地球物理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在HLAFS业务数值预报模式的动力框架下,利用文章(I)所述的显式云降水方案,对一次暴雨过程和伴随着的云物蓝砸淮伪?雨过程和伴随着的云物泪果表明,显式方案对降水落区和强降水中心位置的预报较原HLAFS的大尺度饱和凝结方案有明显改进.模式能合理地揭示出暴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云系演变规律和云物理过程.冰相过程对降水、中尺度热力和动力场有明显影响,特别是冰相过程有利于降水的早期的形成速率.与卫星TBB资料的对比分析表明,引进显式方案后,模式能较合理地模拟出云系的轮廓、位置、范围、强度、生消和移向,模式模拟出的云顶温度与卫星测量出的云顶温度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62.
层状云人工增雨机制、条件和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58,自引:4,他引:5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提出了新的层状云人工增雨机制,指出人工冰晶除通过贝吉隆过程使过冷云水转化为降水外,还使一部分冰面过饱和水汽转化为降水,凝华潜热的释放导致空气增温和局部升速加大,促进云降水的发展。与此相应提出了适合人工增雨的云层条件、监测识别方法以及最佳催化部位、药剂、剂量等。  相似文献   
63.
三维对流云催化模式及其外场试用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介绍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人工影响天气研究中心的三维对流流化模式的动力学和身长物理学方程组和计算方案,着重阐述了模式的新特点。学介绍了模式在湖北十堰外场试验中实际应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64.
中尺度模式湿物理过程和物理初始化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文章评述了中尺度模式中湿物理过程,特别是显式云降水方案和物理初始化方法研究的最新动态,分析了显式云降水方案的优势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5.
由中国气象学会大气物理学委员会、河北省气象学会和河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主持组织的第11届全国云雾降水和人工影响天气科学讨论会于1992年10月24—28日在河北省承德市召开。会议共收到论文249篇,有150篇在会上报告交流。论文内容可分为四部分:(1)云的宏微观特征和降水机制;  相似文献   
66.
云的降水     
胡志晋 《气象》1981,7(1):43-45
雨、雪、霰、雹等各种降水物一般都是在云内形成增长后落到地面的。云本身是大量云滴或冰晶的集合体。它们同降水物一样都是液态或固态的水。但是云滴和冰晶十分微小,典型的云滴半径为10微米,落速为1厘米/秒。它们随着云中气流运动,很难落出云体。即使落出云体也会在很短的时间和距离内蒸发完毕。典型的雨滴半径为1毫米,落速为6米/秒。两者相比,雨滴比云滴的半径大了100倍,质量大了100,000倍,落速大了600倍。从上一讲的图1上,可形象地看到凝结核、云滴、大云滴、毛毛雨和雨滴的大小差别是何等的巨大!从云的微物理学来说,云和降水的差别主要就是粒子的大小。习惯上以半径100微米为界来区别云滴和雨滴(这相当于毛毛雨滴);以半径150微米为界来区分冰晶和雪晶。 云滴的产生和长大主要依靠凝结过程。凝结增长  相似文献   
67.
张伯津  胡志晋 《气象》1980,6(12):32-32
中国气象学会于1980年9月16—22日在安徽黄山召开了全国人工降水学术座谈会。会议交流了近几年的科研成果,分析了这一领域的国内外现状,肯定了成绩,指出了问题,对今后的做法提出了建议。 会议共收到83篇论文,这些论文主要反映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成果。 一、云的资源考察。这是人工降水的一项基础工  相似文献   
68.
该项目的目标是研制三维、复杂云物理的层状云模式,用于人工增雨和降水预报;研制三维、复杂云物理和地形的对流云模式,用于强对流预报和人工增雨防雹;研制中小尺度云分辨模式,用于研究α、β、γ中尺度云群的宏微观结构和演变规律;研制云辐射模式,研究辐射对云和降水的影响。该项目4次得到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1999—2003年得到国家973项目“新一代数值预报模式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课题的支持。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胡志晋、周秀骥、楼小凤、刘奇俊和北京大学赵春生以及秦瑜、刘玉宝、刘公波、何观芳等同志在15年内完成。  相似文献   
69.
碘化银核化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根据DeMott等给出的不同成核机制下AgI成核效率的实验结果 ,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 ,研究了AgI粒子在云室、层状云和对流云中的核化过程。通过对云室的模拟 ,发现云滴浓度和云雾持续时间是造成不同云室检测的AgI成核率相差悬殊的主要原因。数值试验结果表明AgI的成核方式在层状云和对流云中有很大不同 :层状云中AgI主要以接触冻结、浸没冻结等慢核化过程为主 ,而对流云中则以凝结冻结过程为主。  相似文献   
70.
强对流云人工增雨和防雹原理的二维数值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毛玉华  胡志晋 《气象学报》1993,51(2):184-194
本文建立了一个二维深对流云数值模式,用该模式模拟了一个实测强对流云个例。其结果同观测相近。本文做了一系列催化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在云发展早期播入高浓度的人工冰晶胚胎,能促使云中产生大量的大冰晶和小霰粒,它们争食液水,不易长成大雷,地面降雹动能可减少45%,但降雨量也有明显减小;减小播撒剂量,催化效果亦减小,防雹和增雨效果不明显;若在云发展早期引进浓度为10~0-10~(-1)/L的小雨滴,则能明显提早和增加降水。对于不同强度的对流云,人工引晶仅对中等积云(云顶高为6—8km)的增雨效果较好。文中还比较了二维和一维的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