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2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98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河尔格头地区位于东昆仑造山带西段,发育大量花岗岩岩石组合,对该地区晚三叠世花岗岩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认识东昆仑造山带印支期构造- 岩浆演化历史,还可为古特提斯洋俯冲及洋盆闭合时限提供约束。本文报道了对河尔格头地区花岗岩的LA- MC- ICP- MS锆石U- Pb定年、地球化学、Sr- Nd- Pb同位素的研究结果,为建立完善的年代学格架和构造演化提供了新资料。本次在河尔格头英云闪长岩中获得了230. 9±0. 7Ma的锆石U- Pb 年龄,结合野外接触关系,可以确定该期花岗岩为晚三叠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河尔格头晚三叠世花岗岩为准铝到弱过铝质岩石,属中- 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轻稀土和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不同程度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具负铕异常,属I型花岗岩。从Sr- Nd- Pb同位素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河尔格头晚三叠世花岗岩具有较高的 I Sr 值(0. 705058~0. 707582)和负的ε Nd ( t )值(-2. 05~-5. 14),双阶段模式年龄 t DM2 为1170~1422Ma,表明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壳。经校正后的 ( 206 Pb/ 204 Pb) i 值为18. 37949~18. 58525,( 207 Pb/ 204 Pb) i 值为15. 56543~15. 59755,( 208 Pb/ 204 Pb) i 值为37. 79668~38. 27230,Pb同位素组成图解显示其物质来源与壳幔相互作用有关。综合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前人研究成果,河尔格头地区花岗岩显示板块俯冲阶段的特征,可能为阿尼玛卿洋壳消减过程中的产物,古特提斯洋的闭合时限或可推迟至晚三叠世。  相似文献   
52.
将cDNA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cDNA-AFLP)分析方法在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中进行了应用,旨在建立1套适于中国对虾研究的cDNA-AFLP反应体系.对总RNA提取、cDNA双链合成、双酶切反应、连接反应、预扩增反应、选择性扩增反应和银染等步骤进行了优化和改进.结果表明,用EcoR Ⅰ/Mse Ⅰ双酶切、核心序列加3个选择性碱基的选择性扩增引物、1∶1摩尔比的EcoR Ⅰ端与Mse Ⅰ端选择性扩增引物比和12 μL选择性扩增体积,可得到十分稳定的结果,所得产物经电泳和银染后可获得条带清晰的图像.该方法的建立为cDNA-AFLP技术在中国对虾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3.
新疆北山地区清白山矿集区位于中亚造山带南缘东天山造山带与北山造山带交界部位,近年来陆续发现一系列多金属矿产,成矿潜力巨大。研究从分析矿集区剥蚀程度的角度,以矿集区内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岩体为研究对象,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技术,结合温度-时间热史模拟反演,推测矿集区的剥蚀程度,探讨清白山矿集区多金属矿产深部的找矿潜力。研究结果显示,样品裂变径迹年龄集中在((50±5)~(84±5)) Ma之间,温度-时间反演模拟结果表明,北山地区在晚白垩世经历过快速隆升过程。100 Ma以来,清白山矿集区剥蚀厚度累计约2.85 km,结合矿集区矿产分布特征,认为研究区深部还有较大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54.
琴文蛤形态性状对体量的影响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广西琴文蛤(Meretrix lyrata)养殖群体中随机选取87颗成贝,测量其活体重(y)、壳长(x1)、壳高(x2)、壳宽(x3)及外韧带长(X4),计算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以体长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做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对各性状的影响大小进行剖分,明确影响琴文蛤体重的主要外部形态性状...  相似文献   
55.
基于极限分析上限方法的海底斜坡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博  年廷凯  刘敏  郑德凤  宋雷  印萍 《海洋学报》2016,38(7):135-143
极限平衡法仍是当前海底斜坡稳定性的主要工程评价方法,但该法只能给出稳定性分析的近似解答。基于极限分析运动学定理,假定海底斜坡发生对数螺线型滑移破坏模式,将滑体有效自重和简化波浪力等以外荷载形式叠加引入到虚功率方程中,与潜在滑动面上由黏聚力产生的内能耗散率相平衡,建立考虑一阶简化波浪效应的海底斜坡上限解法;利用多变量无导数求极值的逐级迭代方法与最优化技术,结合抗剪强度折减思想,求解波浪加载下不同时刻的海底斜坡稳定性与相应的临界破坏机构,并针对典型算例开展有限元数值解的验证。进而联合采用数值法与上限解,探讨波高、波长、水深等波浪参数对海底斜坡稳定性与滑动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上限解与数值解吻合较好,获得的安全系数与破坏模式等符合一般规律,为波浪作用下海底斜坡的稳定性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6.
随着修订风蚀方程(RWEQ)的提出,采用增加了冻结因子的气候因子(WF)表达风蚀气候侵蚀力更具有科学性和必要性。基于中国北方风蚀区157个气象站1980—2016年的观测数据,逐月计算了各站点气候因子,并探讨了气候因子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80—1997年,年气候因子值表现为快速下降,从940.46kg/m下降到273.03 kg/m;而1998—2016年,年气候因子值表现相对稳定,在139.81~398.85 kg/m范围内波动。(2)春季气候因子值约占全年63%,其变化也显著高于其它季节,这也是土壤风蚀发生在春季的主要原因。(3)气候因子的高值区分布在新疆东部、青海西部、40°N以北的内蒙古中西部,这与气压中心和高大山体地形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57.
SOM-RBF神经网络模型在地下水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组织映射(SOM)聚类模型优化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N)隐层节点的方法,减小了RBFN由于自身结构问题在地下水水位预测中产生的误差。采用SOM对已有样本进行聚类,利用聚类后的二维分布图确定隐层节点的数目,并根据聚类结果计算径向基函数的宽度,确定径向基函数的中心,由此建立SOM-RBFN模型。以吉林市丰满区二道乡为例,采用2000—2009年观测的地下水位动态资料,利用SOM-RBFN模型对地下水位进行预测,验证其准确性,并分别以5、7、10a的地下水位动态数据为研究样本建立模型,考查样本数量对预测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OM-RBFN模型预测地下水水位过程中,均方根误差(RMSE)的均值为0.43,有效系数(CE)的均值为0.52,均达到较高标准,因此SOM-RBFN模型可以作为有效而准确的地下水水位预测方法;同时RBF7的RMSE和CE均值分别为0.38和0.68,结果优于RBF5和RBF10,这就意味着在模型计算中样本数量不会直接影响预测结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58.
针对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 (MICP)固化钙质砂脆性强、抗拉强度低等问题,通过制备“8”字形MICP固化钙质砂试样并开展直接拉伸试验,对纤维加筋的改善作用、纤维-MICP联合加固机理及纤维掺量、纤维长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纤维加筋能够显著提高抗拉强度、峰值位移和残余强度,减轻峰值强度点的脆性破坏现象,但受纤掺量和长度的影响,总的来说,抗拉强度随纤维掺量的增加和长度的加长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相比无纤维试样,添加最优纤维掺量(0.6%)时,试样的抗拉强度增长了172.4%,峰值变形提升了158.1%。机理可解释为纤维增加了微生物的吸附量,促进碳酸钙在纤维与钙质砂之间以及纤维表面的沉积,增大纤维与钙质砂之间的界面作用力,整体提升钙质砂的抗拉强度特性。纤维的添加能够显著改变试样的变形特征,无纤维添加试样曲线仅有初始误差阶段和弹性阶段两个阶段,添加纤维后曲线表现为四个阶段包括初始误差阶段、弹性阶段、损伤破坏阶段和残余阶段。纤维掺量影响的内因是纤维与钙质砂的界面作用力和纤维空间分布状态随纤维掺量的变化而变化,纤维长度的影响主要和破坏面附近纤维数量和单位长度所能承担的拉应力相关。研究成果对以钙质砂为地基的岛礁工程的稳定性、安全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9.
基于GPS数据处理的TEQC软件,对威宁GPS站在2011年8月5日-2012年10月15日期间的观测数据进行了质量分析.得出威宁GPS地面接收机接收到的数据比较平稳,周跳较少.接收机在接收L1和L2频率波段时对外界其他信号的抵抗能力也较强,但是实际采集的数据远远少于应采集的数据量,通过对比威宁站和其他6个IGS观测站在同一时段观测到的卫星个数,得出威宁站GPS地面接收机在每个时段跟踪到的卫星个数很少,少于3个卫星的时段所占比例较高,从而导致数据利用率较低.  相似文献   
60.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韧性剪切带分布有北、中、南三带,南北近等距分布,三条韧性剪切带的形成时间均为二叠纪末一三叠纪,皆为左行走滑韧性剪切带,三条剪切带中以巴彦温多尔—巴润萨拉韧性剪切带最为典型。韧性剪切带及其相关次级构造是该区重要的导矿及容矿构造,韧性剪切带的长期及多期活动为成矿流体的活化及运移提供了动力及热源,第二期和第三期构造变形期是主要成矿期,形成巴彦温多尔中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